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电离层不规则体对卫星导航、通信、雷达系统等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及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论证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方法实现利用掩星数据反演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可行性.以电离层偶发E层为例,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RI)模拟背景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利用掩星探测的水平电子密度总含量δht反演不规则体信息,并与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对200...  相似文献   
52.
在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中,必须对复相位历程数据进行大量的处理才能获得有用图像。而在聚束照射SAR系统中,对SAR相位历程数据进行孔径加权和逆傅里叶转换就能荻取有用图像。本文将讨论聚束照射SAR系统所获取的复相位历程数据的压缩问题。我们利用有关孔径加权函数和傅里叶变换处理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一个对应于每个复相位历程数据样本的“增益”因子。然后,利用这个“增益”因子对相位历程数据的量化进行有效的比特分配,最后对本文所提出的数据压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其它现有SAR相位历程数据压缩系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3.
在获取冬季西北地区一次临近空间气象火箭探测数据后,将火箭探测温度、密度与MSIS00模式和TIMED/SABER卫星数据进行对比,并将火箭探测风场与HWM07模式和MERRA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火箭探测温度误差组成,计算各项温度修正量。结果表明:火箭、卫星、MSIS00模式获取的温度和密度随高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对于MSIS00模式,火箭和卫星实测数据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变化细节,且二者在细节上具有较多一致性。火箭实测风场与MERRA的一致性较好,而与HWM07模式差异较大,在平流层中部火箭探测风场明显强于HWM07模式。相对于HWM07模式和MERRA,火箭探测风场能够体现更多细节,在22 km和45 km附近均探测到较强的风切变。在火箭探测温度的各项修正量中,气动加热、温度滞后、支撑结构热传导及测量电流焦耳效应带来的影响较大,该影响整体上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减小。分析表明,本次气象火箭获取的探测数据是有效可靠的,但在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是温度误差修正等方面还需不断迭代完善。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不同优化策略对跨声速对转压气机性能以及内部流动机理的影响规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在级环境下对下游转子轮毂型线和积叠规律分别进行了三维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轮毂型线优化和积叠规律优化分别使下游转子效率提升了1.19%和2.87%,整机效率分别提升了0.48%和0.63%。轮毂型线优化改善了下游转子叶根区域靠近压力面的分离流动,降低了流动损失;下游转子积叠规律优化有效抑制了下游转子叶根角区分离流动,同时降低了叶顶泄漏流损失;轮毂型线优化对根部角区的调控能力优于积叠规律优化,二者的组合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对转压气机性能。  相似文献   
55.
相似预报法在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 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h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 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 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 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22%, 地磁扰动时为44.896%, 地磁平静条件下为11.676%; 预报相对误差在10%, 20%, 30%, 40%以内的累积比例分别为38.209%, 65.075%, 84.984%,90.448%. 如果使用中纬地区或地磁平静期间的电离层TEC数据, 预报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56.
基于IRI背景场的单站电离层TEC地图重构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解决电离层TEC观测数据稀疏时重构问题, 引入IRI-2007作为背景场, 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和克里格方法重构了电离层TEC地图, 使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了引入背景场前后的重构精度. 结果表明, 引入背景场后, 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边缘地区的发散现象, 另一方面重构网格点上绝对误差在 -0.25~0.25 TECU之间的比例分别提高了约70 %和100 %, 误差统计基本呈正态分布. 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精确的背景场或使用逐步订正方法进一步提高重构精度.   相似文献   
57.
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等离子体对大功率电波的欧姆耗散会使电子温度升高,进而导致电子密度和其他等离子体参数改变,实现电离层的地面人工变态.本文基于大功率无线电波与低电离层相互作用的自洽模型,分析了不同入射条件下电离层参数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电离层D区是电波的主要吸收区,并且其吸收强度随入射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当入射频率为6 MHz(有效入射功率为200 MW)时电子温度的最大增幅约为520 K,电子密度最大增幅为7300 cm-3左右;电子温度达到饱和所需时间小于电子密度的饱和时间,前者具有μs量级,后者具有ms量级;停止加热后,电子温度和密度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恢复时间均小于各自的饱和时间,但量级相当;入射功率越高,电子温度和密度的增幅越大,并且饱和时间也越长,在相同入射条件下,夜晚的饱和时间要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58.
针对雷达目标在未知视角下一维散射中心关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强度信息辅助的多假设跟踪(MHT)散射点关联方法,采用散射点幅度信息辅助实现对目标散射点的有效关联,对关联后的数据采用序贯因式分解的方法实现了目标的三维重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成像效果稳定,通过对关联过程中的假设更新和管理可有效剔除目标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虚假散射点,适用于目标在多个姿态下多个散射点的关联和三维重构,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9.
太阳活动与热层大气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分析太阳活动对热层大气的影响,使用250km,400km,550km高度处热层大气密度与太阳F10.7指数数据,研究了二者的周期变化及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热层大气密度的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均具有显著的27天及11年周期变化特征,热层大气密度还存在7~11天及0.5年和1年的变化特征,且高度越高越明显;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活动的最佳响应滞后为3天,无论何种地磁活动水平下,400km高度处相关性高于250km,550km处相关性最小,且太阳活动下降相期间高于上升相;250km,400km和550km高度处热层大气密度和太阳活动的统计结果分别为饱和、线性和放大关系;高度越高的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活动响应越敏感.   相似文献   
60.
与垂直加热相比,斜向加热电离层具有灵活性高、影响范围广和便于实际操作等优势.在非偏区考虑欧姆吸收,基于电子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建电波斜向加热低电离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IRI-2007和NRLMSISE-00经验模型提供的背景参数对南京地区斜向加热低电离层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加热条件下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波加热效果随入射仰角和有效辐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增幅随电波频率增大而减小;X波模比O波模造成的电子温度扰动幅度和电子密度扰动幅度更大,同时X波模比O波模能更快地使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达到稳定状态;一定范围内较小仰角、较低频率、较大有效辐射功率的电波能使电子密度更快达到稳定,后两者还能加快电子温度达到稳定的过程;电子温度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随入射电波仰角呈单峰变化,仰角为62°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