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35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二维突扩管流的有限分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有限分析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获得了二维突扩管流的数值解。对于雷诺数为25,50,100,150,200的来流,预报的流动图谱具有相似性,回流区域及再附距离的计算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基于状态空间的流固耦合传热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半无限大管道中定常热物性牛顿流体的处于热充分发展状态的一维的流固耦合瞬时强制对流换热,基于状态空间描述法,发展了上述场合的较简单的封闭解法,得到了三维条件下以下两种情况的分析解:(1)恒稳态;(2)瞬态早期阶段。并对n个流体、m个固体串联的管道中一维的耦合热交换问题给出了一般解法,借助于MATLAB强大的矩阵处理功能,本解法更为快速有效。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分析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针对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难度较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元件的底层隔板法,并采用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公式推导,分析了元件用于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的原理,找出壁面剪切力和隔板前后压力差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元件隔板前后差压与测得的流体剪切力的幂次方成正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测量元件的敏感尺寸是迎风薄片高度,高度越大,校准曲线斜率越小,幂次系数越小,而正比例系数越大。对底层隔板法壁面剪切力系数特性的研究,为探索其免标定应用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对后掠平板用可控的人工激励激发基频与二次不稳定性,研究层流后掠机翼流动导致最后转捩的过程.实验中发现有两个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出现.其中一个为最大放大率的模态,位于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型的拐点处,属于拐点不稳定性.另一个模态位于附面层的三分之一处.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的增长比基频及其谐波要大的多,但与后者类似具有饱和阶段的出现.高频二次不稳定模态对最后转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其他扰动的相互作用,并导致出现紊流状态宽带频谱.  相似文献   
25.
钝体近尾流区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对钝体近尾流的时间平均流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中分别以圆柱体和三棱柱体为模型,考虑了几何形状和雷诺数对流动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雷诺数情况,在“死水区”内,存在着与低雷诺数情况下类似的时间平均流动特性。最后,对尾流中涡街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6.
史志伟  明晓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24(4):433-437,476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中,运用PIV测量技术,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下三角翼前缘涡瞬时涡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三角翼前缘涡速度矢量、涡量以及流动拓扑结构的变化可知,在减速过程中,破裂的前缘集中涡重新卷起,形成涡量较强的集中涡,横截面流动拓扑结构显示,流动结构从不稳定的焦点变成稳定的极限环,这也就说明前缘集中涡的破裂点位置向下游移动;在加速过程中,集中涡很快破裂,涡量随之减小,流动拓扑结构从稳定的极限环变成不稳定的焦点,前缘集中涡的破裂点位置向上游移动。分析认为外部压力梯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涡破裂位置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细长体大攻角非对称流态的机理以及开发新的控制技术进行了风洞实验.实验中观察到了侧向力的双稳态状态,并且它的正负指向很容易被来流中或者模型头部的微小扰动切换.连续改变滚转角时出现了迟滞回线.模型上游的扰动棒能改变侧向力的方向,当扰动棒移走后仍然可以保持该方向.根据以上观察,在模型头部安装了微型摆振片,该摆振片可以处在不同的周向位置.当摆振片静止时,迟滞回线消失,侧向力的方向不随紊流随机切换.截面侧向力的动态测量结果表明,当摆振片低频摆振时,侧向力可以跟随节奏变动.随着频率的增加,侧向力逐渐减少.当摆振频率进一步增加时,侧向力减少到零.如果摆振时,改变摆振片的平衡位置,则侧向力可以成比例的变化.根据上述实验实施,探讨了非对称现象的机理.  相似文献   
28.
低速回流式风洞中拐角部位的流动损失占总损失的比重很大,该位置导流片绕流的流动状况对于流动损失有明显的影响。与常规的工程估算方法不同,风洞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并通过正交优化能够对不同工作条件下导流片流动及其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特定的导流片找到了最佳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9.
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过程中重量、重心、高度和速度等参数变化剧烈,因而飞行器的操纵稳定特性也变化急剧,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其飞行控制律设计有它的特殊性。针对跨大气层飞行器的飞行特点,提出了四种纵向控制律初步方案,分析研究了这四种控制律设计方案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具体的控制律方案设计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0.
风力机叶尖涡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风力机叶片尖部尾涡强度和控制方法。在叶片尖部设计了不同倾斜角的漩涡扩散器来控制叶尖涡,分析了风力机叶片尖部漩涡特征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叶尖涡强度随风轮尖速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尖涡扩散器能够提高叶尖涡涡核的总压,削弱其漩涡强度。在粘性作用下,风力机尾流漩涡耗散更快,可有效地削弱翼尖尾涡的强度,提高叶片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