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维分离模式与开式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咏 《航空学报》1990,11(5):262-266
 <正> 1.问题的提出 对三维分离的研究仅仅是近三十年的事,曾先后提出过多种分离模式。目前,为大家所应用的有两种模式。一种以Maskell为代表,他们认为分离线是其两侧极限流线的包络,通常称为包络模式。另一种以Lighthill为代表,他们认为分离线开始于鞍型奇点,结束于分离结点,分离线本身是一条流线,同时也是附近其它极限流线的渐近  相似文献   
62.
一种天基反卫星武器远程变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涛  袁国雄  任章 《航天控制》2007,25(2):13-15
从Lambert变轨问题的Gauss描述出发,利用过渡时间和普适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天基反卫星武器远程导引的求解算法,并且该算法能够对能量和过渡时间进行优化,满足武器系统的应用要求。利用该算法进一步考虑初始时刻反卫星武器与目标卫星的位置关系和变轨消耗能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发射窗口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63.
油流显示技术和油流谱分析原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概括了油流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证明油流流线实际上是壁面摩擦应力线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分方程相平面理论分析表面油流谱的局部特性和对流谱局部地进行分类。本文以大量的实验油流谱图画,探讨了油流谱中螺旋点与鞍点的连接特性,提出了这种流谱特性与由螺旋点发出的旋涡这一流动现象之间存在物理上的内涵关系。  相似文献   
64.
轿车的气动阻力对轿车的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折背式轿车,由尾部产生的气动阻力可占整个外形气动阻力的50%.因此,弄清折背式轿车的尾流结构对开发具有良好气动特性的新型轿车有重要意义.利用风洞试验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相结合,分析了折背式轿车的尾流结构及尾部形状对尾流结构的影响,为设计具有良好气动特性的折背式轿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在水槽中和风洞中分别进行了流动显示和动态测压实验,目的是研究三角翼前缘涡破裂点的脉动现象.对流动显示图片中涡的破裂点位置进行统计和频谱分析,表明破裂点振荡存在双主频特征,位于0.07位置的主频对应着螺旋—泡—螺旋的转化过程,位于0.2~0.4之间的主频对应着螺旋形态破裂本身的小幅振动.对统计的破裂点位置数据做低通滤波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还表明了三角翼左右2个前缘涡的破裂点位置信号具有负相关性.进行三角翼表面动态压力测量,对压力数据低通滤波后做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同的一条前缘涡的动态压力信号在整个翼面上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前缘形状对涡轮叶栅损失影响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前缘几何形状来分析其在设计攻角、非设计攻角下前缘附近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宽工况范围内椭圆型前缘表现出了较优越的性能,不但在设计攻角下能很好抑制吸力峰的强度以避免前缘分离泡的产生,而且在较宽的攻角范围内都能保证前缘附近边界层状态基本不变.当正攻角很大时,不同前缘形状前缘附近都会出现分离泡,且会诱导边界层发生转捩,但椭圆型前缘边界层开始发生转捩的攻角会向大攻角方向移动.在20°攻角下,椭圆型前缘叶型的损失相比基准叶型下降了7%左右.进口湍流度的增加不会改变吸力峰的强度但可以减弱前缘分离泡的强度.  相似文献   
67.
三角翼涡破裂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角翼上漩涡破裂形态及涡破裂过程的流态变化的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三角翼上 ,除了通常知道的螺旋破裂核泡状破裂之外 ,还有双螺旋、涡丝以及蛙跳另外 3种破裂形态。涡破裂是一个非定常过程 ,在机翼形状、迎角及来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通常可以看到涡破裂形态的变化 ,即从螺旋破裂逐渐转化成泡状破裂又返回到螺旋破裂的过程。泡状破裂可以认为是螺旋破裂的一种特殊阶段。它与螺旋破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形态上看 ,泡状破裂中会出现涡核分叉 ,涡核中分离出一些带有涡量的流体微团 ,但总有一根涡丝 (一部分涡核 ) ,自始至终存在 ,它或者表现成螺旋形态 ,或者由于自身的诱导形成了较复杂的缠绕形态。  相似文献   
68.
吕志咏 《航空学报》1987,8(8):329-340
本文从控制和利用旋涡分离流的观点出发,说明了边条机翼的设计思想。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边条翼气动外形设计参数选择的原则及范围。  相似文献   
69.
双立尾和三角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航的风洞和水洞中进行了关于双立尾与三角翼组合外形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位置的立尾与三角翼的干扰机理。实验选取4个不同后掠角三角翼、每个三角翼设置6种立尾位置,研究这些参数对三角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气动干扰的机理,比较了立尾的展向和弦向位置的干扰特性,以及三角翼和立尾特性间的干扰,最后给出了最优的立尾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