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航空   925篇
航天技术   195篇
综合类   83篇
航天   3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该文对‘恃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CAL5) 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承包商综合信息服务(Contractor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CITIS)进行了建模分析。根据承包商综合信息服务在实现‘特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中的作用提出了CITIS的参考结构,并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从分析CITIS系统需求、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化建模语言(UML)的CITIS建模方案, 对于采用C++、Java等面向对象语言编程构建系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本文在对角速度波动率测量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对一些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同时,对角速度波动率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53.
在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内容进行分析后,探讨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此反思中国目前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应给予目前中国教育的一点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4.
提出了一种计算高速风洞支架系统对飞行器模型纵向气动力干扰量的数值计算方法 ,从跨声速全位势积分方程出发 ,编制了适用于飞行器全机模型及其带支架情况下的跨声速绕流计算程序。通过对双垂尾模型和GBM 0 3模型两个算例的计算 ,讨论了尾支撑位置及其几何外形参数对模型气动力的影响 ,并对GBM 0 3模型带短支杆情况下的纵向实验结果进行了修正。表明该方法对于分析研究风洞模型支架干扰问题并进行支架干扰修正是可行的、有效的 ,可以作为选择尾支撑位置及其几何外形参数和对跨声速风洞纵向实验结果进行支架干扰修正的工具。  相似文献   
55.
基于符号计算进行风洞试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可以实现实验数据处理公式及误差灵敏度系数的自动推导 ,采用该方法对ZSDD 1导弹标模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定量的试验不确定度评估 ,计算得到的气动力系数精度极限与重复性试验得出的试验精度吻合良好 ,气动力系数偏离极限计算值通常是其精度极限的 3~ 4倍 ,其不确定度大约是其精度极限的 4倍。笔者所述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为定量评估风洞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了可更换喷嘴的中压气体引射器 ,利用现有中压气源驱动 ,建成一座增压回流引射式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 2 .4m×2 .4m ,M =0 .3~ 1 .2。稳定段最高工作压力为 0 .45MPa ,最高模型试验雷诺数Rec=1 5× 1 0 6(M =0 .90 ,C =0 .2 4m) ,稳定吹风时间≥ 1 5s。风洞气动回路上分别配置有多喷管引射器、栅指扩散段、跨声速试验段驻室抽气系统及特殊的主排气系统等装置。采用智能自适应解耦控制技术 ,实现总压和M数独立、快速、精确地控制。该气动布局与部段配置及其功能设计 ,在国内跨声速风洞中均是首次采用。  相似文献   
57.
干线客机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妥善处理机翼设计中气动和结构之间的矛盾,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对干线客机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将非等熵全位势方程CFD方法与基于工程梁理论的机翼结构设计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计算,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全局敏度方程所构造近似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对一系列近似系统的优化,逼近综合设计的最优解.最后以一种干线飞机的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为算例验证了这一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为提高TC21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TC21合金表面制备渗Cr改性层,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nter,EDS),显微硬度仪和划痕仪等研究了渗Cr层的组织形貌特征、硬度及结合强度,并 在20,300,500 ℃条件下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体及渗Cr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探究,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Cr层厚度为30μm,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至少能承受64 N的垂直载荷;改性层表面硬度超过1 000 HV0.1,约为基体的3倍;TC21合金渗Cr后,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性能和耐磨性能均得到提高。在室温下TC21基体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而渗Cr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500 ℃时基体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程度变得更加严重,渗Cr层磨损机理是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  相似文献   
59.
飞机经常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飞行,为使机内的设备不受损害,除了保证机载设备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外,在飞机结构上,还应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本文在分析电磁危害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飞机雷电防护、静电防护,以及抗电磁脉冲和射频干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TiAl合金进行总应变范围控制的高温(750℃)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双态(Duplex,DP)和全片层(Fully Lamellar,FL)组织形态对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采用总应变幅-寿命方程对两类组态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应变条件下,DP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明显低于FL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采用总应变幅-疲劳寿命方程能够准确预测两种组态TiAl合金在750℃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寿命基本位于试验寿命的±2倍分散带以内;另外,DP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近心部,而FL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次表面,两类组态TiAl合金的高温疲劳失效机理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