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291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3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跨音速机翼采用鼓包主动减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二维、三维鼓包进行激波控制减阻,并在大型客机的机翼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研究鼓包减阻的机理时,采用了超临界翼型,鼓包的几何形状及鼓包位置的优化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鼓包位置、形状及串列式分布对机翼的减阻影响较大。最后把得到的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型飞机的激波减阻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减小激波阻力,进而提高飞机的升阻比,提高飞机的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322.
为了提高C/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及耐空间环境的能力,应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C/E复合材料表面沉积了A l膜,研究了地面模拟原子氧环境对C/E复合材料表面镀A l前后的侵蚀、质损及A l膜的附着力、导电性的影响。通过XRD、SEM、FT-IR、万能拉伸测试仪、FZ-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等测试分析样品。结果表明:电弧离子镀A l膜微米级以上颗粒较多,但分布均匀,膜层致密,附着力达2 N/mm2以上;原子氧对C/E复合材料侵蚀明显,镀铝后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原子氧侵蚀后的A l膜电阻率有所上升,但还是有较好的导电性;辐照后的A l膜附着力比辐照前反而增加,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3.
RVDT(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飞行控制系统功能的研究及测试。RVDT将机械位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接收RVDT输出的差分信号,将信号调理、转化并计算后显示。分析了基于AD598的RVDT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方法,并对系统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24.
某飞机综合热能管理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外飞机环境控制与热能综合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某飞机为背景,开展环境控制系统与热能综合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提出某飞机环境控制与热能综合管理系统方案,初步完成各子系统能量的合理匹配,以期为民用飞机综合热能管理技术的预研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5.
舒适性是民用飞机的重要要求,座舱气流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对乘员舒适性和健康性有直接影响。现在最常见和可靠的预测、设计和分析民用飞机座舱舱内气流组织的方法分别是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描述,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用大量CFD模拟配合有限的模拟舱实验被证明是国际上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最快速的研发手段。  相似文献   
326.
对民用飞机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客舱舱门区域温度计算模型,并且提出了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方法:即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加热器来提高供入舱门区域的空气温度来实现;而舱门接触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在舱门结构梁与内饰板之间布置绝热层或增加内饰板的热阻来实现。同时为避免在某些工况下舱门加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太高舱门区域加热器需设置自动关断逻辑。  相似文献   
327.
飞机燃油箱系统关键设计构型控制限制是适航限制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强制性适航维修项目。分析和研究了确定关键设计构型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328.
前缘缝翼系统设计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综合的问题。针对这一复杂问题,首先解决了前缘缝翼支撑与驱动机构设计的诸多难点,然后利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一套气动和机构一体化设计平台,将前缘缝翼气动设计和机构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型客机前缘缝翼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子平台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前缘缝翼以及支撑与驱动机构设计参数的输入;然后驱动CATIA自动生成前缘缝翼起飞着陆状态的气动外形;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支撑与驱动机构零件,装配并仿真;最后通过高效的气动评估方法来评估前缘缝翼在机构引导下得到的起飞着陆性能是否满足总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29.
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航空发动机材料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并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冶“与“再现性”,根据t分布理论,按一定置信度和误差度要求,给出确定最少试件个数的判据;借助单侧容限系数,给出具有置信度的百分位值。  相似文献   
330.
复合材料梁结构由于工艺性、维护性等要求,结构梁腹板中出现开孔不可避免,不同形式的开孔有着不同承载能力。通过对梁腹板结构不同形式的开孔在剪切载荷下屈曲分析研究,得到屈曲载荷,分析不同开孔补强形式对结构承载的影响,以期为梁、肋等结构开孔补强设计提供补强形式选择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