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291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覆盖我国的气象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象卫星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此后的30余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卫星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获取大量有关地球及其大气的物理和生态参数,使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从深度到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是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开始接收、处理和应用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同时,亦在积极地研制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自行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A和1B(FY-1A和1B),它们的后续星(FY…  相似文献   
352.
由国防科工委柔性制造技术专业组和柔性制造技术经济管理实体共同组织的北京柔性制造系统实验中心(BFEC)工程详细设计评审会,于1992年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举行。来自国防科工委系统的15个单位的42位专家和领导出席了评审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对航空工艺研究所提交的有关BFEC工程总体详细设计及各分系统详细设计进行评审。 BFEC工程是国防科工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与研究的项目。其主要目标是为“九五”和21世纪的武器装备生产提供高新制造技术,为航空工业研制和开发新一代的柔性制造系统技术。采用该新技术对航空工业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工程于1988年由国防科工委FMS专业组确定在工艺所组建。在各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1989年完成了总体设计,1991年通过了总体技术指标书评审,现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353.
本文重点论述了导航和瞄准用的三个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地形跟随/地形回避雷达、雷达高度表和前视红外的接收机的飞行试验和评定,并扼要介绍了每个设备所使用的试验程序以及评定的结果,文中提出的建议,可用作研究未来夜间攻击机航空电子设备飞行试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54.
结合××型发动机设计技术文件编制工作,分析了量和单位、技术量符号标准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相关标准在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标准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355.
356.
飞机双垂尾载荷自平衡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能够远距离、大跨度双向加载、可移动的专用液压加载设备,对飞机双垂尾加自平衡载荷进行校准研究。通过对结构受载的分析,简化了结构受载情况,论证了飞机双垂尾的左右两部分加平衡载荷同时进行校准的可行性。使用该技术,不用搭建承力架和复杂地固定飞机,而只需通过地面人工操作即可对双垂尾的左右两部分同时进行校准,能够大大降低飞机垂尾载荷校准试验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对其它飞机此类结构的载荷校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57.
对在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焙激波风洞中开展烧蚀材料模型表面温度对光电特性影响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探索.风洞实验状态的驻室总压约为20MPa,驻室总温约为6000K,自由流速度约为4km/s.实验以锑化铟多单元红外成像系统与电离列阵测试装置为测量手段,用以烧蚀材料为头部的球头钝锥体模型,实验测量激波层中红外辐射的横向剖面分布和壁面附近电离密度的剖面分布,并在烧蚀材料加热和不加热两种情况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烧蚀材料的加热加强了模型头部激波层中的红外辐射,同时也增大了模型表面的电子密度.  相似文献   
358.
从技术状态文件编制审签过程控制、更改输入的控制、更改过程的控制、更改的实施、对借用件的更改控制等方面对产品的更改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59.
工艺参数对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正/负向电流密度、频率和正/负向占空比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氧化时间陶瓷层表面和截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讨论了陶瓷层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正/负向电流密度相同时,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膜层厚度增大;而当正向电流密度相同时,负向电流密度增加有利于膜层的生长;成膜速率随脉冲频率和负向占空比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陶瓷层总厚度随氧化时间接近于线性增长,致密层占总膜层的比例先快速增加,其后略微下降。SEM结果显示,随氧化时间延长,样品表面膜厚度趋于均匀,界面处氧化膜变得比较平坦。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相组成,随氧化时间的延长,γ-Al2O3相在陶瓷层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α-Al2O3相的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60.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研究了一种Al-Mn合金的铸态试样在610℃均匀化处理不同时间时的组织演化和显微硬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610℃均匀化退火4 h时,合金内不连续网状枝晶已经溶解得比较充分,骨骼状的化合物也转化为块状;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均匀化处理时间的延长,β-Al6(MnFe)相向α-Al(MnFe)Si相转变量增多。由微观组织转变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该合金在610℃合理的均匀化处理时间为10 h左右,这与采用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在该参数下,合金内化合物尺寸最小且分布弥散,α-Al(MnFe)Si相在化合物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