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84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针对深空探测器相对位置精确测量需求,建立了空间三维相对位置测量模型,研究了基于单基线同波束干涉测量(Same-beam VLBI,SBI)的空间三维位置最小二乘解算方法。利用"嫦娥3号"着陆器的测控天线与定向天线的SBI实测数据,验证了测量模型与解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SBI干涉时延随机误差约0.225 ps(0.07 mm);测控天线与定向天线之间距离误差约0.216 m,方向误差约30.4°。该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譬如"嫦娥5号"器间高精度相对测量中。  相似文献   
192.
为提高框架系统控制性能,采用系统扫频方法对系统实际模型进行扫频辨识。由于加工和安装工艺等原因,框架不同位置处的摩擦力矩差异较大。研究了固定补偿值摩擦力矩补偿算法和变补偿值积分摩擦力矩补偿算法,并重新进行了扫频。根据辨识得到的模型设计了校正网络,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3.
李强  董光旭  张希农  罗亚军  张亚红  谢石林 《航空学报》2018,39(6):221721-221721
为有效抑制航天设备中由干扰源诱发的低频/超低频振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动力吸振器(NDVA)。该动力吸振器主要由柔性螺旋弹簧(SFS)及磁性负刚度弹簧(MNSS)组成。将所设计动力吸振器应用于振动控制时,采用平均法推导出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稳态频响方程组及稳定性判据。基于稳定性分析,提出一种优化方法,通过简单迭代获得吸振器最优参数。最后,对提出吸振器的鲁棒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可实现低频振动有效抑制外,提出吸振器优越的鲁棒稳定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取得比线性吸振器更佳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4.
以观念与技术创新思维为导向,立足国情,从战略、战术、管理、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空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应重视的问题、重点突破的方向、目标定位与发展方略.还讨论了飞行试验研究与"跨越式"发展的相关性,提出了飞行试验研究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5.
主要针对惯性制导火箭橇试验中惯性测量装置力学环境要求严格的难题, 提出采用斜劈面外形控制和发动机斜置的方式对火箭橇系统进行减振处理,对减振平台 施加柔性预紧力的方式进行隔振处理,有效控制惯性测量装置在火箭橇运行过程中所处 的加速度环境。通过模拟仿真与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将惯性制导段切向加速度控制 在3g 以下,竖向加速度控制在4g 以下,大幅度减小试验过程中切向和竖向振动值。为 以后惯性制导火箭橇试验力学环境控制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6.
绕月返回飞行的再入航程调整用于扩大发射窗口及应急轨道重构,采用2次联合的轨道控制实现。为求解2次轨道控制的速度增量,在瞬时再入平面内确定新再入状态并进行反向轨道外推得到新返回轨道,再通过指定2次轨道控制时刻,将2次轨道控制的联合求解转化为仅须求解第一次轨道控制速度增量的Lambert转移问题,并利用Lambert制导法或线性修正法进行求解。研究表明,速度增量与再入航程调整量呈线性关系,适当提前再入时刻、扩大2次轨道控制时间间隔有助于减小速度增量。将上述方法及结论用于绕月自由返回轨道再入航程调整轨道控制策略的计算分析,可为飞控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对轴对称超音速羽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数值计算方法是空间步进的分离系数矩阵差分法,并用粘性和无粘分裂法处理粘性问题。同时对同轴超音速喷流进行了流场观察和测量,所得纹影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尾喷流场的详细结构。计算结果在近场与文献[1]一致,在远场与本文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计算实践表明,与中心差分格式相比,分离系数矩阵方法的稳定性好,精度高,捕捉的激波耗散小,且无数值振荡。  相似文献   
198.
指出了ESA、CCSDS标准所推荐的42个16位字长的航天遥控系统地址同步码的误同步概率太大,有改进的必要。然后,介绍了我们研究出的一组64个16位字长的准最佳地址同步码;并且用表格详细地就两者的汉明距离和误同步概率作了对比,表明我们的研究成果远优于上述两种国际标准中的地址同步码。另外,考虑到发展的需要,文中还给出了作者得到的一组(?)位准最佳地址同步码(共64个)。  相似文献   
199.
近年来,我们在探讨最佳帧同步码理论方面已有进展。到目前为止,大体做了如下几件事: (1) 发展了一种新的搜索方法和另一种新的搜索算法。前者还不够成熟,还得做工作。后者虽是一种新的算法,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搜索速度上它比美国公布的经典“穷举法”快一至两个数量级。因此,我们已能在n>32的字长上搜索出最佳码组,突破了IRIG遥测标准的最佳码组推荐表的局限。 (2) 运用新算法将美国遥测标准中推荐  相似文献   
200.
一种结合非均匀采样的离散余弦变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离散余弦变换是针对均匀采样的数据进行的。本文证明:如果根据N阶Chebyshev多项式的零点位置对信号进行非均匀采样,并用其作点值的离散余弦变换结果作为归一化Chebyshev级数的系数。则可以在有限长的时间长度内得到带限信号的近似最佳一致逼近。当采样密度大于Nyquist率的2.135倍时,逼近误差的上界随样点个数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将上述结果用于数据压缩,可以得到一种结合非均匀采样的离散余弦变换方法。同常用的离散余弦变换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信号重构精度和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