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73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崔荣洪  刘凯  侯波  谭翔飞  何宇廷 《航空学报》2018,39(3):421535-421535
现有裂纹监测技术多存在耐久性差、虚警率高的问题。以物理气相沉积(PVD)薄膜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提高其耐久性的方案,并检验了其在耦合服役环境下的监测性能。首先,选定了Cu作为使传感器耐久性最佳的导电传感层沉积材料,并采用离子镀氮化铝(AlN)薄膜和涂覆705硅胶对PVD薄膜传感器进行了封装保护;然后,综合考虑服役环境因素,编制加速环境谱,将经过封装的制备有薄膜传感器的试验件进行环境耦合加速试验;最后,对环境试验后的薄膜传感器开展疲劳裂纹监测试验,并将薄膜传感器监测结果与显微镜观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薄膜传感器能承受1 000 h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环境试验后的薄膜传感器对裂纹变化敏感,PVD薄膜传感器的监测结果与基体裂纹扩展的实测信息相一致,PVD薄膜传感器的电位监测信号可以作为裂纹扩展状态和结构损伤程度的监测判据,PVD薄膜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金属结构裂纹的定量监测,监测精度可达到1 mm。  相似文献   
142.
腐蚀环境下铜薄膜传感器金属结构裂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薄膜传感器在飞机金属结构损伤监测过程中,将长期面临大气腐蚀环境的影响。针对此背景,研究了铜薄膜传感器在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及腐蚀后的疲劳裂纹监测性能。首先,采用脉冲偏压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弧电流和基体负偏压水平下制备了一系列铜薄膜,对其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弧电流60 A和基体负偏压250 V时沉积的铜薄膜耐蚀性能最佳。然后,结合耐蚀性能最佳的沉积工艺参数,在2A12-T4铝合金中心孔板试件上制备了同心环状铜薄膜传感器阵列,并开展了盐雾腐蚀试验。最后,对腐蚀试验后的铜薄膜传感器进行了疲劳裂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铜薄膜传感器在腐蚀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耐蚀时间达1 000 h;腐蚀试验后的铜薄膜传感器对裂纹变化敏感,能实现对裂纹定量监测,监测精度为1 mm,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3.
单向帘线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在疲劳过程中的温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单向帘线增强橡胶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建立的疲劳试验系统,研究了周期载荷作用下橡胶事材料表面温升的一般规律;讨论了实际热生成对材料疲劳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轮胎疲劳特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4.
145.
为了深入了解SiC/SiBCN-Si3N4材料微观形貌与高温力学行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定量表征方法,本文使用多种表征手段对SiC/SiBCN-Si3N4材料进行定量观测,首先进行材料孔隙率及密度的测试,随后进行材料高温原位力学性能测试并对材料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构建了一种可解释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材料高温非线性本构关系预测。样件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应力预测误差为0.27%~0.59%、平均应变预测误差为1.96%~3.41%;同时通过量化分析明确了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温度、偏轴角度、孔隙率及密度。本文实现了不同环境温度、偏轴角度与外载荷作用下SiC/SiBCN-Si3N4宏观力学性能的预测,可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6.
基于“SOM脸”计算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度量方法,并用于进行选择性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从机器人脸识别的角度,并未预先人为设定任何重要区域,而是通过学习来自动发现这些对机器而言相对重要的人脸区域,即包含类信息相对丰富的区域,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后,识别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均得到提高;特别是仅选择人脸图像中若干部分重要的区域用于识别时.在提高识别效率的同时.识别性能来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7.
目前已有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的甚低频射电爆发进行的探测主要是频谱观测,针对太阳低频射电爆发的成像观测仍然是空白,利用空间矢量天线可以对太阳低频射电爆发(包括Ⅱ型和Ⅲ型暴)进行空间定位和一定的成像观测.研究针对空间(甚)低频射电探测器对太阳射电爆发的探测,提出了利用三极子矢量天线对太阳爆发进行定位的算法;基于部分空间甚低频设...  相似文献   
148.
149.
采用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计算共形光学窗口转塔和平面光学窗口转塔的绕流流场,并根据绕流流场定量分析在转角0°、90°和180°下两种光学窗口的气动光学效应和远场衍射结果。采用Zernike多项式拟合波前,并结合自适应光学分析两种光学窗口所发射光线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在无自适应光学矫正下,平面光学窗口在0°和180°转角下的光线传输性能优于共形光学窗口,90°则相反;在自适应光学矫正平移、倾斜、离焦和像散等低阶项时,共形光学窗口在90°和180°转角下其光线传输性能都优于平面光学窗口;而在0°转角下,两种光学窗口的光线传输性能相近。随着转角的增大,两种光学窗口气动光学效应中的高阶项不断减小。值得注意的是,近场畸变的光线在远场衍射后的光强峰值可能会大于未畸变光线远场衍射的光强,且其光强峰值位置会严重偏移。  相似文献   
150.
“风云三号”电离层掩星气候学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层掩星观测数据具有长期稳定性以及无须定标等优势,在电离层气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掩星数据科学性、可用性的保障。文章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根据所选电离层参数的物理特性和太阳活动情况动态调整质量控制阈值,根据数据时间跨度以及空间范围划分不同的时间窗和地理空间步长,并将离散的参数数据映射到全球数据网格中,以提升对不同时期电离层异常廓线的针对性,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且具有灵活性强、易于模块化的特点。使用FY3-C GNOS电离层掩星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以期为基于电离层掩星数据开展电离层长期气候学研究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