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51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无论对于军机还是民机,备件供应保障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管理工作,对备件供应保障实施良好的计划、组织、控制,是确保飞机完成训练、作战任务(或稳定运营)并实现较低成本的根本前提[1]。而备件供应保障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对备件供应商进行评估。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2.
混合遗传算法在最优Lambert轨道转移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初始位置、目标位置和转移时间均不固定的双冲量Lambert转移问题,旨在实现燃料和转移时间的综合最优.在对Lambert飞行时间定理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和迭代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设计步骤;同时,对影响遗传算法寻优性能的两个参数进行了自适应调整,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通过两个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监测需求,考虑传统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站高成本、高投入和GEO卫星专用观测时段有限等制约条件,研发了简易型VLBI观测系统,并组建了包括上海、都匀和乌鲁木齐三站的微型VLBI网(micro VLBI network,MVN),开展了并置站测试以及对GEO卫星亚太6C的连续监测,并评估了当前MVN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VN扣除系统差后的单站接收精度为2ns,各基线观测时延拟后残差约几纳秒,GEO目标实测位置精度为百米级(内外符精度分别约100m和400m)。不同于传统VLBI和其他GEO监测手段,MVN还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低造价、易布设及易推广等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在GEO卫星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115.
曹建峰  黄勇  段建锋  秦松鹤  张宇  李勰 《宇航学报》2020,41(10):1251-1258
针对木星探测任务中轨道计算所面临的轨道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木星探测轨道计算中涉及的时空参考系进行概述,比较了木星动力学时(TDJ)与质心动力学时(TDB)的差异;其次,对木星的定向参数模型及转换关系进行描述,给出了木星天球参考系与固联参考系的转换关系;再次,对木星探测器定轨计算中所需考虑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讨论,提供了各类摄动加速度计算所需的公式;最后,对木星探测器JUNO的星历数据进行动力学拟合,检验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6.
月球重力场对“嫦娥一号”近月轨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峰  黄勇  胡小工  陈明 《宇航学报》2010,31(4):998-1004
2008年12月6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变轨试验,卫星距离月球表面最近处 约为15 km,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试验期间,国内USB和VLBI测控网进行了跟踪测量,获取了 卫星不同飞行高度的测轨资料。通过对变轨试验期间的USB和VLBI测量数据的定轨计算,分 析了月球重力场误差对于绕月低轨卫星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目前的月球重力场模型高阶 项由于没有月球背面的测量数据而不准确,但对绕月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提高仍然有重要帮 助。分析了VLBI数据对绕月低轨卫星定轨的贡献,比较了USB数据单独定轨以及USB和 VLBI联合定轨两种情况,结果表明VLBI数据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定轨精度。该工作对于我国后 续月球探测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压放电"对空气加速的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研究了电极形状、电极电压、电极间距、布置方式等激励参数对气流的加速度和最终速度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采用针式电极能获得较高的极间空气诱导速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诱导空气速度,掌握高效的流动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在低速开口风洞中进行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对NACA0015翼型流动分离控制的实验研究.采用PIV技术,对翼型绕流流场进行了测量,显示了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流场的变化.通过五分量天平对升力和阻力的测量,研究了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对翼型流动分离控制的规律.研究表明,低风速下在翼型前缘施加等离子体激励,能够有效地控制翼型流动分离,在来流为20m/s时,最大升力系数增加11%,失速迎角增加6°;在给定的流动状态下,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存在一个阈值,不同迎角下该阈值不同,迎角越大,分离越严重,对激励强度的要求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提高大型飞机机翼的气动性能,发展了基于Bezier-Bernstein曲线的机翼气动布局参数化技术和网格变形技术,以及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流场解算器、伴随算子解算器和二次规划寻优算法,形成了气动布局优化软件.通过改变约束条件、设计参数范围和初始点,对机翼进行了一系列的极多参数和多约束的气动布局精细优化设计,得到了良好的优化结果,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是高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0.
受宽带噪声激励的二元机翼随机振动系统的矩Lyapunov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受宽带噪声参激的二元机翼随机振动系统的矩Lyapunov指数,研究了系统的矩稳定和概率1稳定。首先在经典二元机翼颤振方程中加入随机激励,通过随机平均法、Girsanov定理和Feynmann-Kac公式得到关于矩Lyapunov指数的特征值问题。其次采用Fourier余弦级数对特征函数进行正交展开,得到系统矩Lyapunov指数的近似解析式。最后,通过Monte Carlo仿真验证了矩Lyapunov指数近似解析式的可信性,并讨论了系统参数、来流平均速度以及随机噪声谱密度对机翼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