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用转子折合弯曲刚性考虑陀螺力矩影响的方法,用以进行转子临界转速及有关参数的计算。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用转子的折合弯曲刚性将陀螺力矩的影响考虑进去,而认为转子并无陀螺力矩作用。因而可以利用不计陀螺力矩影响的一般公式来计算有陀螺力矩作用情况下的转子临界转速及与此有关的参数。应用这一方法推导公式非常简单,概念清楚易于了解。并使目前尚未见有方法计算的某些有关转子临界转速方面的参数可以计算并很简单。  相似文献   
102.
机器转子应用“柔轴”可使结构简单、重量轻、运转平稳,因此釆用“柔轴”大有好处。应用“柔轴”时的主要困难是保证转子平稳而又安全可靠地通过临界转速。目前可能用来作为这种安全装置的有转轴挠度限制器与挠曲阻尼器。后者虽能保证转子很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但其结构复杂、重量较大、可靠性能差。限制器则重量小、结构简单,但关于限制器的工作理论及选用方法还研究得很少,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本文根据初步实验与作者见解,提出限制器工作理论和应用这一理论,选用限制器间隙与位置的方法。本文基于一单盘双支点转子有一定的临界转速与挠度随转速变化的曲线,但当转轴与限制器接触时,这一转子便成为一特殊的“三支点”系统,此时临界转速与挠度变化曲线与前不同。由于这种原因转子通过临界转速时,轴便会在限制器中作剧烈的横向振动。在设计不当时发生这种振动的转子转速范围大,并且轴在较大的转速范围内均与限制器接触,轴在连接盘子处的挠度反而很大,限制器实际上没有限制挠度的作用。在正确设计情况下则与上述结果相反,根据这一理论提出选用限器间隙与限制器位置的方法。 研究中承曹玉璋与王树卿两同学参加计算和实验等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03.
某实际发动机篦齿封严装置振动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篦齿式封严装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接触密封装置,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叶轮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篦齿封严装置的振动故障问题愈发突出,颤振、声固耦合及振型协调等振动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某实际航空发动机的篦齿封严装置,对其进行了振动特性和气弹稳定性分析,有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吴森堂 《航空学报》1994,15(4):453-457
针对当控制输入为不确知,且测量噪声的统计特性参数也未知的情况,运用将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以及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参数进行联合估计的方法,给出了同时对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进行递推滤波,并不断地对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参数进行修正估计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105.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随机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Gauss-Hermite积分规则,提出了二次型高斯非线性随机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线性化方法所导致的“基础结构失真”的缺陷,提高了系统状态的估计精度和最优控制策略近似解的精度,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实时性。通过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运动控制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一种应变测量数据场重构的方法。该方法将受轴压铝制圆筒的应变测量数据与相应的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出了有效的应变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有效测点之间距离和采用冒泡排序法确定这些距离顺序的方式,高效简便地计算了各个有效测点的支撑域半径。根据获得的有效应变测量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移动最小二乘形函数,重构出了重构区域三维表面各个节点的应变值,并且绘制出了相应的应变云图。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精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