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飞机结构试验尤其是静力试验中加载速度低、系统流量低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阀控的飞机结构加载试验用的电液一体化作动器,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阀控系统的效率问题,提出降低油源压力设计值来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案,并通过AMESim高级建模仿真平台,对该电液一体化作动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降低油源压力设计值方案对提高系统效率的有效性.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液一体化作动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飞机结构加载试验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静力试验特殊工况加载测量困难的问题,给出了以压电薄膜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为传感器的结构静力试验系统设计方法。根据静力试验和PVDF传感器的特点,利用气囊挤压试验装置,给出了PVDF传感器试验标定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试验系统开展了圆柱结构径向加载静力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是火箭发动机关键的性能参数,在发动机研制试验过程中推力测量是十分重要的。推力校准是推力测量中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校准加载系统又是力值传递的基础。介绍了推力校准加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提出了推力校准自动加载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攻克要点的技术途径。经试验验证,该加载系统可对0t~100t推力进行自动校准,校准加载稳定度为0.001%,提高了推力校准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6-PUS并联机构的多维力加载装置,可对目标施加多维时变载荷。首先,根据向量叠加原理和牛顿迭代法,分别推导了加载装置的运动学逆解与正解。其次,基于旋量理论,推导加载装置的速度和静力雅可比矩阵,建立动平台与各支链的运动学和静力学映射。再次,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加载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对比Adams和MATLAB模型的仿真结果,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设计并完成多维力加载试验,验证加载装置的多维力加载能力,为后续的数控机床加载试验提供新的加载手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推力是反映姿态控制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关键指标,对推力测试系统的精确标定是准确测量推力矢量的前提,同时,提升标定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一种应用电磁悬浮技术的姿态控制发动机推力测试平台,并设计了针对推力测量传感器的电磁自动加载标定系统。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满足精度需求的多回程自动标定,有效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标定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原位校准高准确度的要求,介绍了一种以伺服电机为执行部件,基于液压传动力值自动加载装置,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通过Matlab和AMEsim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分析影响模拟推力加载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力值加载系统能够完成力值精确加载,(0~6)kN力值加载时间小于30 s,加载力的示值最大误差为±0.05%,满足校准力值加载需求。证明了在力值加载系统中引入模糊PID控制算法,可以有效补偿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扰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5月中旬运抵海南发射场,执行首次发射任务。该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近地轨道运载能  相似文献   

9.
开始新长征     
<正>在中国航天史上,2015年9月,将成为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两个型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出征并告捷。从此,长征系列火箭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只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精彩亮相的开始。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一个成员涵盖"大、中、小、快"型谱完整的大家族,其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航天运载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长征五号被称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被称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而"长六"、"长十一"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小液"和"小  相似文献   

10.
张智 《太空探索》2003,(5):12-13
1999年10月19日,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载人航天开始起步,至今该型号运载火箭已将四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航成功送入太空中的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1.
广勃 《太空探索》2003,(7):14-15
7K-TM是专门为“阿波罗-联盟试验项目”(ASTP)设计的一种飞船型号。该型号方案于1972年提出,是由7K-T运输型飞船衍生而来的。装备有新的雌雄同体式对接系统以及经过改进的生命保障和电力系统。它的发射还使用了一种改进型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接口极性设计及安装的正确性关系到型号的飞行成败,为确保运载火箭在设计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极性正确性,提出了一种对设计极性和安装极性进行双维度闭环检查确认的方法。本方法已在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中实现了全箭接口极性全流程闭环检查确认,加强了极性设计状态和产品安装实现的闭环管控,确保了接口极性设计的正确和匹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试和调试伺服加载控制器的工作性能,建立了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系统。该系统针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伺服加载控制器,用CompactRIO作为硬件仿真器,构成了参数可变的硬件仿真闭环系统。控制器运用PI控制算法进行载荷谱的加载;仿真器按照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实际加载系统的运行状态,完成了模型搭建、指令接收、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输出任务。最后,对系统的合理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伺服加载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可用于加载控制器性能的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9):4-9
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再传捷报 7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成功进行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长程摇摆试车。  相似文献   

15.
国外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国际太空》2002,(10):22-27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日、俄开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至今,这些火箭的研制已取得了重大发展。新型运载火箭的型号种类高达20余种,其中既包括中小型运载火箭,又包括大型或超大型运载火箭。由于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发射价格,因而新型运载火箭的陆续登场必将对未来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 美国“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计划 1.1 计划背景 1994年,美国空军提出研制“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EELV)。其任务是,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方案并在21世纪初研制成功一系列可以代替现役“大力神”、“德尔他…  相似文献   

16.
日研制新一代大型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日本新一代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Comets)的研制于1991年开始,1993年4月进行了该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现公布初步设计全部结束后的设计结果概要。1.为了更有效地容纳3副大型天线,设计成以天线塔结构为中心、从...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个助推低温氧箱进行爆破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七号初样研制阶段最重要的试验之一,它的成功不仅验证了设计工作的正确性以及制造工艺的合理性,而且标志着长征七号转阶段研制工作就此全面展开。长征七号火箭助推氧箱在现役火箭型号中长度最长,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技术,包括箱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汽车车身外覆盖件的特点,建立了其静态抗凹性试验评估方法;并以试验方法为基础,设计开发了覆盖件抗凹性自动化试验机系统.试验机系统通过集成“5个运动轴+1个加载轴”,保证了加载压头的空间调整能力和可靠加载;基于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PMAC,Programmable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ler),通过建立“PC+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对6轴试验机系统运动调整及加载的精确控制;利用近似方法,求解了覆盖件上试验点的法向矢量,并基于机器人运动学原理计算了试验机加载压头由初始位置调整到试验点法方向的运动参数,实现了加载压头的自动法向调整.通过对试验机进行计量并应用,表明试验机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人机前轮转向操纵系统中机电作动器的负载模拟需要,设计了一种用于复杂交变载荷模拟的电动加载系统。为了降低电动加载系统的控制时滞和多余力矩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PID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加载力矩复合控制策略。介绍了电动加载系统的主要组件并给出其数学模型,分析了电动加载系统多余力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系统控制延时时间的测量方法,设计了基于迭代学习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复合控制器,分析了迭代学习控制器的收敛条件,分别通过多余力矩抑制和动态力矩加载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传统的反馈控制加前馈补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消除控制时滞和多余力矩对加载系统的影响,保证电动加载系统的力矩加载精度。   相似文献   

20.
正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像"长征五号B"这样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随着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在逐渐跳出传统,运用新的制造模式。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一些"新火箭"有了新技术的"加持",实现了"更快、更好、更便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