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72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王仲生  刘方余 《航空学报》1990,11(2):107-111
 <正> 1.引言 目前,微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控制领域中,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是大功率电子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计算机是数字控制,它除具有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操作外,工作可靠、控制灵活、稳定性高、便于监控,还具有响应速度快、调速范围大、且能更充分地发挥软件的功能等优点。因此,应用微计算机对直流电动机进行实时控制已引起了人们足够地重视。本文利用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采调节电枢电压,从而十分方便地在大范围内对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实现了快速准确地控制,为直流电动机的微机实时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实用方法和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82.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射流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直连式超燃实验台上开展来流马赫数为2.5,总温为1650K的液态煤油燃料点火实验.在未使用引导氢气的情况下,利用输入能量为1.5kW的电弧等离子体炬实现煤油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煤油的不同喷注位置、喷射压力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燃料喷口距离点火凹腔为550mm,喷射压力为1.5~2.3MPa时,可成功点火,更近的喷射位置和更高的喷射压力无法点火,分析认为点火凹腔的局部混合特征是影响点火的关键因素.根据点火和火焰前传的高速摄影图,发现下游凹腔在点火初期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稳定燃烧和火焰前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研究了带液氮冷屏蔽罩(冷罩)的自旋弹头在自由飞行段中,冷罩多孔介质层内液氮不断消耗时弹头姿态的变化规律.针对工程上无法利用数值计算直接研究多孔介质中液氮消耗对弹头姿态运动影响的问题,以均相模型分析多孔介质层内气液混合物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均相介质在离心力作用下的渗流运动方程.对此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分析了均相介质的运动规律,得到了变质量弹头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与仿真发现,自旋角速度随冷罩内液氮消耗而不断增大,非自旋方向角速度不为零时,其运动频率不断增大,且会产生运动阻尼,但频率变化很小,运动阻尼量级也极小,工程中可忽略冷罩中液氮消耗对非自旋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和分析某环形叶栅轮毂壁面旋转对静子叶根角区流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毂正向转动可以减小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堵塞,轮毂端壁角区的流动结构由三维分离流动结构转变为泄漏涡占主导的端壁分离结构.轮毂壁面旋转带来的叶栅角区流动结构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端壁转动引起的叶栅根部间隙泄漏增强,阻碍了轮毂端壁附面层二次流向叶片吸力面角区的堆积.   相似文献   
185.
建立电机三维热流场模型,基于流固耦合法,计算大容量高速永磁电机温度场。通过样机温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导热系数这一影响温度场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其在合理范围变化,分析电机温度场对各部件导热系数的敏感性程度。结果为以后高速永磁电机温度场仿真中导热系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6.
TDLAS测量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温度和H_2O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TDLAS)建立了温度和H2O浓度测量系统,利用光谱数据库Hi-tran2004在1393nm附近选择了在500~1300K有很高测温灵敏度的两条水吸收线:7168.437 cm-1,7185.597 cm-1.在1kHz的扫描频率下,利用直接吸收-扫描波长法对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进行测量,并进行边界层修正,与热电偶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温度区间1100~1350K,两者最大相差80K(6.7%);水蒸气组分浓度与计算值平均相差小于0.02(10%).  相似文献   
187.
针对海上弹射救生复杂环境,本文分析了装备自动化的重要性,并从救生包自动开启、跳伞供氧装备自动脱离、救生伞自动脱离、漂浮装备自动充气、求救信息自动发出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装备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8.
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系对抗条件下,讨论导弹攻防对抗的新发展和应当研究的新技术.美国对导弹防御技术的研究投入比攻击技术更大.预警卫星、预警雷达以及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进行远程攻击的导弹更易被发现.同时,导弹突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干扰与反干扰已成为信息对抗条件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9.
借助高速摄影和热电偶测温系统研究了液体推进剂LP1846液滴在0.1MPa~1.0MPa,700°C~850°C环境下的微爆特性。给出了液滴着火前微爆过程的序列照片,结合LP1846热分解试验结果分析了液滴微爆机理,认为水组份的过热是主要因素,而HAN的微弱液相热分解是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0.
内转式进气道与飞行器前体的一体化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行器前体/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气动设计角度分析了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及其与飞行器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流线追踪方法、基于均匀来流的吻切流设计方法和基于前体非均匀来流的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正对来流的独立进气方式以及利用前体预压缩进气方式两类,结合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对这两者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分析,基于均匀来流条件的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得到了深入发展,但还有必要进一步发展非均匀来流条件下的设计方法以提升一体化设计的灵活性;此外,随着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的深入发展,一体化设计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