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旋转扭矩校准问题,研制丁-种旋转扭矩校淮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建立了旋转扭矩测量模型,详细分析了彫响旋转扭知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深人介绍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方法,为最终建立旋转扭矩校准规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静态扭矩校准无法完全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制动式正弦法动态扭矩传感器校准装置,利用伺服电机、磁粉制动器等装置组成制动扭矩激励系统,用标准惯量盘作为负载,用圆光栅测量惯量盘扭摆的角加速度,将动态扭矩溯源至惯量和角加速度参数。通过建模和数值分析,阐述了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利用研制的校准装置样机进行激励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由中船重工第七○四研究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100 Nm国家扭矩基准机的各部件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组成,通过部件法进行了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达到了2×10-5(k=2)的水平。通过和德国PTB进行的装置国际比对,也验证了100 Nm国家扭矩基准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带温控系统的扭矩标准装置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则,研究了带有温度控制系统的扭矩标准装置的电气性能,实现了扭矩传感器在实际变化温度下的扭矩量值校准,解决了静态恒温校准的扭矩传感器用于现场变温环境下的量传难题,为扭矩现场量值传递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
表面粗糙或带凸起转盘风阻扭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壁面不同粗糙程度以及带有螺栓等表面凸起的转盘风阻扭矩特性,建立了一个转盘扭矩测量实验台.自由盘测量结果与经典经验关系式较好的符合度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粗糙度以及附有6种凸起结构的转盘风阻扭矩规律.结果表明,壁面的粗糙会增大转盘受到的扭矩,在所测量旋转雷诺数范围内,从气动光滑一直到粗糙高度0.2 mm,扭矩系数增大1倍.基于气动光滑自由盘经验关系式进一步总结出相对粗糙度对于风阻扭矩的影响系数.对比6种凸起引起的风阻扭矩特性发现,叶型凸起会大幅降低风阻扭矩.凸起安装迎风角度的改变会带来10%的风阻扭矩差别.结合自由光滑盘扭矩系数经验关系式,总结出不同凸起形状对于扭矩系数的影响因数.  相似文献   

6.
对扭矩辅助型机械自动变速箱(AMT)有动力升挡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在商用车传统的AMT上,增加了一套由辅助离合器和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扭矩辅助机构。搭建了扭矩辅助型AMT的动力学模型。结合换挡评价指标,制定了扭矩辅助型AMT有动力升挡控制策略,基于2挡升3挡工况进行仿真研究,并通过整车试验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扭矩辅助型AMT能够在换档时输出动力,改善了换档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使风轮测涡技术能定量使用,采用了有效的设计和工艺,使风轮轴摩擦扭矩的影响降到最低,方便了标定;提出了测量结果处理的新技术,使尺寸相对较大的风轮也可测定梯度变化剧烈的涡场。这两个措施的结合使风轮测量技术定量化成为可能。测量的结果表明,风轮测涡技术确可成为一种迅速定量测量集中流向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原理的转轴扭矩测量中的零位识别与处理方法。采用两路反射式模拟输出激光光强传感器和对应的反射色带,形成两路标准的正弦信号,通过同步采样和幅度归一化处理,得到两路信号的瞬时相位差,并依此实现对转轴扭矩载荷的测试,克服了以往基于脉冲信号测量中无法在静态条件下进行零位校正的困难。对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信号输入和标准扭转试验台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应用效果。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转轴转动,就可以准确识别其零位,从而大大降低了该技术在现场使用中的调校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微光夜视仪参数测量装置的原理、构成、关键技术及解决的途径。该装置以光度为基准,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光源与接收器的不确定度控制,设计低噪声、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实现了分辨力和亮度增益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雷达数字稳定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该装置采用了零中频 I、Q 信号,数字卷积及幅度归一化处理,能够用来进行雷达发射机的脉冲起伏特性及改善因子的测量.我们对本装置进行了定标,其测量雷达脉冲幅度的准确度为0.1dB,测频准确度为1kHz,测雷达改善因子的限制为50dB。最后,给出了一雷达的实测数据和图表,测量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惯性测姿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将装置的姿态角引出到立方镜的工作面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 经纬仪进行三维姿态角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通过电子经纬仪分别对立方镜的工作面进行测量,再根据姿态角的定义 进行角度转换,从而实现对惯性测姿装置的校准。此外,利用惯性测姿装置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可行性, 并对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2.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载荷减缓能有效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并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因此在飞机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滚转机动载荷减缓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设计小展弦比正常式布局战斗机风洞试验模型、滚转及限位装置、试验模型测控系统、零度保持回路以及机动载荷减缓控制系统,采用两种不同控制面组合的多控制面联合偏转控制律开展试验并测试载荷减缓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控制,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能有效减缓飞机机动过程中的附加机动载荷。采用尾翼以及机翼后缘外侧(TEO)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1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0.1%和38.0%,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 57.9%和12.5%;采用尾翼、TEO以及机翼后缘内侧(TEI)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2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3.0%和35.5%,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 45.7%和54.8%。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非线性油膜力作用下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数学模型.采用Rug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模拟了转子升速过程中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的不平衡响应,得到了转子弯曲振动的三维谱图和分岔图.分析发现,转子的弯曲振动会发生倍周期和概周期等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通过与不考虑弯扭耦合作用的系统特性进行比较,指出在转子弯曲振动临界转速附近,弯扭耦合作用对转子弯曲振动特性影响最大.数值分析揭示了扭转振动随转速升高,振幅基本保持不变,频率减小,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转子-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准确测量金属键合引线三维形貌,进而通过仿真方式获得键合引线S参数,是评估键合引线对器件级联工艺影响的重要手段。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进行级联电路芯片中金属键合引线测量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级联电路芯片中的键合引线材料、形状、尺寸的特殊性,需要研究专用的夹具提升测量准确度,本文通过结构优化、材料筛选,设计出一种更加稳定、准确度更高的新型测量夹具。  相似文献   

15.
噪声系数测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测量不确定度,测量时所用的噪声源是引起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明显因素。噪声源的精确校准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因此它是获得高质量的噪声系数测量的关键因素。介绍了两种对微波和毫米波噪声源超噪比进行校准的方法,分别是Y因子法和增益法,并全面分析了引起校准不确定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电子展成与坐标结合的原理来自动测量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方法。采用CNC技术实现电子展成 ,利用被测齿形的测量值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了消除传动误差 ,在电子展成系统中设有误差修正环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扩频测距发射与接收设备,设计了多径误差测量实验,获得了测距误差随多径延迟变化的实测数据,并针对实验进行理论建模与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扩频测距系统中多径分析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确认了多径引入的扩频测距误差的影响量级。  相似文献   

18.
进行火工品输出动态多参数测试对于产品设计与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各类火工品的输出参数类型和信号特征基础上,提出将压力、推力、速度、位移、加速度、温度等不同参数的测量用一套动态分析系统实现的设想,讨论了测量系统各组成模块的选择方法,为火工品输出测试系统建立可增添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的测试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某些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测试波段从近红外直至远红外,精度优于3%,与国外同类仪器相当,可用于各类可凝性气冷凝霜层的测试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设备。  相似文献   

20.
精密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于短时间间隔测量的量化时延法可显示较高的测量分辨力。然而 ,随着测量分辨力的提高 ,则需要更多的延迟组件和附加电路 ,这样不但设备的复杂度增加 ,而且还会产生附加误差 ,测量分辨力受到限制。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即在量化测量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细测与粗测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精密时间间隔。这种方法与CPLD相结合 ,可以在使用较少数量的延迟组件情况下 ,获得得 4 0 0ps的测量分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