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篇
航天   14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70-70
印度计划在2009年发射一枚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演示器。它将垂直发射进入大气层,然后飞出致密大气。通过演示器的发射试验高超声速气动力学、热防护系统以及其他技术。首次飞行将不对技术演示器进行回收,但将通过遥测获取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7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40-40
2007年7月上旬,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周志成称,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生产,是当今世界空间尖端技术的重要代表,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尼星一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35-35
2006年10月10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新闻秘书伊戈尔-帕纳林称,俄罗斯与印度将继续扩大太空合作,双方将携手于2010—2011年联合实施月球自动探测站登陆月面工程。俄罗斯拉沃奇金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将参与印度的月球探测项目,很有可能为印度的登月项目开发月球土壤提取设备。  相似文献   
7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07-107
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一项实验,他们使用两个相距2m的铜线圈试验装置(WiTricity),成功地通过无线电力传输,点亮了一个功率为60W的电灯泡。WiTricity利用的是低频电磁波共振,而不是声学共振。在实验中,两个感应器都以IOMHz的频率震动,产生共振,让能量在两者之间传递。随着每一次共振,感应器中会有更高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多次共振,感应器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让灯泡发出光亮。  相似文献   
75.
航天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79-79
阿里安-5火箭将美澳日3颗卫星送入轨道阿里安-5火箭10月13日成功地将美国的电视广播卫星 DIRECTV-9S、澳大利亚的通信卫星Optus-D1,以及日本的天线反射器模型试验卫星LDREX-2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上述3颗卫星中最重的是 DIRECTV-9S,重量为5 530kg,其次是  相似文献   
7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20-20
2006年9月27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从上一个考察目标“持久”坑出来,又历经21个月的旅行抵达“维多利亚”坑的边缘,并发回了它拍到的“维多利亚”坑的第一批黑白照片。接下来的时间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将会仔细地考察这个碗状的巨型深坑,这对于研究火星过去的地质结构大有帮助。机遇号在火星着陆后,一直在一个名为“小鹰”的陨石坑中活动,后转移到“持久”坑勘测,时间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77.
动态新闻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80-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联合开拓卫星市场2006年12月1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及协议。双方商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将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与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共同开展澳大利亚的澳普图斯-  相似文献   
78.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113-113
2008年6月25日,NASA公布战神-5登月火箭的新设计方案,并称,战神-5将在2020年搭载4名宇航员重返月球。战神-5长116m;火箭底部原安装5台主发动机,现在变成6台RS-68B液氧/液氢发动机,另将捆绑2个直接由战神-1火箭第一级发展而来的5.5段式固体推进剂火箭助推器;载荷也超过最初计划,比原设计多携带7.07t载荷,总共能将71t的货物运输到月球上,并且将来有一天可把人和货物送往火星。  相似文献   
7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23-23
2007年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等主办部门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展示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局部区域的假彩色地形图、嫦娥一号CCD相机三部摄像头拍摄的三条连续的二维影像和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飞行效果图。  相似文献   
8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3):70-70
近期,据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数据显示,木星上一年多前还呈现灰白色的一个小斑,现在颜色变得越发接近“大红斑”,且自身还刮起了时速400英里的暴风。是地球3倍大的“大红斑”让科学家们瞩目的时候,那个较小的圆斑也发生了此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