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84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针对近岸海区作战的特点,论述了反舰导弹攻击近岸海上目标的技术和战术策略,并得出数据链是实现反舰导弹协同攻击的前提条件。在分析了反舰导弹数据链的组成、类型和作用的基础上,从近岸攻击的角度,对弹载数据链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12.
针对磁悬浮轴承系统中通常需要一套保护轴承作为磁悬浮轴承失效后转子的临时支撑,转子跌落后将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振动这一问题,提出将弹性环分别安装于转子和保护轴承外圈两种不同位置来缓冲转子跌落所带来的冲击和振动.针对两种位置建立转子跌落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主要分析对比了安装位置不同对转子跌落后碰撞力、轴心轨迹和保护轴承内圈转速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将弹性环安装于转子上更能有效地减小转子跌落后的振动幅度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313.
2008年十、十一月份,民航空管系统连续发生了几起不安全事件,严重地威胁空中安全,在空管系统内部引起很大的触动。探究事件的发生,从事件的个体看是偶然的,但是对于不安全事件的集中性出现,如果还是孤立地分析为管制员“错、忘、漏”、现场运行管理、监控席位、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术原因,应该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全面地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反思空管系统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可靠性,乃至于客观地评估空管系统的安全性等相关问题。笔者想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探寻空管系统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14.
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忽略了摄动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足够准确地描述三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本文研究了考虑摄动影响的三体问题的动力学性质及其轨道设计。首先分析了运行在平动点附近的卫星所受的主要摄动因素;然后从系统在惯性坐标系中的动力学方程出发,推导了会合坐标系中考虑偏心率、第四体引力以及太阳光压摄动影响的一般动力学方程;最后使用两层微分修正方法将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下设计的轨道转换到受摄三体问题模型下。  相似文献   
315.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飞行器结构模态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飞行器结构模态参数的辨识方法.对结构离散运动方程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建立了小波域内的系统AR(Auto Regression)模型,AR模型的系数矩阵决定着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模态参数可以通过求解由AR系数矩阵构成的特征矩阵的特征值来获得.与已有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相比,该方法应用了连续小波的时移共变性和小波变换的滤波能力来确保辨识的效率.在辨识过程中,采用优化算法提高了辨识的精度和稳定性.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能用于飞行器结构模态参数的辨识.   相似文献   
316.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动力学特性,对一个8.1 kg三轴陀螺仪增稳的电动直升机,从线性系统辨识方面及非线性建模方面,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深入研究。在线性系统辨识过程中,应用频域辨识方法,在飞行中同时采集陀螺仪之前及之后的操纵数据进行双系统辨识。在非线性建模过程中,机体、旋翼及尾桨动力学被分别建模。尾桨动力学应用3阶段辨识法单独提取基底、陀螺仪及整体增稳模型。结合2种分析过程,应用非线性-线性模型结合修正方法,提高相互的仿真精度。结果表明:13阶高阶模型在线性辨识过程中相对比11阶模型表现更优;双系统线性模型的基底模型数据具有高质量高频特性,最高频率限制可达30 rad/s;除挥舞方程参数和尾桨参数以外,非线性数学模型(NMM)进行了7个非线性变量的修正,有效地拟合了悬停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17.
考虑脉冲星角位置误差修正的XNAV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XNAV)依赖于精确的时间测量与转换, 而脉冲星角位置误差会影响时间转换精度从而对导航精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在对XNAV算法的研究中, 采用了真实的脉冲星角位置误差. 通过将脉冲星角位置加入滤波器状态进行滤波处理来降低脉冲星角位置误差, 从而降低其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脉冲星角位置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保证了导航精度, 研究结果对于XNAV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8.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可通过裸指触摸屏幕来感知物体特性,在多媒体终端实现高效自然的交互,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力觉交互设备,未对表面触觉再现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且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评价过于主观,未给出客观可信的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评估标准。首先,在充分研究现有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十年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进行补充和完善。将表面触觉再现设备分为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和电刺激式,重点从工作原理、装置构成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典型设备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总结设备在触觉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然后,针对现有评价方式过于粗糙和主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评估方法。通过制造难度、工作区间等7种评价指标全面评价设备的性能,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4种设备在每种评价指标下的权重,并对4种设备在多媒体终端应用中的性能优劣进行排序,为不同领域下选择和评价表面触觉再现设备提供参考。最后,总结现有设备的不足,讨论其未来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19.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