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加速组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显示出极高的商业和军事价值,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战场。特别是2020年以来,美国“星链”(Starlink)卫星呈现出高强密度部署态势,展现出极强的卫星规模化制造能力,引领了全世界卫星星座制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欧洲咨询公司7月份发表的《小卫星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称,从性能和需求角度来看,目前小卫星市场都在经历显著的扩张。2017年—2026年预计将有6200多颗小卫星发射,比过去10年有大幅增加。推动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发展的将是多个商业星座的推出,这些星座卫星的数量将占到卫星发射总数的70%以上。包括卫星制造和发射,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总价值可达  相似文献   

3.
2016年,全球共发射500kg以下的小卫星121颗.尽管发射数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但仍是各国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4年成功发射的卫星过半为小卫星.在各个领域,既有小卫星星座加速部署,新型小卫星星座继续涌现,创新概念和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又有应用模式的加速创新,各界继续看好小卫星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从低轨移动通信星座、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两个发展方向,分析了包括"铱"(Iridium)卫星系统、"一网"(OneWeb)卫星系统等在内的多个国外典型系统的总体发展情况、应用支持能力以及"小卫星多功能"、"小卫星大容量"的设计特点。针对我国低轨通信星座发展,从频率、应用定位以及系统实用性等方面探讨了总体设计应关注的问题;从解决我国全球通信保障急需出发,提出以移动通信为主、多功能综合、兼顾宽带通信、规模逐步扩展的低轨星座发展建议,并给出了空间组网、全球服务、频谱感知、频率共用、宽窄结合、协同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低轨通信星座系统及其应用成为国内外航天企业乃至资本大佬竞相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之一,为提高效费比,综合化卫星系统成为低轨通信星座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美国已经在"下一代铱星"系统上实现了导航增强功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年发展的"鸿雁"星座也将融合导航增强功能。与"铱"卫星不同,"鸿雁"星座面向解决我国难以全球建站及现有多种增强系统的痛点,提出了天基全球监测、实时高精度和安全定位授时等发展方向,既向北斗提供全球监测数据服务,又向广大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实时高精度的PNT服务。低轨导航增强与星基增强系统(SBAS)、地基增强系统(GBAS)等传统的导航增强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推动卫星导航增强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各国遥感卫星能力的日益提升,逐步由中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单颗卫星向星座组网发展,由单一规划的星座向更加复杂的、多元参与的虚拟星座组网发展,这对传统星座的构建方法和资源保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对地观测需求以及商业航天产业兴起,国际组织及航天企业提出了很多卫星组网计划。起初,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提出了多个虚拟星座项目,并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下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2017年7月13日发布新版《小卫星市场展望》报告,指出未来小卫星的能力和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未来10年(2017-2026年)全球将发射超过6200颗小卫星,市场价值达300亿美元;而过去10年小卫星的市场价值仅为88亿美元。未来10年,主要由商业运营推动建设的多个大型小卫星星座有望占据70%以上的小  相似文献   

8.
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迅速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诞生多项里程碑式节点,火箭复用次数屡创新高,多个大型星座快速启动,空基发射液体运载火箭实现突破,太空亚轨道旅游迈入实际载人飞行阶段,推动全球航天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商业航天领域已日益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重要前沿阵地。2021年5月,猎鹰-9 (Falcon-9)火箭首次实现"一箭十发",迈过火箭重复利用常态化的关键一步,给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而"星链"(Starlink)卫星的密集发射,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千颗以上规模卫星的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9.
正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的大容量、高速率、全球覆盖特点,要求其星座规模相比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卫星数量呈数量级增长,卫星星座巨型化特征显著。而近年来,以巨型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为基础的空间宽带通信网络发展进入新的高潮。本文从国际主流巨型低轨星座通信网络的发展入手,阐述了巨型空间互联网系统发展的特征及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就我国同类系统未来的方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频率变化探测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开始变得小型化和近地化。新建的低成本卫星星座旨在通过低延迟或高频率变化探测提供全球连接。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计今后10年内将发射约10105颗500kg以下的卫星。小卫星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少数资金充裕、雄心勃勃的新进入者寻求开发大型星座,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星链"(Starlink)星座,亚马逊公司(Amazon)的"柯伊柏"(Kuiper)星座。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并不会使未来10年发射的小卫星总数量减少,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区域和应用市场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