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63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喷射燃料的燃烧过程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高速摄影和高速纹影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喷注燃料的燃烧流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料喷注器与火焰稳定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流场的火焰结构和发动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支板侧喷较尾喷方案具有更好的燃烧效果.燃烧与流动强烈耦合,燃烧放热使得燃烧室压力升高,改变了上游来流流场结构,流场结构的改变同时又影响到了燃料的喷注、扩散和混合过程.   相似文献   
62.
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卫东  王振国  周进 《推进技术》1999,20(1):19-22,28
用三维湍流N-S方程及拟流体模型描述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喷雾两相燃烧流动过程,两相之间的质量交换采用蒸发模型计算,气相化学反应速率采用Arrhenius公式计算。采用SIMPLER与IPSA算法求解两相控制方程并对氢氧发动机燃烧流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得到了发动机推力室内燃气参数的详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氢氧发动机而言,蒸发过程非常快,推进剂混合过程是燃烧过程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3.
反压条件下同轴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作者设计的反压试验装置和MF激光散射测粒仪, 在0.1~0.6MPa反压条件下, 测量了不同工况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等雾化特性参数,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得到了影响雾化特性相关参数的经验公式, 对同轴式喷嘴的设计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超声速气流中电火花塞直接点燃煤油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西鹏  刘卫东  潘余  刘世杰 《推进技术》2015,36(12):1839-1845
在来流总温1486K,总压1.6MPa,马赫数2.52的条件下,采用两级串联凹腔构型燃烧室,开展了电火花塞直接点燃航空煤油的试验研究。利用高速摄影相机进行观测,对比了不同煤油喷注方案和点火位置对火核生成和火焰传播的影响。通过上游凹腔前壁面水平喷注煤油、下游凹腔点火的方案可靠性高,在煤油与空气混合气的当量比为0.04~0.063均可实现煤油成功点火和稳定燃烧;串联凹腔构型可以提高点火性能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下游凹腔有稳定火焰作用,火焰在边界层内逆流传播实现对上游凹腔的能量反馈;二是煤油蒸发、混合距离长,通过近壁区进入下游凹腔,形成了更为适宜的点火环境。  相似文献   
65.
超燃冲压发动机凹腔内补氧的强化点火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相似文献   
66.
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技术试验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联式试验中,对液体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点火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点火方式包括氢气引导火焰点火、火炬点火器、固体装药点火器以及电火花塞的点火效果,并成功实现了氢气引导火焰与火炬点火方式下煤油的可靠着火和持续稳定燃烧,煤油当量比范围约为0 87~1 72。在氢气引导火焰点火方式中,通过增加支板和改变氢气喷注位置,可将最小氢气当量比由0 34降为0 068。通过氢气引导火焰点火和火炬点火对比试验表明在相同的燃料喷注方式和当量比下,发动机工况基本与点火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67.
文氏管在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试验效率,将文氏管流量控制技术应用到液体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直连式试验中,在一次试车中完成了多个燃料当量比的试验。在模型发动机2.5s工作时间内,利用流量调节系统实现了煤油流量阶梯变化,对应当量比分别为1.01,0.88和0.71,随着燃料流量减小,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维持稳定燃烧,发动机推力减小,燃烧室压力降低,隔离段内预燃激波串位置后移。试验结果说明文氏管流量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调节过程清晰,达到预定试验目的,并且该技术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应用到变当量比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动态特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68.
由气体动力学基本定律,推导出燃烧室性能分析的一种一元流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面积变化、质量添加、两相流、多组分效应、化学反应、壁面摩擦、壁面散热等因素的影响。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超声速燃烧室两相参数分布,从而为燃烧室方案设计阶段的快速性能评估和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9.
超声速反应流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Pierce低马赫数条件下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考虑可压缩性和激波的影响,发展了用于超声速湍流反应流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混合分数和进度变量两个标量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且采用火焰面方程解的完整的三个分支:稳态燃烧分支、具有局部熄火状态的非稳态分支和完全熄火分支.利用该模型对德国宇航中心(DLR)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模拟,与稳态火焰面模型得到的附着火焰不同,计算结果捕捉到了熄火和火焰抬举现象;且数值阴影和平均温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0.
开启式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设计了具有入口开启功能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并在Ma=6连续式自由射流风洞中进行了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进气道壁面静压变化和捕获流量的测量,验证了此种具有开启功能的变几何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开启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分析认为,进气道入口的逐渐打开过程辅助进气道建立起超声速流场.同时,开启机构避免了进气道自启动的迟滞效应,使进气道实现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