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566篇
航天技术   232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3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针对利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系统实现轨控期间姿态维持的情况,研究当轨控推力器存在大力矩扰动时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结合对地运行航天器轨道运动特性,分析轨控干扰力矩的积累角动量变化规律;考虑角动量管理装置系统的角动量存贮容量,基于角动量积累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偏置角动量建立与对称分布轨控位置选择的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实现了对称轨控位置积累角动量互相抵消的自平衡效果,极大程度地提高轨控效率且避免系统角动量饱和现象.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喷气欠驱动控制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了数学仿真验证及在轨型号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觐  雷虎民  侯峰  赵炜 《宇航学报》2018,39(9):1003-1012
针对拦截高速目标的作战特点,分析了比例导引(PN)与反比例导引(RPN)的捕获区。首先,通过分析拦截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得到了顺轨和逆轨的零控拦截条件,此条件由目标和拦截弹的速度前置角以及二者速度比确定;其次,以拦截弹和目标速度前置角为坐标系,推导得到了PN以及RPN捕获区以及各自导航比设置范围。PN的捕获区由逆轨零控拦截条件以及与其相切且斜率为1/(N-1)的两条直线构成,RPN的捕获区由顺轨零控拦截条件以及与其相切且斜率为1/(-N-1)的两条直线构成;然后,利用函数对称性将PN与RPN捕获区转换到同一坐标区间,得到了相同条件下RPN捕获区要大于PN捕获区的结论;最后,开展了四种情形下的仿真,验证了本文捕获区分析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扫描架是紧缩场现场校准系统的关键测试设备。扫描架扫描平面度是影响校准准确度的关键指标。本文针对自研的扫描区域为φ6m的大型极化扫描架,设计了一套扫描架平面度实时补偿系统。该实时补偿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扫描架扫描平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位置偏差,并通过伺服补偿机构完成补偿。测试结果表明该实时补偿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完成平面度的补偿,与半实时补偿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及精度。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紧缩场现场校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对人类社会发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特点、功能基础上,讨论了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信息技术是一把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双刃剑.对此,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扬长避短,去芜取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数字多用表的自动检定校准系统的构成及软件设计 ,并对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 ,主要功能及主要特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发动机质心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其软硬件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7.
人体头部受撞击脑损伤界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损伤的研究,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涉及到医学、力学的很多方面。本文将承受撞击的颅脑看成一个整体,同时又考虑其结构和力学性质。采用粘弹性的Kelvin体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的判据对实际人脑的损伤的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龙  龙斌  陈颖 《航空计测技术》2007,27(4):39-40,64
在地面卫星测控系统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塔校准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本文针对已有的卫星测控系统设备提出一种无塔校准方法,给出了具体无塔校相和无塔校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On March 2003, IBIS, the γ-ray imager on board the INTEGRAL satellite, detected an outburst from a new source, IGR J17464-3213, that turned out to be an HEAO-1 transient, namely H1743-322. The spectr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s of the source were observed by INTEGRAL in different periods. Also RXTE observed the source for the first time on 2003 March 29 during a PCA Galactic bulge scan. The source flux decayed below the RXTE PCA sensitivity limit in November 2003, then in April 2004 it was again detected by INTEGRAL. On July 3, 2004 the source was again detected by RXTE/PCA at a 2–10 keV intensity of 16 mCrab and on July 7, reached 69 mCrab. Recently, a new outburst was observed on August 2005. We briefly summarise here the behaviour of the source observed by INTEGRAL from March 2003 to August 2005. The new outbursts of the source and the analysis of all the data collected (now public) give a global view of the spectral and time behaviour of this X-ray transient.  相似文献   
10.
I present a short overview of the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of the two simultaneous kilohertz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kHz QPOs) seen in the accreting millisecond X-ray pulsar SAX J1808.4–3658. I will focus on the behavior of the upper frequency QPO as a function of time and count rate as seen during the 2002 outburst of this source. I will also discuss briefly the correlated behavior of this QPO with QPOs at lower frequencies (several tens of hert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