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74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发动机动态压力畸变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传鑫  雷宇鹏 《飞行试验》1998,14(2):30-32,47
本文介绍了一种发动机动态压力畸变试验方法。试验在地面试车台上进行。在发动机前面安装插板式动态压力畸变发生器。当发动机吸气时,气流在发动机进口产生动态压力畸变,畸变严重时,发动机会失速喘振。在发动机进口改装高响应米字测压耙,耙上有40个动态压力传感器和40个稳态压力测量皮托管,以测量动态压力畸变数据。在高压压气机和低压压气机出口改装动态压力传感器,探测压气机失速喘振信号,以便发现失速喘振后,迅速退出  相似文献   
162.
针对某载人航天器密封隔舱内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散热问题,设计了射流式强迫对流散热系统,建立了隔舱内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CMG转子表面气流和密封隔舱内流场分布特性,通过流动、传导和辐射耦合计算,获得了隔舱内设备温度分布,重点考察了CMG转子散热特性。仿真结果与真空热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CMG散热设计的正确性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同类型密封隔舱内设备散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164.
民用航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开办机务维护专业是对民航大发展的有力支持,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需要,必须以此为契机培养富有特色、基础扎实、作风过硬、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通用型机务维护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5.
阿波罗指令舱稀薄气体动力学特征的蒙特卡罗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阿波罗指令舱稀薄气体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蒙特卡罗直接模拟(DSMC)。采用中点数值逼近法确定模拟分子与物面碰撞点,利用网格编号将三维计算问题一维化,把流场入口处的分子补充与分子排序有效结合,利用分子横穿流场次数确定流场稳定前的时间步长计算次数。简化了计算过程,大大节约了计算机时和内存。给出了指令舱从自由分子流到过渡区不同Knudsen数、各攻角下的气动特征。模拟结果与有关理论、实验数据相比,证实  相似文献   
166.
模拟空间环境下小发动机羽流压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空间发动机的羽流特性及其对卫星的污染,在模拟空间环境下,进行了电加热CO2气体模拟发动机羽流流场的试验测量和理论计算。试验台主要包括空间环境模拟系统,电热气体模拟发动机,稳压气源,测量系统及其温控。理论计算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羽流场的数值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系统满足在10-3Pa量级的真空压力和93±5 K的背景温度下稳定运行和精确测量。不同坐标位置处试验数据和数值结果的比较表明,试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7.
此叶片型面样板CAD/CAM系统实现了工装叶片型面样板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8.
针对地基波束形成系统对馈电链路带宽要求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星地混合波束形成架构。该架构通过在星上对馈源信号进行低复杂度的数据降维处理再传回地面进行波束形成,有效降低了系统对馈电链路带宽的要求。文中给出了在均方误差最小意义下的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星上压缩矩阵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馈源信号无损压缩的必要条件。最后,对比了天基、地基、星地混合这三种波束形成方案的各自优缺点。结果表明,星地混合波束形成是未来最有应用前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9.
介绍了四参数正弦波最小二乘法评价通道间延迟时间差指标及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同时给出了一个分析评价实例。该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对于测量标准进行相应指标的不确定度分析上,也可用于估计指标本身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0.
朱新宇 《民航科技》2001,(5):62-63,67
检内检测(Built-in-test)技术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航空电子设备中基本上都有使用,但应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飞机电源系统却刚刚起步,文中介绍了BIT春使用特点,并以民航飞机中的典型电源系统为例介绍了BIT的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在BI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