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36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准确而高效实现CCD辐射损伤参数的定量测试与分析,根据现有的光电成像器件辐射效应测试系统,研究了CCD器件的辐射损伤参数测试方法,可测试暗信号、电荷转移效率、饱和输出电压、固定图像噪声、光响应非均匀性和光谱响应等参数。用此法获得了某CCD器件在60 Co-γ射线源辐照下的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利于CCD辐射损伤的分析,可为CCD的辐射效应研究和抗辐射性能评估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2.
在车床上加工复杂不规则零件,往往要用角铁来装夹。使用时根据工件尺寸,形状的需要,将一般通用角铁安装在花盘上,然后再将工件安装在角铁上,这一系列的安装、校正工作主要靠工人的经验,用手工敲打、压靠来进行,既费时又难以保证精度,可见角铁的安装、校正技术是比较复杂的。特别对于工具车间和科研试制车间来说是单件、小批量  相似文献   
43.
复合材料管件在使用时需与接头粘接,粘接的强度常常决定了整个管件的承载能力。本文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记忆合金箍环对复合材料圆管接头承拉能力的影响,再通过两组轴拉静力试验测试了记忆合金箍环对复合材料圆管拉伸强度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记忆合金箍环能提高复合材料圆管接头拉伸强度10.1%,能较好地提高连接性能,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符,分析及试验结果对复合材料管件设计改进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空间信息战是未来空间攻防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探讨了空间信息战的概念、攻击方式和手段;初步分析了空间信息战的主要研究内容、未来空间信息战用天基武器;以及空间信息战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5.
绍了关于用矩形喷嘴进行的瞬态液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流动显示演示了在喷流过程中液体射流的种种不稳定现象。笔者推广了Ryhming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喷嘴出口的射流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6.
47.
宇航用SRAM存储器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能重离子加速器对宇航用典型静态随机(SRAM)存储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研究.给出了测试系统、试验样品、辐射源、试验方法及条件,以及所得单位注量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翻转发生次数-线性能量传输值(σLET)曲线.讨论了重离子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和F()M法,并用后者预估了典型GEO轨道上器件的空间单粒子翻转率.  相似文献   
48.
为保证月球探测器进入姿态调整段时具有充分的高度与速度余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控制变量参数化的月球探测器动力下降段最优轨迹求解方法。在三维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将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制导律设计等效为燃料最优约束下的探测器俯仰角控制问题,利用控制变量参数化(Control Variables Parameterization, CVP)方法将该控制问题中的控制变量与约束条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并引入时间尺度变换,将着陆时间序列加入待规划参数,进而求得满足精度的最优数值解。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显式制导律相比,本文提出的参数化制导方法在动力下降段燃料更省,动力下降段的起始高度在±20%范围内波动时,仍能以高精度速度和高度指标完成末制导。  相似文献   
49.
今天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 ,发出了强烈的呼喊 :拯救地球 !要拯救 ,就得“把脉诊断” ,了解“病情” ,就得要有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然而 ,时至今日 ,对于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 ,究竟有多少被海洋吸收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全球年降雨量究竟有多少 ,也还没有掌握完整的资料。这也难怪 ,科学家们的工作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其中之一 ,就是在地球表面 ,无法全面测知这些资料。要给地球听诊把脉 ,判断地球的病情 ,必须跳出地球 ,依靠人造卫星上的遥控探测器来完成。为了全面准确地探测地球环境的情况 ,美国和日本共同提议一…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