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346篇
航天技术   120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591.
592.
铍青铜波形弹簧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因传统的手工校形方法劳动强度大,校形精度不高,采用磁脉冲精密校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校形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磁脉冲对经过热处理强化的铍青铜波形弹簧有明显的校形效果,减小了形状偏差;校形后的波形弹簧力值比手工方法提高10%以上;校形后铍青铜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93.
喻思琪  张小红  郭斐  李昕  潘林  马福建 《航空学报》2019,40(3):22200-022200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增强系统能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卫星导航信号,可以辅助飞机进行进近。本文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近着陆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针对GNSS进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论述了地基增强系统(GBAS)、星基增强系统(SBAS)、用户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等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GNSS进近技术实际工程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GNSS进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94.
595.
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最严重的宇宙危险是由于太阳定期地经过银河系的旋臂.每2.5亿年,我们的太阳系就绕行银河系一周,虽然旋臂也自转,但其转速要慢一些,因为恒星在旋臂中的云集往往使其运行速度慢下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沙维夫对来自银河系的危险进行研究.他说:"旋臂运行得要比恒星慢,因而造成恒星的交通阻塞."大约每隔1.5亿年,太阳追上一只旋臂并经过其中.在太阳系用来在旋臂上经过的几百万年里,它承受着来自头顶的危险.  相似文献   
596.
<正>2023年10月30日,太空发展局(SDA)授予诺格公司(NG)7.32亿美元合同,用于设计和建造38颗传输层2期卫星。按照前期太空发展局负责人德里克·图尼尔(Derek Tournear)理念,传输层是“扩散型作战人员太空架构”(PWSA)其他各大能力层信息流转枢纽,是整个架构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石,更是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愿景实现的关键驱动要素。本文通过对美近年来官方发布的信息征询书、授予的合同文件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厘清其构建背景、发展现状、应用与特点,并构设其在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中可能运用的场景,对挖掘商业低轨卫星融入军事应用场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7.
针对我国导弹生产过程中舱段对接精度差、效率低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激光跟踪仪及Steward平台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动态测量方面,提出采用阵列靶球和T-Probe相结合的测量方式,通过对阵列靶球的测量获得高精度基准,通过对T-Probe的测量实现动态测量,从而实现对导弹舱段的高精度且高动态测量。基于所提出的导弹数字化对接系统,进行了导弹舱段数字化对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弹舱段间导向销的径向峰值偏差为0.26mm,姿态峰值偏差为0.015°,能够满足导弹对接导向销的安全对接条件,对接时间小于25秒,提高了导弹舱段对接的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598.
紧缩场是天线、目标RCS测试的关键设备,它能在近距离内把馈源发出的球面波校准为准平面波。为评定紧缩场静区产生的电磁波分布是否符合准平面波特性,需要现场搭建高性能微波幅相收发系统和大型多自由度高精度扫描系统。本文以大型双反射面紧缩场静区性能校准需求为例,从现场计量幅相系统构建、大型复杂扫描系统设计、现场计量实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紧缩场静区性能现场校准相关技术。实测结果表明现场搭建的校准系统满足远距离大型双反射面紧缩场静区性能计量需求,各项检测参数量值均满足该紧缩场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99.
航空发动机承力结构隔振设计方法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先进航空发动机承力框架的结构与力学特征,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验证了高隔振性承力框架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通过对承力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及几何构形突变的优化设计,提高转子支承结构在宽频域内的机械阻抗,实现在转子工作转速范围内的高隔振性。根据承力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对隔振性的影响,采用折返式非连续结构,设计并搭建了转子-承力框架试验系统,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高隔振性承力框架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承力结构中采用非连续性设计可在宽频域内对不同位置支点处激励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600.
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翼型吸力面流动分离的实验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李应红  梁华  马清源  吴云  宋慧敏  武卫 《航空学报》2008,29(6):1429-1435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附面层的能力,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NACA 0015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电压、位置、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对流动分离抑制效果的影响。在来流速度为72 m/s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有效地抑制翼型吸力面的流动分离,翼型的升力增大约35%,翼型的临界失速迎角由18°增大到21°。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越严重,来流速度越大,有效抑制翼型失速分离的阈值电压越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最佳位置在流动分离起始点的前缘;调节占空比,可以在控制效果相当的情况下,降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所消耗的功率;当脉冲频率使斯特劳哈尔数等于1时,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