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91.
针对时变时延、拓扑不确定和外部扰动等复杂通信条件下的高阶线性群系统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群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并基于一致性最近邻原则给出了编队控制协议框架。其次,提出了群系统实现编队的充要条件。通过状态分解和变量代换,给出了约束条件下,编队控制协议的设计方法。同时,为得到群系统所允许最大时延边界,引入自由权矩阵,得到了保守性较小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判据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编队控制方法对于有界时变时延、拓扑不确定以及外部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2.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CT检测缺少行业标准的问题,使用正密度材料块模拟界面脱粘缺陷和使用合金块模拟药柱内部缺陷来制作标样发动机,对标样发动机和实际发动机进行CT检测对比试验,并解剖取样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CT检测和射线照相、解剖试验结果吻合,标样发动机设计满足研究需要。同时确定了工业CT系统发现缺陷的最小能力:脱粘面积20 mm×20 mm,宽度0.4 mm,气孔和夹杂直径5 mm,裂纹宽度0.4 mm。建立检测标准规范了固体火箭发动机CT检测工艺。  相似文献   
93.
MBSE在民机起落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基于Raphsody的大型民机系统功能开发流程与方法,及其在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模型的方式对系统建立用例、功能流、时序关系和可用于执行验证的状态机来描述系统,指导大型民机复杂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工作,探索MBSE方法在民机复杂系统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针对进口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系统地梳理了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及过渡策略,分析了自主可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棱镜门"事件暴露出进口信息产品存在后门、漏洞、逻辑炸弹等潜在安全危害,其根本解决方法是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经过近些年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条件和基础,可遵循"顶层规划、强制推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加强测评,充分验证"的思路,切实推行国产自主可控核心装备的使用。在全面实现自主可控的过渡期内,可采用可信计算、内核加固、强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非自主可控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5.
在分析自动铺带切割技术的基础上,指出了自动铺带超声切割技术的优势;基于自动铺带工况分析,对超声切割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尤其是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超声切割系统可靠性实验,获得了满足自动铺带极限工况需求的超声切割系统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6.
以加筋壁板应用为背景,研究帽形梁先进拉挤热压装置。提出热压模具长度设计方法,选定了热压模具加压工作方式;以制件成型后各截面厚度一致为原则,给定截面尺寸进行受力分析与有限元验证;优化模具加压点间距,完成加压机构设计;选定预浸料体系,计算所需加热功率,设计加热方案;最后,完成了热压装置研制和帽形梁拉挤试验。  相似文献   
97.
金秋送爽,天朗气清。2005年9月5目,广州区域管制中心迎来了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飞越大陆空域的第一个航班——长荣087,这是台湾首个获得许可飞越大陆空域的班机。  相似文献   
98.
99.
Q/ZHFC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标准是在数十年的持续研究,经过不断修订完善后,自主形成的首套国内比较成体系的专业级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标准,包括不同复合材料、不同成型工艺的复合材料结构、不同几何特征和不同缺陷检出要求的复合材料结构的无损检测标准,由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和规程/作业指导书/工艺卡三层标准构成,涵盖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各个关键技术要素,为行业内外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标准和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制造的应变能杆依靠收拢储存的应变能可自动伸展形成可起支撑作用的超长构件,这种构件具有收拢体积小和展开刚度大的优点,便于航天器发射时携带.特别是卫星天线和星际探测器的太阳帆尺寸要求越来越大,复合材料应变能杆因其突出优势在这些超大展开部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