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组织召开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用户级初步设计评审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会。老挝方面及与会专家对中方的卫星研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卫星系统的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会议纪要。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顺利通过初步设计评审以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并转入关键设计阶段。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实现了中国卫星出口东盟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老挝卫星项目全面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更代表着中国航天率先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老挝万象卫星地面站基建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了老挝政府部门派出工作小组的初步验收。该地面站位于湄公河畔,总占地面积约12公顷,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老挝卫星项目是中老两国重要的战略合作项目,由中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近日,老挝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发生的溃坝事故和地震灾害中,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及时向两国提供了灾区遥感卫星数据紧急援助,对两国的抗震救灾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解读:中国作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联合发起国之一,始终将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2015年11月21日00:07:00,我国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老挝-1通信广播卫星。老挝-1卫星是我国首次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的商业卫星,能进一步加深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太空宽带网络,相当于为这些国家架设"太空丝路"。支撑并保卫这条"太空丝路"的是数颗中国制造的卫星,由它们构筑起的太空信息走廊,与蜿蜒的"海上丝绸之路"遥相辉映,一起把中国和东盟及世界各国紧密连接在一起。2015年11月21日凌晨,"太空丝路"上又迎来了一颗新星——老挝一号。由于它更快、更强、更聪慧的特点,航天专家给它起了个爱称:"太空钢铁  相似文献   

7.
3日美国航宇局局长戈尔丁按计划到莫斯科进行了访问,就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载人空间飞行等方面的合作问题,与俄空间局局长科普捷夫举行了会谈,这次会谈主要涉及技术细节问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最近同澳大利亚通信公司所属的一家海外公司Telestra公司签署了一项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经营卫星技术的协议。CAST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卫星与地面站的设计者和制造者,而Telestra公司则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欧洲空间局研制地面站,并为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几个太平洋岛国提供卫星通信等方面服务。5…  相似文献   

8.
5月2日,中星11号卫星成功发射。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中星11号,是我国目前自行研制民商用通信卫星中,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的转发器路数最多、载荷功率最高、质量最大的通信卫星。至此,我国利用东方红四号平台已成功研制和发射了10颗,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已成功签订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尼加  相似文献   

9.
越南政府最近在完成国内通信卫星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准备在1997年底向国外卫星制造商发布招标书。促使越南下决心发展国内卫星通信系统的外因是老挝在1996年3月宣布与泰国合资购买两颗通信卫星。越南邮电部要求其未来卫星拥有提供电话业务的C频段转发器、用于军事通信的X频段转发器和提供其他业务的Ku频段转发器,并在1999年底发射。晓春摘自1997-02-10~16《空间新闻》 越南拟建国内卫星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12月13日下午,由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用户协会主办的《“北斗”星导航产业及应用发展促进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庆国主持会议。曹冲教授和李冬航主任着重就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和促进发展的措施作了讲解和论证。当前我国“北斗”产业建设空前活跃,主要产业集聚区在环渤海(以北京为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陕川渝、鄂豫湘地区,已建成一批创新企业产业园。2012年底宣布“北斗”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及政府促进措施落地以来,2013年“北斗”芯片及终端产品质量、数量都有显著提高和增长。“北斗”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主要是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应急救援和行业应用,涉及到测绘、航运、物流、汽车、通信、农林、机械控制、智能交通业;大众应用包括私家车辆、移动终端、互联网、个人位置服务及游戏娱乐应用等。自“北斗”覆盖亚太地区以来,国际市场正在拓展,已与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文莱等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与泰国合作项目也已落地。到2020年,“北斗”服务将覆盖全球。  相似文献   

11.
晓曲 《国际太空》2014,(10):53-55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历了技术的稳定进步,这使其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让世界对其温和崛起打消疑虑,中国正寻求在外空的探索与利用上开展合作。中国正以空前规模将其未来的空间站宣传为一个国际协作项目。1中国谋求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如果中国空间站(CSS)计划作为国际合作与全球领导力的一个平台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有效管理,那么这对中国来说在内外政策上能够获得附加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18-2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邀请率团访中国。博尔登此行主要目的是就落实中美两国2009年11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有关内容,在载人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方面与中方进行交流。博尔登的此次访问是在2009年11月奥巴马访问中国时宣布的,博尔登也成为继迈克尔·格里芬之后第2位到访中国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应博尔登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计划在2010年适当时候访问美国。  相似文献   

13.
2010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11月15日在珠海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芮晓武在论坛演讲时透露,中国的商业卫星规模已达到了世界第八,卫星应用作为中国信息传输、导航定位和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4月2日,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空间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礼恒,中国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中国科学院联合19个部委以及中外相关机构在北京发起召开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至今,中国数字地球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20年来,中国数字地球蓬勃发展,对“数字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于2019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亲历中国数字地球20年发展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主席郭华东院士表示,20年来数字地球理论与技术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并取得长足进展,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数字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高度融合的交叉领域,数字地球和地球大数据是定量化研究地球、深度认识地球、科学分析地球的先进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李宇英 《国际太空》2014,(11):90-90
10月28-30日,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同期举办"2014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中国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未来之路—移动宽带"。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杨千里教授为大会主席。为纪念中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30周年,也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卫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规模空前,信息量也达到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17.
5月18日,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中心(中国)承办的院士日活动中,新当选IAA院士的杨利伟、赵宇棋获颁院士证书。杨利伟是我国首位成功飞天的"航天英雄",目前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赵宇棋也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是一位知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目前,在有着50多年历史的IAA中,中国的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3):4-5
孙家栋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1月18日,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探月工程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相似文献   

19.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4,(10):75-75
2014年9月28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通过选举,产生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200多名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在会上记者获悉,我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对地观测体系,遥感应用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顾行发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的工作报告。该报告总结了第四届理事会过去5年的主要工作,选举产生了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2010,(9):36-36
<正>□□2010年8月25-27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0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第12届)在北京召开。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中国卫星应用领域备受业界关注的国际性会议,历经12年,已成为推动中国卫星应用事业发展,促进卫星应用行业主管部门、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最终用户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