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宏显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6,(6):16-19
月球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嫦娥一号”卫星离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作为“嫦蛾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也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回了第一幅月面照片,这标志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10月24日,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落幕之际,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成为神州大地上又一举世瞩目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本刊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刊登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探测卫星工程论证组的文章《嫦娥工程——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首次向国人披露了我国的探月计划.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人们有理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上来。那么.“嫦峨”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我国的飞行器光临月球,日前,本刊记者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国内航天有关单位结合此次任务制发了发射、测控纪念封,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的历程,现将纪念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21日0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7千米、远地点42225千米、轨道倾角为26.3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星10号卫星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将接替中星5B,以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等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并于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所拍摄的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它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第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12日0时1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巴基斯坦1R(PAKSAT-1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向亚洲用户以在轨交付方式出口卫星,其成功发射对进一步开拓国际航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