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亮度的因素、解决方法;油滴的选择标准及调整方法,实验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滴变形和运动、油滴/腔壁碰撞过程质量和动量转移,以及二次油滴沉积的分析,在考虑油滴尺寸统计分布特征的情况下,建立了轴承腔中润滑油滴沉积过程中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分析模型。探讨了油滴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对油滴运行轨迹的影响,以及油滴变形和二次沉积效应对典型尺寸油滴沉积特性与润滑油滴沉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变形后油滴所受阻力增加,运行轨迹更加弯曲;受气相介质影响,油滴无量纲长半轴和短半轴呈动态变化且变形量呈对称分布;一次沉积质量增加,一次动量转移减小;二次油滴沉积是润滑油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的主要部分;相较于转子转速,密封进气量对油滴沉积质量的影响更大;动量转移量随着转子转速的升高而增大,而密封进气量的影响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航空发动机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效率进行研究,建立考虑油气双向耦合的流场计算方法及油滴/壁面相互作用模型,在验证通风阻力及油气分离效率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不同转速、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下蜂窝式轴心通风器的油气分离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会使油气分离效率得到提升,而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的增加则导致油气分离效率的降低.蜂窝孔结构的加入对通风阻力影响不大,却对通风器的滑油分离过程起主要作用,计算表明其对滑油分离贡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轴承腔内壁面的油膜是由被甩入腔体的油滴与壁面碰撞累积形成的,研究表示,油膜在壁面处吸收的热量对滑油温升有着很大的影响,容易引发滑油结焦现象,导致润滑效率下降。因此,开展壁面油膜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工作,是轴承腔热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搜集整理轴承腔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腔内油滴运动轨迹、油滴油膜碰撞过程及壁面油膜流动换  相似文献   
5.
运动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的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登  陈国定  方龙  孙恒超 《航空学报》2015,36(4):1359-1366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是轴承腔润滑与换热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而运动油滴与轴承腔壁面的碰撞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是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的组成部分。基于VOF方法建立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数值仿真模型,实现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碰撞油滴直径、入射角和碰撞速度对沉积油膜铺展长度、油膜堆积厚度和溅射油滴数目等碰撞状态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条件下的状态判断准则,并得到了文献的物理试验工作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滴入射角减小,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油膜堆积厚度增大,溅射油滴数目减少;随着碰撞速度和油滴直径的增大,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溅射油滴数目均增大,但油膜堆积厚度对应前者呈减小趋势、对应后者仍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亮度的因素、解决方法;油滴的选择标准及调整方法,实验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连续激光源的高采样频率DPIV系统在进行曝光时可能会产生粒子拖尾现象.明渠湍流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粒子拖尾长度的增加会导致平均流速减小和湍流强度增大.分析表明,导致平均流速误差的原因之一是诊断窗口边缘局部粒子图像的缺失,且图像缺失程度会随着粒子拖尾长度增加而增大,从而使平均速度随粒子拖尾长度增加而减小;粒子拖尾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增大了粒子图像的有效粒径,从而导致湍流强度增大.通过增大第二个诊断窗口的尺寸,进行相关函数标准化和相关系数补偿等方法,可以消除粒子拖尾长度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低温对RP-3航空煤油雾化特性的影响,在综合试验台上完成了供油压力为300~700 kPa、燃油温度为25、-15、 -35 ℃的某喷嘴雾化特性试验。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雾化图像,利用Matlab/GUI图像处理功能编制的程序提取雾化锥角边缘,并 获得雾化锥角,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得距喷口7 mm和17 mm处截面的雾化粒度和油滴平均速度。结果表明:在压力一 定、温度降低时,雾化锥角变小,油滴雾化粒度增大,油滴平均速度升高,在同测量截面上的油滴平均速度变化量减小;随着压力升 高,-35 ℃和25 ℃的雾化锥角相差不超过1°,-35 ℃的油滴雾化粒度增幅减小到8.36%。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TR-PIV)测量了旋转带肋通道内的主流平均速度、雷诺切应力、再附点等参数,并研究其沿程变化规律,通道高宽比为1,肋的阻塞比为01,雷诺数为10 000,旋转数从0变化到052,实验结果表明:静止时流动呈对称分布,但旋转后产生的哥氏力会极大地影响通道内的湍流流动,随着转速的增加,主流速度型偏向后缘面,前缘面涡系结构不断增大,再附点不断后移,而后缘面正好相反,并且这种趋势会沿程发展;前缘面附近的雷诺切应力变得越来越弱,而后缘面则越来越强,沿程雷诺切应力极值基本不变,但下游区域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微量润滑系统的喷射雾化规律,采用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了油滴雾化特性.针对3种可降解绿色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植物油6000和聚乙二醇400,测试得到了不同的油量、空气流量和截距条件下的雾化锥角及油滴大小、速度、数量的分布规律.试验表明,喷雾锥角主要由喷嘴结构决定,油滴数量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