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316篇
航天技术   51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摇光 《航天》2012,(8):50-53
太阳系的谜团——提丢斯的魔咒 1766年。德国数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们介绍“天文数字”——行星间的距离。在当时,人们已经测算出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位置关系,行星间的距离非常遥远,用千米来表示,简直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字。然而凭借数学教师特有的敏感,提丢斯发现了一些蹊跷——倘若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0,那么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  相似文献   
462.
5月底,波音公司在波音737-800机翼上加装翼梢小翼,对其喷气公务机(BBJ)进行初始飞行试验,目的是评估翼梢小翼对操纵特性的影响和对远程巡程特性的潜在作用.该机翼会作为将在8月中旬首飞的波音喷气机上,使航程增加300海里而达到6500海里,  相似文献   
463.
机动襟翼在我国是一项刚被采用的新技术,而驾驶员诱发振荡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并一直困扰航空界的一大难题,主要通过对机动襟翼调节规律的分析,建立包括机动襟翼在向的人-机闭环系统数学模型,从而计算了分析机动襟翼对纵向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并以某机为例,对该机机动襟翼整个工作范围内的各飞行状态,有无机动襟翼两种情况下的PIO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机动襟翼设计合理,对PIO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64.
为了掌握双旋流燃烧室流场特性,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双旋流、低排放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测量。并对流场在不同供气压降、不同测量截面上的分布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大,回流区的面积及回流强度有所增加,回流区长度变长,燃烧室头部气流更稳定,燃烧效率更高。随着距旋流器出口距离的增加,截面上环形流场的强度有所减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多级旋流器实现燃烧室内稳定燃烧并降低排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5.
刷式密封刷丝变形与振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丹  杜宸宇  刘永泉  战鹏  信琦 《航空学报》2020,41(10):123364-123364
刷式密封刷丝运动变形引起的泄漏损失、刷丝断裂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分析刷式密封刷丝运动变形理论模型,设计搭建刷式密封刷丝变形与振动特性观测实验装置,设计加工了3种周向倾角的低滞后型刷式密封实验件,实验观测并研究刷式密封刷丝轴向变形特性,刷丝吹下效应、刷丝分层和刷丝振动特性,揭示刷式密封刷丝运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出口压比1.5~4工况下,刷式密封刷丝自由端轴向变形量随着压比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加,周向倾角对刷丝轴向变形影响不大。刷式密封前排刷丝吹下效应明显强于后排刷丝,随着周向倾角的增大,刷式密封刷丝吹下效应逐渐减弱,在本文研究工况下,周向倾角为50°、55°和60°的刷式密封刷丝最大吹下量分别为0.60、0.45和0.34 mm。刷式密封刷丝产生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气流力的作用下,刷丝束轴向产生变形,刷丝束自由端在不相等的转子表面轴向摩擦力作用下,刷丝束进一步产生不同步的变形量,导致刷丝束出现间隙进而形成刷丝分层现象。刷丝振动主要发生在刷丝密度相对松散的区域,且随着压比的增大而增强,刷丝自由端位移随时间呈振荡变化,其在轴向的振幅大于周向的振幅。  相似文献   
466.
翼型是各种螺桨设计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下动力螺桨的抗空化特性,降低噪声,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研制了一组PQ翼型。该翼型通过理论计算优化并经一系列的风洞、水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PUPQ系列翼型在满足初生空化数设计指标的情况下比NACA66(Mod)系列翼型有更大的空化斗,显示了更好的空化特性;前者的流体动力特性与后者相当或更好。  相似文献   
467.
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顶板移动变几何方案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林  张堃元  金志光  南向军  王磊 《航空学报》2012,33(10):1800-1808
针对一种工作于马赫数Ma=4~6范围内的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探索了一种进气道部分压缩顶板可移动的简单变几何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接力点变几何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和Ma=4~6的调节方法。结果表明:部分压缩顶板可移动简单变几何进气道方案在Ma=3.7能够实现自起动;变几何所形成的自适应放气槽放气量很小,最大放气量在2%以内,关闭自适应放气槽接力点Ma=4流量系数达到0.77;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流量系数较高、总体性能较优,该变几何方案的调节方法是切实可用的。  相似文献   
468.
文摘反应性流体在纤维预制体(织物)中的流动行为对于优化工艺参数和模具设计、控制制品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RTM工艺的流体流动特点,介绍了RTM工艺过程中流体流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了RTM工艺中反应性流体流动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9.
为进一步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性能,提出了变侧压角与变后掠角+变侧压角两种新型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设计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其M6、M4下的流场结构及总体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常规平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面压缩的进气道;采用变后掠角+变侧压角设计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具有前掠与后掠两种进气道的优点,能显著提高进气道高低马赫数下的性能。计算发现,马赫6设计点下,变后掠角+变侧压角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常规进气道提高4.1%,总压恢复提高5.3%,二者之和为9.4%;马赫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提高6.3%,总压恢复提高5.4%,二者之和为11.7%。  相似文献   
470.
基于TIRP法的铝基复合材料均匀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检测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利用与厚度无关声反射板(TIRP,Thickness Independent Reflector Plate)法对材料声速进行成像,排除了材料厚度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介绍了TIRP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次扫描方式的TIRP实时成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精度.利用底面反射回波法、单次扫描TIRP法和双次扫描TIRP法进行了试验,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能够看出基于双次扫描的TIRP法可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声速图像.最后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