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资料: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龙江县人,1985年6月入伍,1989年毕业于空军第5飞行学院,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战斗机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9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航天员。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七飞行学院,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9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183;杜立特尔是二战中的王牌飞行员。他因率领轰炸机群轰炸东京而被美国人誉为“民族英雄”,也因而荣获美国的最高荣誉——国会勋章。这位传奇的飞行员一生都在与飞机打交道。在他的生活中,驾驶飞机创造世界记录就像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3.
飞行环境综合因素对飞机供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行环境综合因素对飞行员的影响,尤其是对飞行员氧气防护装备性能参数的作用未见报道。本文测试了低空大速度飞行试验条件下飞行紧张因素对飞行员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飞行过载是飞行劳动中的重要生理负荷,但低空大速度飞行时飞行员的心理工作负荷是飞行中更重要的精神负荷,高度的精神负荷致使飞行员通气和瞬时需氧量明显增加,高达255L/min,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对设计和计算飞机氧气呼吸装备的耗氧量,载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空军为进行飞行操控训练而使用各种形式的初级教练机学习,初级教练之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基本操控感觉,以为将来建立单独飞行的能力。因初级教练机是飞行员最初获得飞行经验的飞机,所以必须具备适合操控,良好的失速性能等特色。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5日下午1时48分,备受关注的知名的富豪飞行员史蒂夫&;#183;佛塞特(Steve Fossett)驾着“环球飞行者”(Global Flyer)滑进堪萨斯州沙利纳市Municipal机场,以1人之力成功完成世界上最快速的不着陆环绕世界飞行,费时67小时2分钟58秒,飞行距离达到57000千米,创下1人驾机环绕世界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全部选自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们都具有近千小时的飞行时间,高超的飞行技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速喷气式战斗机速度快,操作复杂,对人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要求高;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高空飞行和  相似文献   

7.
在北美洲有支属于欧陆国家的强大空中武力!这种说法听来不合逻辑.但却反映出德国空军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训练规模。现在每年有超过50架德国空军战机在北美洲上空进行训练.德国空军有四分之一的飞行时数都是在北美洲进行战术飞行训练的德国飞行员所创下的。德国空军在美国最初的飞行员与武器系统军官飞行训练分别是在德州与佛罗里达州进行.现在德国空军战术飞行训练中心及第20战斗机中队都位于新墨西哥州的何罗曼基地.为德国空军“狂风”战机与F-4F“鬼怪”战机飞行员提供基础与晋阶飞行训练。完成训练后的德国空军飞行是经常穿梭大西洋,前往加拿大进行低空飞行训练与参加演习。  相似文献   

8.
人机协同系统可以充分发挥人类智慧的优越性和机器人作业的高精度与高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决策指挥、工业控制和医疗手术等领域。飞行员驾驶飞行器时需要实时处理大量信息并给出精准操控,操纵负担大。基于典型单旋翼直升机的操控特点,设计一种直升机协同驾驶机器人系统,驾驶机器人连接直升机周期变距杆控制直升机的俯仰运动和滚转运动,飞行员通过总距杆和脚蹬控制直升机的航向运动和升降运动。协同驾驶机器人可以在不改装原有直升机的基础上实现一种新型的人机协同飞行控制,快速提升现有直升机的自动化水平和飞行员在应急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研究驾驶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型,建立适用于直升机人机协同控制的飞行模拟平台,通过飞行员在环飞行仿真初步验证了人机协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在飞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研制了驾驶机器人样机,并将样机搭载在SVH-4直升机上完成飞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03,(11):28-29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 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一系列训练后,他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军用飞机座舱驾驶系统信息高度密集、任务复杂多变。为探讨信息加工类型与多任务协同对飞行员脑力负荷的影响,依据ACT-R认知模块与脑力负荷决定性因素的关联性,将飞行员的脑力负荷划分为感知负荷与认知负荷,并基于四维多资源干扰理论,考虑多任务协同作用时的资源干扰对脑力负荷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认知过程的飞行员脑力负荷动态预测模型。为校验所提模型,选取16名被试完成4种模拟飞行任务的脑力负荷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飞行任务在飞行绩效、NASA-TLX主观评价、平均扫视时间与扫视频率下的主效应显著(P<0.05),总脑力负荷预测值与NASA-TLX主观评价、扫视频率和心率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脑力负荷预测值与飞行绩效、瞳孔直径和平均扫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所提模型对飞行员脑力负荷的动态预测与评价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利用飞行员静态可达域和可视域对驾驶舱人机界面进行设计和布置无法保证飞行员在过载和振动状态下的操作特性满足飞行安全操作的需求.针对飞行员触点操作,基于LifeMOD人体肌肉-骨骼模型,利用正常状态下触点操作动作的捕捉数据对飞行员模型的肌肉进行训练,建立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在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肌肉力单元的飞行员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对模型加入±Z和+X方向的加速度以及ZY方向的振动等外部运动激励,模拟不同加速度和振动对飞行员触点操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控制台的触点操作受加速度和振动影响最小,应急操纵设备应布置在该区域,可保证飞行员在应急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操纵飞机,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非常规情况下飞行员触点操作能力仿真能够指导驾驶舱人机界面的优化布置,提高应急情况下飞机操纵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空战决策点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几何空战理论经过能量空战理论,直到角度空战理论,空战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是从战斗机性能的角度来分析空战过程,忽略了作战飞行员在决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文分析空战飞机的客观数据的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的近距空战流程分析方法,使用维特比算法判断飞行员在空战过程中的状态序列,从而获得了理论上的空战决策点。在理论分析上,提出了一种空战决策点理论用以评判飞行员飞行品质。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讨论近距空战的可行性,并且发现飞行员空战决策点包络处于包围趋势时,飞行员获胜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限于财政与国力的捉襟见肘,俄罗斯航空兵被迫进行改组,空军和防空军合并成新的空军。当时的设想是,通过改组可以消除多余的参课部,使新空军能更好的保护俄罗斯的空域,通过改组,飞行员数量从20000人减少到13000人,各型作战飞机从13000架减少到5000架,经费不足使俄罗斯空军的各项发展呈现倒退的现象,加上飞行员人数过多、飞行员生计发生困难及飞行事故的频发,使俄罗斯空军面临空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1月12日至-1 4日进行了第二次试验飞行。这次飞行的发射日期因故推迟两、三次,飞行时间也由原定的124小时缩短为54小时,但飞行结果却令人非常满意。航宇局认为这次试飞是成功的,完成了预定任务的百分之九十。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架两次进入轨道,两次安全返回地面的宇宙飞行器。第二次试飞的成功,证明航天飞机是一个可以多次重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mMechanics的飞行员操作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和中国成年人人体测量数据,建立飞行员上肢的刚体模型.参考GJB飞机座舱布局和HB飞行品质规范要求,运用Matlab运动仿真模块SimMechannics对飞行员推杆和拉杆操作进行动力学仿真.在给定末端运动规律和负荷水平时,通过仿真可获得上肢各关节力矩,根据舒适性准则可求解上肢的三维舒适操作域.仿真结果表明负荷水平相同时推、拉杆操纵的舒适域并不相同,舒适操作范围大小与操作特征相关,在进行飞行员的工效分析和座舱的优化布局时必须根据操作特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霍桂彬 《飞碟探索》2011,(12):34-36
格拉汉·谢帕德是名资深的航空公司飞行员。他1966年从南安普顿的汉布尔飞行学院毕业,飞过多种型号的飞机,驾驶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汉布尔学院堪称世界飞行界的“西点军校”,以严格高质、纪律严明、训练刻苦而闻名。1966年,当时在维克先锋航空公司当副驾驶的格拉汉在飞机上认识了后来成名的UFO研究专家提莫·古德。  相似文献   

17.
4月中旬,在纪念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里,曾于2005年10月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五昼夜的中国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大队长的费俊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彩回答。  相似文献   

18.
1994年9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8时23分(格林尼治时间22时23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4次飞行和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19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4。因天气原因,发射推迟了约2小时。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一、第二次施放与回收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Spartan-201太阳风探测自由飞行器[该飞行器曾在1993年4月8日~17日的STS-56飞行,即第M次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实验室飞行(ATLAS-2)中被施放与回收,自由飞行约50小时]。由德国研…  相似文献   

19.
詹盛能 《国际太空》1994,(10):25-26
美联邦航空局(FAA)打算分三阶段把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设备投入美国航空飞行营运系统。FAA行政官员DelBalzo说,加拿大运输部不久也将发表一份类似的声明。最近开始的第一阶段工作是,根据仪表飞行规则(IF),把GPS用于非精确仪表着陆、国内和海上等航线的导航业务,但这些业务要受很多限制,最主要的是要求飞行员监视适当的地基导航设备来支持GPS导航。DelBalzo说,普通航空飞行员首先赞成利用GPS进行航空导航,他们也将是首批从现有廉价导航系统的受益者。该系统能应付途中着陆、海上着陆、目…  相似文献   

20.
大型客机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机组对飞机的成功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套精心编制的飞行员操作程序,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操作程序可能导致飞行员的违规操作,进而引发飞行事故.参考波音737NG飞行机组操作手册,分析进近和着陆阶段的任务功能流程后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德尔菲法对现役飞行员进行两轮咨询,建立了基于安全性的进近和着陆阶段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飞行员进行咨询,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飞行员操作程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飞行员操作程序的评价等级和评价值.提出了一种将功能流程图法、德尔菲法、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波音737NG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的操作程序评价.评价结果说明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