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2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人公司作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已经为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所承认。而对一人公司在我国的设立,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近期新《公司法》的出台更使这一争论变得激烈。本文针对一人公司的多个法律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引导和规范我国一人公司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飞机起飞行为的逼真模拟是塔台视景仿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塔台模拟中飞机起飞行为仿真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基于FlightGear的较为完整的数据支持环境,通过进一步计算获得了飞机起飞过程中的典型参数,构成了飞机起飞行为特征库,提出了基于行为特征库的可组构仿真模式,最后建立了面向视景驱动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3.
在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软件研制过程中,可重用基准模型库的开发和使用是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和 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提升FADEC软件复用效率,加快软件研发进程和适航认证,在分析模型库相关指南和规范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FADEC基准模型库的设计和验证,以三角函数类、方根类、滤波类和余度表决类4种典型类型为对象, 通过泰勒定理、牛顿迭代和离散化等数学理论和自动控制理论进行机理分析,基于安全关键软件开发环境(SCADE)建模仿真工具 完成模型库设计,通过对比仿真、模型测试和形式化验证方法等完成模型库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准库支撑了多个FADEC软件项 目的研制,其正确性和可靠性已在各项工程试验中得到反复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所提出的模型库设计和验证方法也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周期变距桨的设计 1.周期变距螺旋桨的结构形式 周期变距螺旋桨结构主要由桨毂、变距摇臂、桨叶、倾斜盘、桨轴、作动器、操纵拉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引入空气龄指标作为载人航天器舱内空气质量新的评价标准。通过空气龄分布研究,能够找出舱内新鲜空气供给较差的位置。建立了载人航天器乘员舱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UDS方程求解了舱内空气龄分布。采用示踪气体下降法对仿真结果中空气龄数值较高的位置进行了空气龄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未来我国空间站乘员舱通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多曝光成像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升星敏感器姿态更新率的技术,但该方法随着运动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增大,相邻星点轨迹的交叉概率显著增大,严重影响其提升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星敏感器全运动参数的星点成像位置模型,并据此确定了星点在工作周期内的运动位移。根据该模型,对交叉概率与全运动参数、焦距、星点位置等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并确定了全运动参数的极限安全值为角速度ω≤26.4(°)/s,角加速度α≤5(°)/s2。外场观星实验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人公司作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已经为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所承认.而对一人公司在我国的设立,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近期新<公司法>的出台更使这一争论变得激烈.本文针对一人公司的多个法律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引导和规范我国一人公司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于工艺的“laminate modeler”模块创建了复合材料铺层和加筋层合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介绍了一种体单元与壳单元节点融合的方法.以不同的相对节点间距对加筋层合板模型进行了有限元网格划分,采用结构最大Von Mises应力作为标准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得到了一个可适用于其他类似加筋板模型网格创建的合理相对节点间距值1/72.应力计算表明,集中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初始损伤发生于第八铺层材料主方向的2方向,损伤模式为基体拉伸开裂.发生初始损伤时加筋板结构的极限载荷为75 N.应力集中区较小,且主要分布于载荷作用点附近.集中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承载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含穿透损伤挖补维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在单、双向拉伸载荷作用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各铺层的材料主方向的应力分布,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计算了挖补维修前后结构的单、双向拉伸强度。结果表明:单向拉伸载荷状态下,维修后结构强度恢复系数为88.1%,初始损伤为面内剪切失效;双向拉伸载荷状态下,维修后结构强度恢复系数为97.6%,初始损伤为纤维拉伸断裂。最佳表面额外贴补层数量为1至2层,过多贴补层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使维修后结构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