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介绍了冷镜式露点仪的原理,分析了露点仪测量中的影响因素,针对开尔文效应推导了开尔文方程,通过计算的方法,验证了开尔文效应的影响大小。此外,还分析了乌拉尔效应和过冷水形成过程及原理,并提出了减小这些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宽带中频相位计的研制过程。论述了相位计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框图。对各个部件的设计做了介绍,并给出了相位计所达到的技术指标。还介绍了系统测试方法和检定方法,对系统的误差做了分析,并给出了理论计算误差与实测误差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今后的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计算机电磁泄漏的危害及测试的意义,介绍了测试系统的组成,对某国产微型计算机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可靠性航空电子设备热分析中的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热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对比了数值法求解温度场分布的优缺点.针对航空电子设备热分析中同时要求满足高的分析精度和快的计算速度的问题,提出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温度场分布的计算方法.根据典型航空电子设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用有限体积法对待求解方程离散化,给出了离散化过程中网格划分及边界的处理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温度场求解,计算结果与热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较高的分析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热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展开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着陆机构是月球探测器实现软着陆的关键部件。针对一种四腿式软着陆机构方案,论述了该软着陆机构展开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机构的奇异性,推导了机构不发生奇异的条件,建立了展开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组,采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了该非线性运动学方程组,获得了主支撑杆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用转子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再入航天器滚速变化引起的落点误差。通过分析一般攻角方程,给出了再入航天器的进动规律和配平攻角,据此,求出了不旋转航天器的落点误差;将轨迹分段后,推出了常值滚转速率航天器的平均落点误差;在滚速过零一周范围内,通过确定过零高度,分析了过零误差机理,并对该误差进行了计算;最后,分析了低空联锁共振现象,给出了发生联锁共振的条件和误差计算公式,并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焦维新 《国际太空》2009,(12):19-23
1引言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月球-1月球探测器,月球-1成功飞到月球附近,开创了人类太阳系探索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实现了飞越、环绕、着陆(包括硬着陆、软着陆与巡视车)、取样返回和载人探测(只在月球上实现了)等多种探测方式。50年的太阳系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现在,探索太阳系已经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了独立探索太阳系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并制定了未来的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8.
以某类型专用检具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坐标测量机的利用基准桥接测量其位置误差的方法,对平行度和垂直度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推导,给出了实现测量的方法,提升了测量范围和测量能力,同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载荷转动对星体产生的呈周期变化的干扰,开展了干扰抑制方法研究。利用干扰的周期特性,基于李亚普诺夫原理设计了参数未知的周期干扰力矩的辨识算法,实现了卫星姿态的自适应控制。最后进行了物理仿真试验,利用真实的星载计算机和控制部件,在气浮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地抑制了载荷转动的干扰,卫星的姿态稳定度提高了50%,且算法简单,易于星上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运载火箭姿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姿态控制设计技术研究,推导了工程适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刚体质心和绕质心运动方程、液体晃动方程,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火箭弹性振动方程,弹性运动方程基于空间模态,反映了横向、纵向、扭转与助推器局部模态对火箭的姿态与载荷的影响.基于空间模态的姿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姿控系统设计方法,给出了工程适用的姿控系统设计方法.开展了容错重构技术研究,分析了伺服机构故障对姿控系统的影响,为提高运载火箭的飞行可靠性和抗故障能力奠定了基础.对主动减载技术进行了研究,能够对高空风产生的气动载荷进行主动抑制,放宽了发射条件,对新一代捆绑运载火箭姿控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生匀强磁场的圆柱形线圈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精密测量和航空航天领域,原子陀螺仪、原子磁强计等对线圈产生磁场的均匀度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均匀度较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为了设计产生高均匀度磁场的线圈组,基于线圈轴向磁场的泰勒展开式,提出了任意线圈数的圆柱形线圈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9线圈以内的线圈参数,分析了磁场均匀度、线圈尺寸、线圈最大安匝比随线圈个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线圈个数的增加,均匀区面积几乎线性增大,9线圈组磁场均匀度优于0.01%的区域面积约为亥姆霍兹线圈的30倍。在要求各个线圈由整数匝线圈组成且各匝线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线圈安匝比取整的方法,并给出2~9线圈组的安匝比取整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相同线圈个数下设计的线圈组产生磁场的均匀度优于已有文献。以5线圈组为例,对实际线圈组制作工艺产生的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误差的情况下,设计的尺寸和磁场也满足原子陀螺仪、原子磁强计等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Cluster卫星在2005年3月16日观测到的一个准平行激波观测事例,研究了准平行激波上游低频等离子体波动与能量离子之间的关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在准平行激波上游,离子微分能通量受到了非线性波动的调制.在磁场强度较小区域,离子微分能通量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准平行激波上游的非线性波动可以捕获离子,被捕获的离子在波动中来回弹跳并被电场加速,从而导致磁场强度较小区域离子微分能通量较高.这一观测结果与已有的混合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Empirical magnetic field models are compared with high-altitude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from an MHD simulation. Comparison of the T96 model and observations from GOES-8 and GOES-9 shows that if the observed solar wind and IMF parameters are used to compute the model field, the model field is more stretched than the observed field. On the other hand, if measurements made by one spacecraft are used to find the model parameters that give a best-fit field at that location, the RMS error can be reduced also at the other spacecraft four hours away in local time. Comparison of T96 model and MH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empirical models have a thinner current sheet than the MHD simulation, but that the lobe field values are quite similar to each other. Furthermore, a comparison of an event-oriented, modified T89 model and MHD simulation by Pulkkinen et al. [2000] reveals that if the empir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fitting to in-situ measurements, the resulting model is very similar to the MHD simulation magnetic fiel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efficient method of utilizing the present-day empirical models is to select model parameters based on measurements from a few individual points.  相似文献   

14.
地磁导航半实物仿真是地磁导航从理论走向工程应用的关键环节,而地磁场环境仿真技术是地磁导航由计算机仿真过渡到半实物仿真的桥梁。针对地磁场环境仿真系统中磁屏蔽装置与其内部磁场模拟器的耦合问题,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nsoft Maxwell仿真软件设计仿真实验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基于小型地磁场环境仿真系统对仿真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磁场模拟器在大电流强磁场的工作情况下会对磁屏蔽装置造成严重的磁化,进而会影响其屏蔽效果;磁屏蔽装置不会影响磁场模拟器的线性度和均匀性,但是会增大轴线中心点附近的磁场值;磁屏蔽装置会使磁场模拟器的电感增大,从而使实时性变差。研究结论可以为地磁场环境仿真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球坐标系下的FDTD和球坐标系下Mur型二阶吸收边界条件计算了 GTEM小室中放置被测物后的场分布,分析了被测物对GTEM小室中电磁场的扰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力变送器现场压力测量、信号转换传输和压力终端显示,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简称“安监系统”)压力参数现场测量系统。介绍了安监系统压力参数在线校准方法,建立了测量误差数学模型,分析了显示终端压力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经试验验证分析,给出了现场系统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行星际起伏通过激波后的变化的MHD模型, 具体讨论了地球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在黄道面内的分布.主要结果是:(1)行星际磁场起伏的强度和各向异性在磁鞘中被显著放大;(2)行星际磁场基本位于黄道面内时, 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强度、相对起伏和各向异性等)呈现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性, 早晨侧(准平行激波)显著地高于黄昏侧(准垂直激波);(3)行星际磁场方向对磁场起伏特性在磁鞘中的分布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早晨侧响应灵敏, 黄昏侧反响不大.相对地讲, 黄昏侧的磁活动较之早晨侧稳定;(4)行星际磁场转南的增强将导致磁鞘中磁场起伏的最大区域自黄道面低纬向北极高纬移动, 南-北不对称性磁活动随之加强, 最强大致出现在磁场与黄道面相交成大约45°时, 而晨-昏不对称性的强弱程度则发生相反变化;(5)行星际磁场的相对起伏增加, 晨-昏不对称性反随之减弱.磁鞘中磁场起伏分布的特性与卫星观测大体符合, 是磁顶、边界层某些晨-管不对称性出现的可能起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气电场强度是大气电学的重要参数.大气电场的准确测量对雷暴和地震的监测、预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15年8月27日气球搭载大气电场仪测量近地面大气电场实验得到的电场数据,分析在特殊地形表面近地面500m高度内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平台山顶上空近地面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大气电场的数值和变化范围均较大,尤其是近地面100m高度内,大气电场值达到1kV·m-1以上.此外,还通过经验公式得出了近火山灰石地表的大气电导率.受空气中重离子的影响,其电导率远小于全球大气电导率的平均值.实验结果丰富了在特殊地形下大气电场的测量结果,揭示了中国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火山山顶近地面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电离层电流产生的磁场是地磁场卫星测绘时需要剔除的干扰源.利用电离层热层模式TIE-GCM计算电离层中的中性风、重力驱动和压强梯度等形成的电离层电流的全球分布,分析电流在特定位置产生的磁场及磁场三分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层尤其是磁赤道和极区的电流密度较大,可达103nA·m-2量级,F层电流密度量级约为10nA·m-2.在磁静日(Kp≤ 1)夜间22:00LT-04:00LT,电离层电流在中低纬度(南北纬50°之间)产生的磁场量级为几个nT,且磁场的南北向分量和径向分量基本大于东西向分量.通过与CHAMP卫星磁测数据分析比较,发现TIE-GCM模式计算电离层干扰磁场在中低纬度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但在高纬度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改进模式以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磁层顶对磁层内磁场有重要影响。本文假定地磁场为偶极子,太阳风为理想导体,在太阳风与磁层的边界上满足磁场法向分量为零的边界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磁层顶电流在磁层内产生的磁场的球谐系数。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磁层顶对磁层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阳面的磁场、中性点、极光区的位置与形状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磁尾磁场与实际观测相差较远,原因是没有加上磁尾片电流。文中还给出了太阳风与地磁轴交不同角度时的磁层磁场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