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99篇
  免费   18355篇
  国内免费   12086篇
航空   79723篇
航天技术   17869篇
综合类   12383篇
航天   32965篇
  2024年   1029篇
  2023年   4510篇
  2022年   4483篇
  2021年   4082篇
  2020年   5328篇
  2019年   5796篇
  2018年   5501篇
  2017年   4117篇
  2016年   4709篇
  2015年   4428篇
  2014年   5868篇
  2013年   5588篇
  2012年   6413篇
  2011年   7217篇
  2010年   7041篇
  2009年   7110篇
  2008年   6663篇
  2007年   6075篇
  2006年   5695篇
  2005年   4722篇
  2004年   4239篇
  2003年   4034篇
  2002年   3378篇
  2001年   3162篇
  2000年   2586篇
  1999年   2216篇
  1998年   1477篇
  1997年   1378篇
  1996年   1385篇
  1995年   1395篇
  1994年   1482篇
  1993年   972篇
  1992年   960篇
  1991年   930篇
  1990年   810篇
  1989年   1030篇
  1988年   840篇
  1987年   781篇
  1986年   474篇
  1985年   571篇
  1984年   478篇
  1983年   512篇
  1982年   393篇
  1981年   453篇
  1980年   215篇
  1979年   151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24篇
  197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51.
双喷管发动机象双喉部、双膨胀发动机一样,在先进的天地运输系统中得到验证。改进的航天飞机和全新火箭亦得益于这些先进的发动机。本文将对单燃料、双燃料以及双喷管发动机在设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作一总结。双喷管发动机的推进剂为:液氧/煤油/液氢、液氧/液丙烷/液氢、液氧/液甲烷/液氢、液氧/液氢/液氢、液氧/液甲烷/液甲烷、液氧/液丙烷/丙烷以及四氧化二氮/一甲基肼/液氢,发动机推力为889.6~2980.3kN。  相似文献   
152.
进气道喘振诱发因素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机进气道的典型故障-喘振的诱发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并为从事航空工程的人员提供一种对动力装置整体性能进行可靠性评估方案,篇末对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进气道气动设计思想及其喘振机理进行分析,可以为飞机设计师在设计飞机过程中具体分析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3.
本文总结了凯夫拉49/环氧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材料的验收标准和制造中应遵循的一些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4.
叙述了日常的工艺工作与型号产品的关系,提出了工艺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探讨了新时期的工艺工作以及制件小批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5.
分形企业的概念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德国提出的分形企业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对分形企业与传统企业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6.
介绍了一种用8098单片机处理不对向测量五孔压力探针信号的测试仪器,它可以直接用数码管显示所测空间流场的总压、静压、α角、β角、速度和各测孔压力值,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带温度补偿的压力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该仪器输出有串口和并口,容易实现快速记录和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本仪器可通过圆柱三孔压力探针及速度管对空间气流的α角、总压、静压和速度进行测量,所以该仪器是一台多功能的测试仪。  相似文献   
157.
快速傅里叶谱分析在系统动态测试中的应用,提出了以阶跃信号为激励源,以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阶跃型信号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高精度算法为核心的动态测试系统,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测试系统,将为火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动态测试提供一种精度高、适应性强、实时性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8.
本文用SEM研究了粒度分别为<40μm、40~100μm、100~154μm的挤压A1-3.3Li-1.01Mg-0.06Zr合金的拉伸断口。其共同特征是裂纹均起始于试样内部的夹渣,并以放射剪切特征扩展。颗粒度不同,剪切源的粗细及形式也不同。颗粒度<40μm的合金,剪切源细且呈劈-剪型(aI),表现为穿晶与个别沿晶断裂,沿粉末边界脱开的二次裂纹较多且粗。40~100μm的粉末合金,断口的放射剪切源粗,呈锯齿型(aII),出现穿晶加个别沿晶的层状断裂。沿粉粒界面劈开的二次裂纹较少,并存在一些塑性变形良好的小锥特征。100~154μm粉末合金的断口放射剪切源粗并呈aI型,明显可见沿粉界劈开的二次裂纹为穿晶沿晶混合断裂。  相似文献   
159.
160.
扩散焊接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扩散焊接过程界面孔洞收缩数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界面动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以及位错攀移和蒸发-凝结机理对扩散焊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动态再结晶对扩散焊接有较大影响,而位错攀移和蒸发-凝结机理的影响不明显。利用该模型确定的工艺参数,在TC4和TC12的扩散焊接实验和产品研制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减少了试验次数,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