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站资源,提出了遥科学的概念。利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所做的各种科学实验,需要空地间交互地进行通信,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为这种通信键路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着重讨论了遥科学对通信链路的要求,适于遥科学实验的空间数据系统模型以及天基、地基通信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2.
实时图像的自动选取是景像匹配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图像自动选取算法.仿真研究表明,引入Sobel算子的3层BP网络实时图像自动选取算法结构简单、训练时间短和分类准确性高,其并行处理能力能满足景像匹配技术的实时性要求.经最小二乘和Bayes精匹配算法检验,实时图经此网络选取、粗匹配和精匹配,可达到高于0.5像素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对于由射线转换屏和CCD相机组成的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而言,成像器件缺陷是影响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射线转换屏缺陷、CCD像元光响应不一致性等成像器件缺陷的特性及其成像规律,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和成像器件缺陷校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消除成像器件缺陷造成的图像降质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视频图像压缩技术是多媒体系统不可回避的关键技术。文章对QIF制式标准的视频图像,以P×64标准为核心进行了解码与压缩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变换编码、运动补偿、量化和变字长嫡编码对压缩效率与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实时传输的视频图像进行了计算机解码分析。恢复的图像表明:解码是成功的,画面清晰,效果显著。在486微机上软件处理时间为平均为3s/帧,进一步的硬件处理将有可能为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基于多分辨率重采样算法的图像实时解压缩硬件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首先描述多分辨率重采样算法的解压流程;而后提出实现多分辨率重采样解压算法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最后以可编程序门列成功实现,实验表明,解压缩硬件系统数据处理速度快,满足图像恢复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向星上处理迈进,实时完成CCD遥感图像1B级几何校正,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准确而又能快速进行运算的反映校正前后几何位置对应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和重采样算法。通过论证把校正前后一维位置对应关系高度精确地表示为一元三次多项式关系,从而改用递推极大地简化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维灰度重采样新算法——加权平均法及其快速算法。当整幅图每行均按此处理之后,再根据获得的GPS定轨定姿数据加注出图像的地理经纬网,从而得到完整的1B级几何校正产品。初步微机仿真实验表明,只需适当引入多处理器,本算法达到实时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王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8,18(3):37-40
FY-2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获取站(CDAS)中的编码遥测机作为卫星监测系统,解调卫星的编码遥测信号,实时获取星上编码遥测数据,以便分析和掌握整个卫星的工作情况,对卫星进行正确的管理和使用。解调后的数据也送到运行控制中心(SOCC)。采用双机热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给出设计可靠的编码遥测地面系统的方法,包括副载波解调、IRIG-B型时统码解调、帧同步锁定,用计算机实时分析遥测数据等。 相似文献
10.
王彦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9,9(3):59-69
在卫星数据的实时传输及数据的并行处理应用中,对进程的同步、通信和共享都有很高的要求,象响应时间,数据的完整性等等。本文结合作者在工作中使用的方法,讨论了在VAX/VMS 系统上实现进程间同步、通信及共享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基于多分辨率重采样算法的图像实时压缩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文章首先简要描述多分辨率重采样图像压缩算法 ,然后探讨以硬件系统实现该算法所可能采取的多种不同体系结构。在分析比较各种体系结构特点基础上 ,重点阐述以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作为系统核心的体系结构 ;为完成多分辨率重采样图像压缩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对压缩算法进行了并行化、模块化、层次化处理 ,提出实现多分辨率重采样图像压缩算法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 ,并且以可编程序门阵列实现。实验结果表明 ,以该结构实现的硬件压缩系统 ,在保证恢复图像质量前提下 ,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数据处理速度快 ,在原理上 ,满足星载环境对图像压缩系统的质量与处理速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16kbit/S低延迟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算法(LD-CELP算法,G.728建议)是一种低时延、高效率的算法,该算法和传统的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算法(CELP)相比,编码时延从2ms缩短到0.625ms,计算复杂度也有所降低。文章从语音线性预测编码和语音的矢量量化两个方面阐述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在微机上对其浮点算法进行了模拟,获得了较好的语音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CAT)及单片微机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当众多测试点分布在相距较远的不同房间、不同地区且被测参数的数据处理复杂时,欲同时进行多点的实时测量,上述两种系统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本文作者研制的分布式自动化测量系统以一台 IBM—PC 计算机为控制站,可对各测试站进行程控并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控制站和测试站间可相互通信、信息共存、资源共享,亦可独立工作。本文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说明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导航卫星反射信号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平均预处理(BAP)的反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以伪码周期为块尺寸对接收信号进行分块,并对各分块进行叠加、平均,然后对平均后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块平均预处理对导航反射信号的影响,推导了镜面反射点反射信号处理增益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相关处理后得到的一维相关功率,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反射信号具有空域滤波效果,提高了镜面反射点反射信号的信噪比且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后,基于块平均预处理的软件接收机被开发,并对课题组实采的岸基GPS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与未块平均预处理的传统方法相比,在块平均预处理时间为2、5、10、15以及20ms时,该方法所得相关功率的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了约3.5、6.7、10.2、10.6和10.4dB,且在块平均预处理时间为10ms时,处理等长数据的时间缩短了近2.2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