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航空   873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1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悬停和前飞状态倾转旋翼机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将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尾迹问题区分为二类,即悬停和前飞等状态的定常尾迹以及过渡飞行状态的非定常尾迹.基于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和卷起桨尖涡模型,建立了一个悬停和前飞状态的倾转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适合于单旋翼尾迹计算,也适用于双旋翼尾迹分析.分别以ATB旋翼和缩比的V-22旋翼为算例,计算了悬停状态的旋翼自由尾迹和诱导速度,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对双旋翼的干扰尾迹进行了计算,表明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不同的尾迹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952.
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是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切削加工过程的技术,可以研究切削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引发的各种物理机制,在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质量、降低研究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何使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与实际的切削加工更加吻合是研究的热点,为此国内外开展了众多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已在多种关键部件的切削加工中得到工程应用。本文概述了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的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各自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为了提高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的精度和效率,在本构模型和网格划分方面所开展工作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切削加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技术的重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3.
基于非定常气动模型的翼型动态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附着流状态下的旋翼非定常翼型气动模型,给出了计算该状态下的翼型非定常升力、阻力和俯仰力矩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半经验指数响应公式,将响应分为环量和非环量载荷部分,利用数值离散来得到非定常气动响应。应用该方法,分别进行了法向力、弦向力和俯仰力矩等的算例计算,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还对缩减频率和马赫数对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54.
以复合材料机身壁板本身和隔热隔音棉加上复材壁板的衍生构型为研究对象,依据CCAR 25 R4适航标准和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测试分析了复材壁板本身以及隔音棉加上复材为整体组合构型的热释放速率特性,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热释放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复合材料机身壁板本身的热释放速率符合适航标准中规定的峰值热释放速率要求,但总放热量不满足适航要求;在复材壁板和隔热隔音棉的衍生组合构型中,隔热隔音棉的隔热作用抑制了后续复材壁板的分解,使衍生构型能够满足适航标准中规定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放热量要求,符合当前适航条款验证方法提出的符合性判据。复材壁板及其衍生构型的热释放速率符合适航标准中规定的峰值热释放速率要求。  相似文献   
955.
多机起降旋翼间气动干扰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架直升机近距离起降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开展旋翼间的气动干扰研究,重点分析了旋翼间距和环境风速对旋翼升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对上风位置旋翼的影响较小,但会导致下风位置旋翼的升力系数降低,扭矩系数增加,且其影响随着旋翼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56.
黄江涛  高正红  余婧  郑传宇  周铸 《航空学报》2019,40(2):522369-522369
基于自主研发的飞行器气动外形大规模并行化、分布式综合设计软件AMDEsign,开展了大型民用飞机气动外形多目标综合设计,研究了处理高维目标空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处理方式,为优化数学模型的合理确定提供数据参考。在此基础之上,基于软件AMDEsign的主分量分析(PCA)、离散伴随方法两个典型模块,对宽体飞机数字化模型开展多目标优化,其中离散伴随方法中引入虚拟可行解集逼近方法,为权系数提供有效的导向性选择;并进一步将结果进行多目标评估分析,设计结果表明,主分量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目标函数的相关性,虚拟可行解集方法效率较高,充分利用了离散伴随效率高以及导向性权函数预测等优点,多点设计外形在巡航升阻比、抖振特性以及阻力发散等性能上具有明显改善。文中提出的综合设计方法简捷高效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卢丛玲  祁浩天  徐国华  史勇杰 《航空学报》2019,40(12):123055-123055
为了研究地面效应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特性,建立了一套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气动干扰数值方法,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模拟双旋翼的反转运动。地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并对旋翼和地面附近的网格进行加密,以更好地捕捉旋翼的流场细节和尾迹特征。计算结果与Lynx尾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对地面效应下共轴刚性旋翼的气动性能和流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单独的上下旋翼而言,共轴旋翼地面效应下的拉力增益更大,这是由于上下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强干扰受地面高压的影响而减弱;地面的干扰主要影响双旋翼尾迹的径向位置,对其轴向位置影响不大,上下旋翼尾迹在地面附近相互融合、分裂,形成复杂的桨尖涡尾迹;双旋翼在地效下的尾迹径向扩张半径比单旋翼大,这是由于双旋翼的径向射流速度更大;随着旋翼距地面高度的增加,双旋翼间的气动干扰强度逐渐恢复,因此下旋翼拉力增益的下降速度比上旋翼更大;共轴旋翼桨尖涡相对卷起高度和扩张半径均随离地高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58.
赵欢  高正红  夏露 《航空学报》2023,(5):136-152
随着现代飞行器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飞行器精细化气动优化设计要求更高可信度的CFD数值分析及更多的独立设计变量,使得基于代理模型的全局优化算法在超过一定的设计变量后显著降低了效率,难以满足复杂工程的设计需求。而目前的高维代理模型过程复杂、时间花费高,缺乏对工程问题的广泛适应性。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了利用监督式非线性降维代理建模方法来缓解代理优化过程中的高维变量设计难题。该方法将核主成分分析(非线性)降维与高斯回归过程模型统一训练,自适应构建新型高维代理模型,并随着优化过程不断学习改进模型,建立了从高维输入到输出的准确映射,有效解决了传统高维代理模型训练时间花费高和适应性差等难题。然后基于该新型代理模型发展了适用于飞行器复杂气动设计的高维全局优化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优化小组发布的2个复杂跨声速优化算例中。通过与传统代理优化方法全面比较,验证了所提的方法能大幅提高飞行器高维变量全局优化效率和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959.
直升机共轴双旋翼相遇过程的非定常气动干扰在其周期性干扰中最为强烈。为了研究该过程中的干扰特征,建立了一个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气动干扰数值方法,双旋翼的反转运动采用运动嵌套网格进行模拟。为了探究双旋翼相遇时的气动干扰机理,以两个相对运动的双翼型系统来模拟双旋翼特定展向截面的非定常相遇过程。分析了双旋翼和双翼型相遇时的气动特性和流场特征,并对双翼型系统进行了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旋翼上下桨叶相遇时,上下旋翼拉力均会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波动幅值分别为其对应总拉力的30%和22%,双翼型系统的升力波动趋势与之相似;间距增大使上下翼型间的气动干扰减小,且上下翼型升力波动对间距变化的敏感时间不同;翼型相对厚度增大使双翼型升力波动幅值增大,并出现二次波动;有附加来流时,相对来流速度较小的翼型升力波动的幅值与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960.
Ultra-high-speed grinding(UHSG)is a significant and powerful machining method in view of the enhanced productivity and precision demands.Previous researches regarding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rucial technologies are comprehensively and thoroughly summarized to highlight state-of-art technology of UHSG.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process and machine innovations,theoretically,grinding mechanisms in strain hardening,strain rate strengthening,thermal softening,size effect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need more in-depth studies to clarify the dominance of UHSG.Technically,CFRP wheel integrating with the brazed bonding has a prominent advantage in bonding strength and grit′s configuration over vitrified bonding,which would be superior in UHSG.Furthermore,external high pressure cooling combining with inner jet cooling methods,accompanied by scraper plates to alleviate the effect of air boundary,are crucial and practical measures for realizing effective cooling in UHSG.Grinding processes,especially those being related to grinding parameters and precise in-process measuring approaches,are also prerequisite for fitt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UHS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