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是否存在着某种超乎常规的物质或能量 ?这种超常的物质或能量是否就是许多“超自然”现象的制造者 ?大量的“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似乎在深刻地印证着超常物质或能量的存在。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若隐若现的超常物质或能量,也许就在我们的面前甚至体内,而且,它是一种已知的物质。  研究表明,这种神奇物质很可能就是具有独特性质、介于实物粒子和场之间的被称为“电子偶素”的由正负电子对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实体结构的体系。那么,由正负电子对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体系的存在是可能的吗 ?它具有哪些奇异性质 ? 回答是…  相似文献   

2.
谢贤 《飞碟探索》2004,(3):17-17
将来去月球勘探的太空人,其中的一项任务将会是发掘在地球上罕有的同位素——“氮三”helium-3或3He)。氦三是21世纪核子熔合反应炉的最清洁的燃料,因为它的反应非常快,而且只产生很少的剩余辐射。1千克的氦三与0.67千克的重氢一起燃烧,便可以产生6.12x10^4焦耳的能量,而约2.5x10^4千克的氮三便能提供足够全美国一年所需的能量。科学家相信,在月球表面3千米内的泥土中,便蕴藏着7.5x10^8千克的氦三。  相似文献   

3.
一林 《太空探索》2000,(7):12-19
21世纪,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迄今,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千百年来,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49煤碳和石油是如何生成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煤碳和石油、天然气,是在亿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动,大量的动物和植物被埋于地下或沉于海底,与氧气隔绝,在高压下形成的。20世纪后半叶又出现了一种“无生源”新理论,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托马斯·戈尔德为代表。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是处于地表下100~300千米处的含铁岩石在极度的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这些生成物然后向地表方向渗透,并在多孔的岩石中聚集。如果这种“无生源”理论成立,地球上的煤碳、石油和天然气将不会枯竭。同时,在与地球结构相同,而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强结构、弱动力”是猎鹰-9 (Falcon-9)火箭的印记,“弱结构,强动力”则是“超重-星舰”(Superheavy Starship)的标志。“超重-星舰”的箭体结构并不出色,它的厉害之处实际上是“猛禽”(Raptor)全流量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猛禽”发动机被国外评为了目前世界上发动机的性能之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化飞行的全流量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1 “超重-星舰”介绍“超重-星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运载飞行器,为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相似文献   

6.
土卫2可能存在“地下海” 欧洲空间局2009年6月24日宣布,“卡西尼”号上的“宇宙尘埃分析仪”,从土卫2南极的火山喷发云团中发现了直径小于1毫米的冰粒子,而且冰粒子中除了含有钾盐外,还含有2%与海水成分相似的盐。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彗星探险者”(ICE)于1985年9月11日探测了贾可比尼-津纳彗星,通过对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彗星是由冰形成的“脏雪球”,当彗星接近太阳时,这些冰爆裂成为逆向雪暴物质并升离彗星表面。“国际彗星探险者”提供的第一批有关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结果证明,彗星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它是在四十亿年前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8.
美国太空核动力计划重开张--"普罗米修斯"计划一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人类航天活动主要使用化学能源,燃烧化学推进剂推动火箭和航天器飞行。核能源是指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目前能付诸实用的核能源是核裂变反应。单位质量核裂变物质产生的能量是化学能源的数百万倍。利用核能源推动火  相似文献   

9.
大爆炸的最初过程所谓“宇宙大爆炸”,是指“宇宙蛋”或“宇宙火球”的最初膨胀过程。目前认为,宇宙有过两次爆炸,第一次的爆炸规模较小,第二次爆炸的规模要大得多,叫“宇宙暴涨”。宇宙大爆炸是时间的起源,在开始爆炸的那一刻为零时零秒。到10-43秒时,温度为1032K,尺度为10-33厘米,4种基本力还是统一的超力,只有能量,没有物质,整个宇宙为量子不确定性所主宰,被称为“大统一时期”或“普朗克时期”。到10-36秒时,温度降至1029K,各种粒子开始从能量中产生出来。由于温度极高,粒子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如此之大,在碰撞中会产生更多的正、反粒子对…  相似文献   

10.
《飞碟探索》2008,(5):56-56
火星上这些白色的石头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对于它的成因感到好奇。猜想这可能是由古老湖床干涸之后,盐分沉积而形成的,但仔细研究这些“手指”后发现这种想法是错的。浅色的物质来自于由周围环境的腐蚀,因此它的成分密度非常低,可能含有火山灰或风中的沙尘。石头和周围的砂土间明显的对比也起因于砂土的异常黝黑。  相似文献   

11.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了,因为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恐龙灭绝于它们自己的屁。道理似乎很简单:恐龙吃了大量的有机食物后,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屁,这些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之类。大量的恐龙产生大量的屁,这就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地球最终变成了一个大温室,  相似文献   

12.
针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在激发等离子体时具有显著的气动效应和化学活化效应,为分析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对空气/甲烷同轴剪切扩散燃烧的助燃效果,实验使用高频交流电源,基于等离子体诱导射流逆向激励对火焰施加控制。根据获取的射流流场纹影图像、火焰图像和CH*自发辐射,研究了等离子体对不同燃烧条件下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作用,火焰上游细长剪切层的空气/甲烷掺混得到增强,从而扩大了剪切层燃烧宽度,同时燃烧释热速率会明显提高,这主要与等离子体活化效应有关,并且该效应显著增强了位于喷嘴出口火焰基的燃烧强度。在空气流量较低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有效增大火焰下游湍流度和射流角,使火焰高度降低、宽度增大,且作用效果随放电电压提高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太空中还有一些资源是不能利用的,如彗星和流星体。彗星被称为“脏雪球”,因为它是由灰尘、冻结的气体和冰集结而成。彗星的速度极快,不是经常能遇到,因此不适宜做建设太空城的资源。 流星体不仅不可利用,而且是太空城的一种潜在危害。科学家们曾从地球上、月球上和太空中对流星体进行过大量的观测。他们发现,在太空中每平方千米面积上被一颗质量在1克以上的流星体穿过的可能性是每10年有1次,被100克以上的流星体穿  相似文献   

14.
寻甜记     
不是因为甜,我们才需要它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它,它才甜。 以这段绕嘴的话开头,是要提醒我们,“甜”这种口味,这种能让我们愉悦的东西是从何而来——这不是我们打小习惯了的家长的贿赂,这是烙在基因里的指南针,指引着能量、热量和生命。太阳能在推动地球生物圈前进的时候,都要首先转化为糖。以最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的高能碳水化合物分子,把转化的太阳能储存在化学键里,然后或者再次燃烧,提供细胞运动的能量;或者作为基本原料,来合成其他更复杂的分子。  相似文献   

15.
陨石雨陨石雨不是雨,它也与气象学无关,只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它是指大量陨石体碎块陨落在地球上某一地区的现象。其成因是由于体积较大的流星(亦即“陨星”、“陨石”)体,在陨落的过程中,因其本身结构和组成的不均匀性,在高热、摩擦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裂,最后形成许多碎块散落到地面上。不过,在习惯上,人们只是把散落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才称为“陨石雨”。例如,1976年3月8日,一块陨石闯入地球大气层,发生燃烧爆炸后降落在吉林市约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就是举世罕见的“吉林陨石雨”。吉林市博物馆在收集陨石标本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惟一…  相似文献   

16.
“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5年选定的“新前沿计划”的第二项任务,最初计划在2009年发射,后推迟至2011年8月5日发射。它将运行在木星椭圆极轨道,主要目的是提示木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木星上大量天然气起源之谜、木星大气结构、地层构造以及磁场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深化,可以为太阳系和周围行星系的起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中集成芯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环境中各种粒子辐射在集成芯片临界体积中产生的能量沉积, 即LET(线性能量传输);得到了银河宇宙线1≤Z≤28、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C、N、O、Ne、Ar、Fe)、内辐射带质子等产生的LET, 计算了其分别产生的单粒于事件(SEU)翻转率。   相似文献   

18.
细说失重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1):22-25
1 失重的机理□□失重是航天飞行中最为奇妙独特和违背“常理”的现象 ,而且是在地面上最难再现和模拟的物理过程。人们在对这种现象感到无比有趣的同时 ,常常希望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然而关于失重原因和机理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 ,或者并不准确的解释。科普读物上常见的有两种解释 :一是“引力为零”;二是“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抵消 ,或相平衡”。这第一种解释是错误的。首先应当指出的是 ,“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 ,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其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 ;重力则是地球 (或其他天体 )对物体的引…  相似文献   

19.
天冰天降     
1983年4月11日12时50分左右,中国江苏无锡东门区上空,突然传来一声刺耳尖啸。人们还来不及躲开,只听“砰”的一声,地面上出现一层雾气,附近的电杆和电线强烈地晃动起来。大家定睛一看,原来地上出现一堆天上掉下的冰块,最大的直径有五六十厘米左右。经过天文学家们的考察研究,认定它是天外不速之客———一块来自宇宙空间的陨冰。众所周知,宇宙空间有相当数量的冰物质。经过粗略计算,仅在太阳系里的冰物质,质量就有将近4700个地球那么多(地球质量为5郾977×1021吨)。1979年3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宇宙考察飞船飞经木星上空时,通过发回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卫星要想在轨道上正常工作,得有燃料供给它能量。燃料用完了,卫星就无法工作了,而且如果它继续在轨道上停留,占据着原来的位置,新卫星就没法“上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