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我们已知每一个原始态空间基元都会崩离出一份物质,而这份物质与常态空间基元的中心体及运作体(亦可称之为循环体)互成对偶。由于中间体是稳定的平衡态而不发生分裂,故那一份分离出去的物质比常态空间基元少了一份中间体。那么,那份物质的体积是不是要小于空间基元?如果小于空间基元,那么那份物质所占据的那一份空间由于加进了物质而改变了结构,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原属空间形态,时空一体,然而善于“运动”的物质顺应“潮流”而后来居上,竟使这位“忠厚”的空间长者退避三舍,退居为次要的配角地位。纵观全局,种类繁多的物质不可谓不重要,但倘若寻根究底地考察一番,就会发现尽管物质早已在舞台中心占尽了辉煌,却依然无力回天,依然改变不了空间之第一性的历史地位。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其工作原理仍是简单的“0”和“1”;同理广袤的宇宙和宇宙间的物质无论怎样变化,其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也不过是“有”和“无”。在本体宇宙中,空间是独立的。就是说空间离开物质仍然可…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2015年12月3日,欧洲航天局(ESA)的"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探路者"(LISA Pathfinder,以下简称"探路者")探测器由"织女星"(Vega)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探测器将测试空间引力波探测所需的技术。引力波的概念源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其中一项重要的预言就是存在引力波。引力波是物质运动或物质体系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物质存在的唯一性时空冯龙对于人类,最经不住诱惑的恐怕是生命奥秘;作为科学家,最难以抗拒的莫过于时空问题。我认为,不但时间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存在,而且,空间也不是,空间是反映物体外部变化的物质属性。时间与空间,同属物质存在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属性,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5.
时空之间     
倪保林 《飞碟探索》2013,(11):20-22
宇宙是一个物质有限而空间无限、周期有限而寿命无限的复合体。物质有限,是指宇宙包含的具有宏观和微观形态的物质是有限的,包括可观测的宏观低速物质与暗物质,微观低速物质与暗物质。宇宙演化的历程,也是根据有限物质的不断变化来判定的。空间无限,是指宇宙在三维空间中是无限的,换言之,宇宙中有限的物质可以在无限的空间中自由运动而不会受到空间的约束。我们根据宇宙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定义宇宙的生命周期,但由于空间的无限性,宇宙寿命也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6.
存在的定义我们已知,所有存在个体(包括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每次的内部循环变化构成其存在单元因此,在这里我要先总结出一条重要的定理:存在不是一个静的  相似文献   

7.
云英 《太空探索》2014,(5):46-49
<正>在茫茫宇宙中,恒星间相互作用,进行着各种各样有规则的轨道运动。但是,有些运动我们却找不着使其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人们设想在宇宙中也许存着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称之为暗物质。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人类无法通过现有的任何观测工具来直接观测到它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来得知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空间对一般人来说只有三个自由度——上、下、左、右、前、后:可是物理学家眼中的空间却是四度,除了前面所说之外还多了时间,这并不表示一般人对时间没有感觉,而是说在物理学家心中时间是和空间相混在一起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再多加一个第五空间?一个可以感受到的自由度,就像时间空间一样。对加拿大的天文物理学家来说,第五度空间是存在的,它是宇宙中的新形态物质,一种属于弥漫在星系和星系团之间的黑暗物质。  相似文献   

9.
解构芝诺     
柯峭榕 《飞碟探索》2007,(10):18-19
要真正明白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实质,就必须去了解物质基元通过空间基元的过程.这个最本质的过程如果不弄清楚,那么在运动的现象上无论你做多么高深和华丽的文章,到头来也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相似文献   

10.
C型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含碳有机质组成,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是认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重要物质,对研究水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物质组成的认识主要基于光谱特征分析,但长期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光谱特征,所以认识小行星的物质组成需要准确厘清空间风化对光谱的影响。随着中国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推进,迫切需要深入认识C型小行星的光谱特征及对空间风化的响应规律。为此,分析了C型小行星的反射率、水和有机质吸收等光谱特征以及空间风化的影响,提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布式空间系统的概念目的有二:其一,到目前为止有些书刊文献对分布式空间系统确切的概念和内容不清楚,例如有文献说:卫星编队又称分布式空间系统;也有文献明确说:从轨道动力学角度,分布式卫星系统表现为多颗卫星的编队飞行;还有把编队飞行和星座混为一谈,或者说弄不明白两者根本区别在何处。所以有必要在这里简单明确论述一下分布式空间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其二,分布式空间系统是立方体纳型卫星最佳的应用领域。将来随着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元部件功能密度比的增加,立方体纳型卫星在分布式空间系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黑暗的宇宙     
正为什么宇宙是黑暗的?关于宇宙为什么是黑暗的问题,天文学家解释:"宇宙空间本身是空荡荡的,没有颜色、没有光亮。因为宇宙没有任何物质能够将光线反射进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空间就是黑暗的,即使恒星的光线可以穿过这些空间,但也没有任何物体能反射这些光线,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空间也是黑暗的。"  相似文献   

13.
0纪70年代,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这是说黑洞并非只吞食物质和辐射的“天体”,它同时也蒸发出粒子和辐射,此称霍金辐射。霍金在黑洞理论上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初黑洞。黑洞不光是大质量恒星燃尽核燃料后的归宿,它也可能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一个瞬间。当时有一部分物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极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们迄今仍飘流在空间各处。现代理论学家认为从原初黑洞中可诞生出许多东西。他们说,这是可测得的,但也十分困难。使用高技术可以捕捉到一个闪光的原子,其光谱类似于钙原子,但专家们感到有些不带…  相似文献   

14.
看了1998年第5期《飞碟探索》中桂昌跃先生的《物质的终结 :极频波》一文 ,我颇受启发 ,想再谈一下物质的终结问题。现在 ,无论哲学界还是科学界对物质的终结问题都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总体来看 ,大致有以下四种。物质没有终结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的。哲学上认为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 ,就连时间和空间也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是个体与系统 ,即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纳在个体与系统两种形…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7,(7):58-59
天文学家使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一个朦胧的暗物质环,这团暗物质是很久以前由两个大质量星系团猛烈撞击而形成。这个环状结构的发现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作为将星系团凝聚在一起的额外引力源,天文学家们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怀疑这种不可见物质的存在。但如果星系团仅仅是依靠他们可见成员星的引力来维持,早就崩溃瓦解了。尽管天文学家不知道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但他们假设那是一种遍布宇宙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6.
来自宇宙的“外星人”的威胁,是人类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恐惧心理的反映。在地球人类目前所处的空间和时间(假定“时间”在它的意义上存在)的坐标范围之内,并没有发现任何这种威胁的有效证据。我以为,人类目前在这两个坐标上所探知的“距离”已经足够长,可以使我们至少是得出以下判断:如果外星人存在,那么:①要么他们处于我们地球人的同一时空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与我们相距足够遥远(空间属性),在可以展望的时间范围内(时间属性),他们与我们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各自的资源就对方来说,…  相似文献   

17.
UFO信箱     
沈阳刘名鸣:看过《飞碟探索》2002年第5期的《反物质世界的空间概念》,觉得作者的解释不是很有道理,所以想阐述一下本人的观点。我认为反物质世界是与物质世界相对应的,两个世界除了物质的性质不同外,其他均应相同。那里也应有生物、星球等,只不过我们彼此存在的空间不同而已,就像照镜子时所出现的情况一样。我在这里引用《飞碟探索》2002年第5期中的坐标系的方法证明,不过这个坐标系只存在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假设一象限(或二象限)为物质世界,那么三象限(或四象限)便为反物质世界。那么,从第一象限中任取…  相似文献   

18.
时空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彻底更换概念的问题。首先,我们先引用一些比较重要的对时空的阐述段落,作为我们论述的参考: 时空,不过是我们这个世界(宇宙)的一种秩序、物质关系,在另一个世界(宇宙)中,它会完全失去意义。 这个宇宙的诸事物在时空中,并不以我们“现在”是否看到了、感觉到了为是否存在的标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皆为意念所致,它们早已“客观”存在着,包括存在于“未来”和“过去”。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来说,人们以为它早已消失,实际上它以某种未知的形式依然存在着,可能这也是能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也都按照诸事物“应该”遵循的规律运动着,它的将来也可以在瞬间被“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在深入探索后,最近又发掘出一个新的宇宙怪物,称为Q球。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柯萨说:“它们非常重而微小,若你把它放在桌上,它将穿通桌面直入地心。”这是一种奇异物质构成的微球,它们可能漫游于空间。每个Q球,都像一个藏在坚果壳内的新宇宙。为何说新宇宙呢?因为在Q球内部,不存在我们所熟悉的三种自然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这种特性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每个Q球都在破坏宇宙的规律和秩序,因为它吞食普通物质,并迫使后者按Q球的规律存活下去。一个Q球能吃掉超密星(中子星)的心脏。  但迄今没有人见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射电望远镜。科学家早已发现星际空间存在着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恒星之间分布着的星际物质(如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等)中,也存在着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和物质,如氢、碳、氧、磷、铁和水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