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36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王杰 《宇航学报》1990,(2):88-96
本文提出一种严格分析圆楔体轴向共形缝隙阵的方法。在直接求解法的基础上,运用矩量法对空腔探针馈电方式的缝隙阵的互耦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辐射场量表达式。最后举例对圆楔体轴向共形二元缝隙阵的方向图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由实验证实其结果。  相似文献   
42.
针对大型贮液箱(LLT)结构安全评估面临的先验信息缺失、监测信息不完全可靠等问题,基于置信规则库(BRB)和有限元方法(FEM),提出了一种考虑环境干扰的大型贮液箱结构安全评估模型。基于行业标准和专家知识,借助有限元方法进行评估模型初始参数的估计;基于信息一致性方法计算指标可信度,以反映实际工程中扰动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融合方法,将指标可信度合理融合到模型推理过程中,完成评估模型的构建;选用105 m3石油储罐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能有效处理监测数据不可靠问题,也能够将大型贮液箱复杂系统内部结构机理考虑在内,有效克服先验信息不足给评估精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与日益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传统的有线线缆监测与通信逐渐显现出其缺点与不足.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出现为航空航天设备间的通信、各种参量的监测、多武器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等开辟了一种新的无线思路.讨论了无线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的发展趋势,结合WSN理论,分析了WSN技术在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并以航天器内环境参量监测及数据传输、多导弹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为例,给出WSN技术在未来航空航天上的应用模型.WSN技术在未来航空航天上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进其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为适应无人自主空战条件下对空空导弹火控解算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基于目标机动预估的空空导弹可发射区问题。首先,基于导弹-目标追逃对抗策略,设计了目标机动预估模型,根据导弹与目标的相对方位信息,实现对目标逃逸机动方式的预估;然后,基于多种实际约束,构建了导弹运动动力学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黄金分割搜索算法的可发射区边界求解策略,实现对可发射区边界值的快速精确搜索。仿真结果表明,空空导弹对初始位置位于所提出的基于目标机动预估的可发射区内的目标,具有更大的命中概率;该可发射区更加适应近距空战中目标逃逸机动的剧烈态势变化,有利于导弹战术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5.
为满足导引头大视角探测及波束快速扫描等需求,设计了一种柱面共形单脉冲相控阵天线。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论述了该天线的设计方法,并对它的馈电及开关网络、波束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研制的天线原理样机进行测试,实测方向图表明该天线很好地满足了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46.
天平设计的关键在于天平结构的优化,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天平刚度,避免应力集中,减小各测量分量之间的相互干扰,以提高设计质量。天平优化设计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无论利用解析方法还是有限元仿真方法,设计分析过程通常需要丰富的经验,即使耗费大量时间也很难获得全局最优解。以6分量杆式应变天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分级和分步优化策略,介绍了基于 iSIGHT 平台的实现方法。通过试验设计(DOE)筛选出对优化目标影响较大的设计变量,然后建立天平优化设计近似参数化模型。在 iSIGHT 中通过集成 UG、AN-SYS 和 EXCEL 等软件建立自动优化流程。以参数化三维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 iSIGHT 提供的优化算法,实现优化设计自动化,大大节省了设计成本,提高了天平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7.
微振动隔振器动态阻尼系数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赵寿根  吴大方  罗敏 《航空学报》2014,35(2):454-460
阻尼系数的确定对于隔振设计非常重要。针对大阻尼黏性流体微振动隔振器,提出一种确定三参数模型阻尼系数的机械阻抗等效理论与测试方法,将三参数模型简化为等效的便于试验测试的两参数隔振模型。将由自行设计的试验系统测量得到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输入到ADAMS仿真模型中,得到等效阻尼系数,并与直接采用迟滞环法得到的隔振器的等效阻尼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本文方法还可得到以往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动态阻尼系数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对于隔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提出简化的等效模型,使得隔振器阻尼系数的测试更加快捷方便,本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具有更多参数的隔振器阻尼系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48.
改进的Woodward方法及用于设计大口面天线馈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的Woodward综合方法及其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最小二乘及伪逆,得到一种新的方向图综合方法;并将新方法与阵列波束形成技术结合,用于设计大型口面天线/FAST(Five-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的初级方向图.在本文提出的方法中,抽样点数可以与阵列单元数相等和不等,对综合区域没有限制,所以综合的赋形波束更加灵活,适应场合更广泛.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不同工况下温度场变化进而导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将不同工况温度、转速变化与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联合分析方法。通过发动机性能方程、相似性原理及稳态热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稳定工况双转子温度场,将温度场与转子结构有限元模型联合,推导了双转子系统有限元刚度矩阵受温度场影响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典型发动机双转子支承系统热-固联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转子系统在不同工况温度场下固有频率、模态振型、稳态不平衡响应及应变能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工况升高,典型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临界转速随之下降,最大下降幅度接近10%;在涡轮位置不平衡量作用下,受临界转速变化等影响,涡轮支承位置最大工作转速附近平均不平衡响应幅值较常温下增大近3倍,温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双转子动力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一种以不可识别损伤最小为目标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该方法在某种损伤情况下,建立结构的损伤模型,得到任意传感器潜在位置处的预测效应值,将使不可识别损伤模型数目减少到最小的布设方案做为最优方案。考虑到在求解最小不可识别损伤模型的个数的过程中计算量巨大,针对最小不可识别损伤模型个数的求解,编制了相应的优化算法。算例分析验证了此方法原理明确,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