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6年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探测器观测哈雷彗星的一年。相隔76年才来一次的哈雷彗星不但给人类带来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知识,而且推动了行星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共同的和平目标,使日本、美国、苏联、欧洲的宇宙研究工作实现了国际合作。日本也以宇宙科学研究为中心使用自己的技术把两个行星探测器“先驱”和“行星-A”送入轨道。由日本的这两个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MUSES-C)。它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用M-5火箭发射的第3个探测器。此前,日本在1990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MUSES-A,在1999年发射了电波天文卫星MUSES-B。MUSES-C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该发动机在MUSES-C发射3周后开始工作,用约2年时间将探测器送入距小行星1998SF36约10km的圆轨道。MUSES-C将在这一轨道上完成5个月的观测以及样品采集工作;还利用投放到小行星表面的跳跃式机器人(ISAS研制)对小行星进行考察、拍照,以获取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在第34届宇宙科学技术联合讲演会上,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鹤田浩一郎和日本电气公司北出贤二等报告提出,日本不仅积极推进其月球开发计划,而且还积极推进金星、火星探测计划。他们的报告中还透露了1997年4~5月日本将用M-V火箭发射金星探测器、1998年8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1996年10~12月用M-V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1997年10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4.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于1985年1月8日,用自制 Mu-3SII 型新式运载火箭,从鹿儿岛内芝浦空间中心发射了一个试验型哈雷彗星探测器—MS-T5。Mu-3SII 火箭为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带有两个捆绑助推器。这个重138公斤的探测器经14个月1.7亿公里的飞行,即绕太阳飞行一又三分之一圈后,  相似文献   

5.
日宇宙科学研究所与日产汽车、富士重工业等公司共同研究S-520实验火箭的空中发射型AL-520, 母机使用美洛克希德飞机系统公司制的C-130运输机的民用型。在高度1000km以上观测高层大气现今在世界上还属空白。利用这一空中发射型,有可能实现对过去极困难的极地高层大气进行观测。另外,由于它能在公海上发射,扩大了现在所限制的冬夏各45天发射时间,其余时间也都能发射。日宇宙科学研究所将有效利用其优点把17kg左右的小型卫星高频率地发射至任意倾角的地球低轨道上。  相似文献   

6.
苏联1984年发射飞行器97次,有115颗卫星,其中宇宙号有94颗,四颗闪电卫星,一颗流星气象卫星;六颗静止轨道卫星(二颗虹,二颗荧光屏、二颗地平线);两个哈雷彗星探测器(维加Ⅰ和Ⅱ),五艘进步运输船,三艘联盟 T。苏联1984年的发射比1982年少。而美国1984年只发射21次。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MUSES—C)。它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用M-5火箭发射的第3个探测器。此前,日本在1990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MUSES—A,在1999年发射了电波天文卫星MUSES—B。  相似文献   

8.
1月24日,日本从鹿尔岛用缪3S2火箭发射了一颗Muses-A月球探测器。使日本成为苏美之后第三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 Muses-A探测器是日本空间科学研究所第13颗飞行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约182公斤)进入大椭圆轨道,在地一月系统中飞行;另一部分(约11公斤)在月球轨道上飞行。日本这一计划共耗资750亿日元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省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小田稔提出了日本第一个“月球探测器”(MUSES)探月计划。它将作为观测火星和金星的未来行星探测器的先驱。预计1989年用缪-3S2发射。目前能发射行星探测器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日本在继“先驱者 A 和 B”(即行星 A 和 B)探测哈雷彗星后的空间研究将是行星探测。月球探测器的主要目的是在行星探测飞行方面,获得能够测定速度控制的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部省的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能将2吨级卫星发射至低地球轨道(高度250公里)的大型火箭。这是专为用于90年代中期以后发射月球探测器、金星探测器和水星探测器而研制的。它和现在的 M-3SⅡ型火箭相比,其发射能力约为 M-3SⅡ型的3倍,而且它的价格限制在50亿日元这一廉价的水平上。要发射月球、金星、水星这些行星探测器,考虑到搭载在它们上面的仪器装置等,就  相似文献   

11.
举世闻名的哈雷彗星已于1985年1月10日越过木星轨道。目前,彗星距离地球六亿一千一百万公里,正以每小时五千四百三十八公里的速度运行。科学家指出:哈雷彗星将于今年十一月越过火星轨道,年底通过地球轨道。届时,地面观测网和天上卫星一起对其进行科学观测与实地探测,这是二千多年以来观测史上最壮观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太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SFU)自日本H—Ⅱ3号火箭在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后,在轨道上进行了8个月的观测与实验。 1996年1月13日,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将SFU收回,发现SFU表面总共留下了129个微小太空垃圾等物质撞击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于1992年2月11日上午10点50分从种子岛空间中心用H-I火箭发射了地球资源卫星-1(JERS-1)。根据计划JERS-1发射至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上,然而,用于观测的主要探测器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却未展开。发射约51分钟后JERS-1从H-I火箭第二级上分离,进入远地点高  相似文献   

14.
谭乐 《国际太空》2009,(9):15-22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6月18日17:32(北京时间19日05:32),美国用1枚宇宙神一5火箭发射了两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  相似文献   

15.
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下简称宇宙所)拟于1996年2月发射月球-A探测器。它的本体重550kg,搭载3台重13kg重的穿透器舱。先将其发射至月球的长椭圆轨道,然后投下穿透器舱,再移月球低轨道执行任务。月球-A本体是两个同心圆筒状的自旋卫星(见图1)。最大直径2.2米,长1.6米,除燃料外约重360kg,用正研制的M-5火箭发射,主推进器使用肼/四氧化二氮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动机。该探测器接近月球后,首先进入100km(近地点)×15000km(远地点)长椭圆轨道,从那里依次将搭载的地热计和热通量计等计测仪器的穿透器舱(见图2),分别  相似文献   

16.
由于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返回太阳系,因此,苏联和日本均在准备发射哈雷彗星探测卫星。苏联将于1984年12月22日至28日期间发射两颗相同的卫星,先把金星再入探测器送到金星附近(于1985年6月14日~22日到达并展开)之后,利用金星重力场进行变轨飞行,以便于1986年与哈雷彗星相遇。第一颗星将于1986年3月8日与哈雷彗星相遇,第二颗星大约晚一星期,相遇时速度约为77公里/秒,距离分别为1万公里和3000公里。卫星采用三轴稳定,主要特点是太阳电池帆板大,天线增益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部省的宇宙科学研究所和日产汽车公司,进行了用有机铝化合物作为液体火箭燃料的研究。这种新燃料的成本比以往所用燃料的费用低十分之一。宇宙科学研究所和日产汽车公司准备将该燃料应用在拟198。年发射的技术实验探测器"MusES一A',远地点发动机上,它能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王存恩 《国际太空》1997,(12):17-21
月球-A(LUNAR-A)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的一颗重540kg、采用自旋稳定的新型月球探测器,计划于1997~1998年间用M-5火箭发射到月球轨道上。探测器上配备3个由月震仪和热流量计等组成的穿测器(penetraton),用于穿入月表,以地球物理学的方式查测月球内部结构,为开展月球起源、进化等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可靠数据。LUNAR-A上还安装了轻型、高精度的摄像机,用于对准月球摄像,获得大量的月面信息,对月面进行研究。1991年1自24日,ISAS已成功地发射了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第14号科学卫星)。它上面载有一颗子卫星“…  相似文献   

19.
褚淮 《太空探索》2022,(3):68-71
静止轨道空间态势感知高机动卫星 2022年1月22日,宇宙神5 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NROL-8任务的2颗"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卫星,将它们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GSSAP卫星此前已发射4颗,都是采用德尔它火箭一箭双星的方式.此次发射为宇宙神5511构型火箭,这也是该构型火箭的首次,此次发射的2颗卫...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日本Hagoromo月球探测器可能未进入绕月轨道日本航天与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的一位发言人称,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所1月24日用Mu-3S-2运载火箭发射的搭载在Hiten月球探测器上的Hagoromo探测器已经进入了绕月轨道。因为后者的跟踪发射机在Hiten进行首次借力飞行期间,即在Hagoromo还未从Hiten上分离之前便已失灵了,无法发回信息,所以ISAS的研究人员无法证实Hagoromo是否已进入了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