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94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种基于条件概率的飞机安全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的安全性不等同于飞机的可靠性,除与可靠性相关外,它还与安全监控系统、事故反应时间等相关.在分析飞机安全性与可靠性关系的基础上,从条件概率的角度,建立了一种新的飞机安全性分析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共轴对转螺旋桨的非定常气动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优化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性能,研究前后桨之间复杂的非定常气动干扰,使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URA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滑移网格技术,对6×6构型的共轴对转螺旋桨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气动干扰计算,获得了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优化气动外形及运行控制的建议。计算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0.38的情况下,由于非定常气动干扰导致的整个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的脉动幅值为1.5%左右,推进效率的脉动幅值在0.1%左右。一个旋转周期内,前后桨均出现了12次周期波动,后桨由于能够吸收一部分前桨产生的切向滑流能量,推进效率比前桨更高一些,而且能够提高整个桨的效率。另外通过压力系数以及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情况看,70%左右的桨半径位置上非定常气动干扰强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3.
复合材料板件热分层分析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飞行器用复合材料层合板件的热应力分层问题,进行了试验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采用双线性内聚力单元用于模拟层合复合材料的分层现象;通过二次交互应力准则判断复合材料刚度降阶的起始点;并同时使用幂指数准则作为材料在混合破坏模式下的失效准则.数值模型中单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分别由在高温(70℃)、室温(23℃)、低温(-50℃)环境下的相应测试进行确定.各复合材料层合试验件在仪器DIL-402C中经历了相同的温度变化过程,最大温差相差120℃.试验后发现,对于给定铺层的试验件,其两端中间层发生了层间分层.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由此也可证明此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4.
To learn from evolutionary experimental data points effectively,an evolutionary Gaussian mixture model based on constraint consistency(EGMM)is propo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s presented.Here,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data point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ies of pairwise points under the current parameters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temporal smoothness.Then,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EGMM can be realized by evolutionary clustering.Compared with most of the existing data analysis methods by evolutionary clustering,both the whole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data poin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clustering framework of EGMM.It decreases the algorithm sensitivity to noises and increases the robustness of evaluated parameters.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clustering sequence really reflects the shift of data distribution,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provide better clustering quality and temporal smoothness.  相似文献   
105.
在低温静力试验中,温度梯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载荷"作用于参试产品上,因此由其导致的热应变/热应力不能忽略;应变计材料的温度效应引起的应变计热输出异常明显,直接影响试验测量结果;同时由于试件存在温度梯度,采用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对热输出进行剔除不太现实。因此必须通过后处理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热应变/热应力修正方法成为当前低温静力试验中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6.
司宾强  黄玉平  朱纪洪  于航 《航空学报》2021,42(11):524853-524853
为了更好地、更高性能地适应航天器多极端工况对伺服系统输出特性的需求变化以及高可靠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可靠电机系统,其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器、可变结构驱动拓扑和变结构容错电机。根据系统所需,通过在线变换驱动器与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重构电机系统结构和参数,进而改变电机系统的输出性能,最终实现每个工况下均能达到航天任务所需性能最优的目的;在驱动器或者电机绕组发生故障时,亦可通过电机系统结构变换,将故障进行隔离并进行容错控制,让剩余的正常部分还能输出所需的扭矩,实现电机系统的带故障运行,保证系统具有故障-工作的高可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旋转条件下切割SiC单晶片,分析了切片表面微观形貌特点,研究了线锯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对切片表面粗糙度与切向锯切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工件旋转,切片表面平整光滑,沿线锯运动方向没有明显沟槽及凸起,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当转速由0增加到12 r/min时,切片表面粗糙度由1.532μm降到0.513μm;线锯速度和工件旋转速度增大、工件进给速度减小,切向锯切力减小,表面粗糙度减小。当线锯速度和工件旋转速度过大,切向锯切力和表面粗糙度反而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8.
气动压力对柔性热防护结构隔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等效导热热阻"这一参数来反映柔性热防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和机械加压的方式来模拟柔性热防护结构服役过程中的的气动热/压环境,根据所做热试验的结果数据研究了在一定温度下,气动压力对柔性热防护结构等效导热热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动压力的增大,柔性热防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因此在对柔性热防护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服役过程中表面气动压力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腐蚀控制是保证飞机结构完整,实现飞机结构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维修成本的重要保证。由于结构腐蚀对飞行安全的高危害性,目前已引起设计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开展飞机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积极摸索应对腐蚀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飞机结构的检查、维护,及时修理腐蚀部位,对于确保飞行安全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分析铝及铝合金材料的腐蚀特性,研究分析了飞机结构易发生腐蚀的部位及原因,最后从飞机结构设计、防腐蚀材料、防腐蚀技术和日常维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做好飞机结构腐蚀控制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从而达到确保飞行安全、提高保障效益和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近圆轨道航天器伴随飞行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碧波  强文义  梁斌  李成 《宇航学报》2008,29(6):1871-1877
对近圆轨道上航天器在轨长期伴随飞行的轨道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采用C\|W方 程(Clohess\|Wiltsire)解析解和轨道根数两种方法描述相对运动的相同点和差异。分析 影响航天器长期伴随飞行的各种因素。在总结相对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设计轨道修正条件,提 出两种伴随飞行的轨道控制方法,并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理论分析。数学仿真结 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法都能实现航天器长期伴随飞行,且第二种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上节省燃料 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