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基于实验的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噪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洞试验段噪声(压力脉动)是评价风洞流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强的噪声不但大大降低采集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同时会激起模型以及风洞部件的抖振响应,对材料造成严重的疲劳损伤,这一问题在跨声速风洞中犹为突出。本文从试验段噪声的成因展开论述,包括一般风洞中的共性问题和跨声速风洞中的个性问题;进而结合风洞实验对不同的试验段壁板型式、模型支架等的发声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各组分对风洞试验段总噪声水平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2.
233.
234.
以信息化联合作战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战争对天基系统的信息支援能力日益依赖,远海对抗以远离本土、网络协同、攻防兼备的特殊性,需要天基系统的支持更为全面和迫切。从远海对抗的内涵和任务需求出发,分析国外在远海对抗条件下天基系统如何为海洋作战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援,从而提出未来天基系统发展策略和设想。  相似文献   
235.
扫频信号源在发射与测试设备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设计一种灵活并通用的扫频信号发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DDS的结构,利用两个DDS核实现了扫频信号源的设计。所设计的扫频信号源可以实现扫频速率、扫频宽度以及扫频中心频率可调,同时可选择正弦、三角与梯形三种扫频方式,可以适应多种扫频信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36.
1“快速对接”飞行模式简介
  “快速对接”飞行模式指的是飞船在6h内绕地球4圈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而之前飞船在对接前要绕地球飞行34圈,用时近2天时间。2012年8月1日23:35(莫斯科当地时间)俄罗斯进步M-16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发射6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货运飞船首次测试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后又成功进行了2次,3艘“进步”货运飞船“快速对接”飞行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开始试验载人飞船的快速对接。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在联盟 TMA-08飞船发射后还将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一次载人发射,这期间将对乘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是否将这种快速对接模式转为常规飞行模式。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洛波塔今年4月1日称,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后,飞船飞前训练准备没有变化,主要是重点测试舱载计算软件。
  2013年3月28日,俄罗斯联盟TMA-08M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5h44min后,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在航天发展史中,“快速对接”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实现载人“快速对接”在俄罗斯尚属首次,所以这种新的飞行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俄罗斯航天局决定,经过2次测试飞行后“快速对接”模式将成为常态飞行模式。新的飞行模式不但对飞船系统会产生影响,对于航天员更是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237.
美国即插即用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插即用是美国“作战响应空间”(ORS)计划下提出的航天器设计研制概念,主要针对降低航天器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越来越旺盛的需求。经过数年的研究,美国军方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找到了实现航天器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建立相关标准,并完成了演示验证卫星的研制。这一系列进展向全球展示了即插即用航天器的广阔前景与发展潜力,将对全球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
  1即插即用卫星的意义
  长期以来,美国的空间体系的建设重点都是大型空间系统。这些系统具备先进技术能力,但往往动辄数十亿美元、耗时数年才能完成,成为困扰美国军方空间项目采办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全球部署的美军作战部队对空间系统能力支持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面向特定用户、特定应用的战术需求快速增长,不但需要“量身定制”的空间能力、还对项目采办周期、成本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为此,美国提出“作战响应空间”计划,重点发展具备快速响应、降低成本、面向战术特点的小卫星,成为大型空间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增强。  相似文献   
238.
2014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太空》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
  此次卫星服务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介绍我国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减灾卫星、遥感卫星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内容、合作方式及合作愿景。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广泛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的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239.
某型飞机作动筒剩余行程超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飞机作动筒剩余行程超差问题,通过对收放作动筒、起落架主支柱外筒、机翼精加工误差及设计理论剩余行程等方面的分析,得出是综合性误差积累造成超差。  相似文献   
240.
微型涡喷发动机燃油计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糜坤年  张天宏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137-2141
研究微型涡喷发动机供油量的准确计量问题.通过分析燃油泵的工作机理,得出油泵的供油量由油泵供电电压、电压占空比和油泵出口油压这三个可变因素决定.当供油需求量给定后可以根据油泵当前的电压和出口油压计算出对应的电压占空比,为此对油泵的供油特性进行标定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原先不考虑出口油压的计量方法相比,这种新的计量方法显著提高了燃油计量精度,有利于对微型涡喷发动机起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