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基于ATM网络的空间站内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空间站上的业务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ATM网络构建空间站内部通信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使用的ATM,MIL-STD-1553B及IEEE802.4网络。最后利用仿真平台构建基于ATM网络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结果,为空间站内部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的每一种行为都需要多种信息的综合,这使得有效传递传感器数据成为关键问题.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将基于主题的发布订阅作为内部的一种通信机制,解决消息的传递问题.由于ROS使用C++编写,无法直接应用在嵌入式平台中.本文利用C语言实现了ROS中基于发布订阅的通信机制,将信息的传递过程虚拟化成很多节点,每个节点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成为发布端或者订阅端.发布端/订阅端并不需要知道其他节点的信息,实现功能解耦.目前,该方法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了单机和多机间的测试,通信效果良好,完成了进程间数据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通信系统由于发射功率和频谱利用率较高,需要考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干扰.已进行的大量研究,主要围绕功放非线性失真的模型描述和线性化方法.从测试角度出发,设计一种用于测试无线通信中抗失真干扰的能力的功放非线性失真仿真器,测试自适应预失真系统的工作性能,以及在指定功放条件下开发通信系统.此仿真器基于现有功放非线性失真模型,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件中采用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流水线和LUT(Look-Up-Table)方式实现了失真模型的AM-AM和AM-PM变换.软件仿真及硬件输出结果显示,此仿真器实现了非线性模型描述的失真效果,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真研究所开发的大型民机通用飞行仿真系统,首先介绍它的硬件系统组成、基于总线型的实时网络拓扑结构、模拟座舱的布局以及各分系统的功能和在网络节点上的分布,然后介绍了模型及主控计算机的管理方式和软件编程,最后讨论了网络通信中的几个问题,以及保证系统实时性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电气电子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式逐步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替代原来的有线数据通信方式。目前我公司使用的基于容栅技术的数显力矩扳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铁路等领域,对数据测量、数据存储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将对测量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而且传输距离短、接线方式复杂,由于计算机传输接口有限,将给大量的数据传输带来不便。本文则使用一种低功耗芯片设计了一款无线通信模块,将目前数显力矩扳手的通信方式通过有线数据传输改为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这将给客户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挺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达到多组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到计算机上,该产品已经过测试验证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通信服务器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数据传输的枢纽.重点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通信服务器软件的设计、实现方法和特点.通信服务器使用按优先级分发报文的通信协议,支持多用户的并发通信.为了实现数据共享的集中控制,通信服务器采用客户/服务器的模式.使用多线程的编程技术,满足了对通信服务器实时性的要求.目前,该软件已通过了验收,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8.
Hopfield神经网络与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相结合来求解非线性约束优化.神经网络作为求解乘子法的子问题的动力学方法,仅需计算一阶导数.引入逐渐衰减的高斯噪声信号构造随机神经网络.同时针对随机网络受初始温度制约,跳出局部极小值能力有限的问题,网络运行采用结合模拟退火的欧拉法.用该方法对某喷气教练机进行总体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算法的数值稳定性较好,求解精度高.并基于拉氏乘子提供的约束敏度信息,做了设计要求权衡.最后研究了某型干线旅客机的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航天器中,通信系统格式通常各不相同。随着载荷越来越复杂,通信系统的格式往往需要重建,而且由于缺乏灵活性,会产生许多限制。对于SMILE卫星中的紫外极光成像仪(UVI)工程任务, 为与国际对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设计实现了基于遥控遥测包应用标准(PUS)的通信与控制系统,根据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PUS业务的选择和实现,对通信功能进行设计,按照PUS标准完成遥测遥控功能,并基于PUS业务提出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结果表明电控箱通信与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能够完成指令处理、科学数据接收存储、故障诊断以及多种数据包发送,满足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有效竞争预约接入、无冲突轮询传输的思想,结合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为自组织网络提出了依据用户妥善安排的多址接入(UPMA)协议,UPMA协议可以支持节点移动性和多跳网络拓扑,并使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仿真评估了它的群间通信性能.该协议利用分群算法将多跳网络拓扑形成轮询所需要的两跳分群结构,包括预约接入和无冲突的轮询服务阶段.有分组发送的节点在每帧的竞争接入时隙中竞争接入.如果成功,则进入轮询服务过程;否则,在本帧重新开始的接入阶段中进行冲突避免和分解的预约接入过程.仿真结果表明,UPMA协议显著提高了多跳群间的业务传输效率,可以提供较高的端到端信道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平均消息时延和较小的平均消息丢弃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多跳网络的网络编码感知的机会转发机制(NCAOF, Network Coding-Aware Opportunistic Forwarding).NCAOF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结合机会转发和网络编码,动态确定有编码机会的节点进行编码后机会转发,从而比传统的采用预定节点的转发机制获得更多编码机会.分组转发过程中,中间节点考虑局部拓扑信息及自身负载情况,通过定义的编码收益函数评估节点的机会转发效能,动态选择能获取编码性能更好的分组进行机会编码,并基于编码收益赋以编码分组动态的转发优先级,有效利用编码机会同时避免冗余转发.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基于网络编码的转发机制,NCAOF能获得更好的编码机会,并有效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分组送达率.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满足天线在室外的远距离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外场天线测试转台的控制方法。该天线测试系统由上位测试子系统、发射转台子系统和接收转台子系统组成,通过无线网桥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远距离无线通讯;转台子系统采用EtherCAT 总线,接线形式简单、容易扩展、通讯速率快;采用TwinCAT 和LabVIEW 作为软件开发环境,开发了转台的运动控制和通讯软件界面。本论文对转台子系统控制原理及子系统间通讯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分析了转台子系统定位精度,并通过试验表明该系统满足室外远距离天线测试需求,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慕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1,11(3):48-51
重点介绍了于1989年10月开始试验和运行的银行数据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建设规模、业务量估计、技术体制、通信设备硬件配置和软件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具有高带宽、QoS保障和广播等优点的无线片上网络(NoC)能为通信信号系统的多核并行处理提供平台,而网络编码能够以较小功耗开销为代价显著提高NoC的传输效率。本文从通信信号系统的多播特性与需求出发,为无线NoC建立合适的架构与映射模型,在多约束条件下设计满足网络吞吐率性能最大化及核间通信延时、数据传输和编码功耗等开销最小化的任务映射与网络编码技术联合优化方法,实现了任务的高效并行与多处理核的协同工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架构及映射算法与传统方式相比能节约6%的功耗,得到16%的吞吐率增益,并且路由节点硬件实现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ACARS(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报文通信服务器的软件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ACARS报文通信服务器通信模式采用了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速度,ACARS报文通信服务器设计成多线程并发服务器.ACARS报文通信服务器实现了实时接收、发送和分发ACARS报文.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中国民航VHF(甚高频)数据通信网网络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卫星载荷间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IP通信,提出了一种CAN接口虚拟化机制,称为IPoverCAN。通过IP地址和CAN地址映射、IP报文分片/重组和多路缓冲队列管理等机制,将CAN接口抽象为虚拟的标准以太网接口。试验结果表明,IPoverCAN机制实现了CAN数据帧和IP报文之间的实时高效转换,可用于卫星载荷间通信等对设备质量和体积敏感的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