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舟七号"飞船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舱活动飞船热控设计难点,简要介绍了其热控方案,并对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工作性能.飞行试验表明,飞船在待发及上升段、自主运行段、出舱活动段、返回再入段,热控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整船仪器设备温度及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尽管2005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曾经面临预算超支,进度推迟,运营特许经营权谈判进展缓慢,以及欧洲主要大国因"伽利略"系统主导权和利益之争而陷入困境,但经过协商谈判,目前困扰"伽利略"计划的主要障碍大部分已被排除,在轨验证阶段超支4亿欧元的经费基本落实,德国主张的利益也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在轨验证阶段的2颗试验卫星GIOVE-A、B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3.
陈杰 《太空探索》2011,(10):44-47
卫星在轨操作任务主要包括在轨燃料加注、在轨模块更换、在轨发射、在轨空间碎片清除等。值得指出的是,在轨操作可以针对己方航天器进行,也可以针对敌方航天器进行。能够通过在轨加注延长航天器寿命,也可以利用交会对接和空间机械手技术将敌方航天器拖离目标轨道,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军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国外地球静止轨道在轨服务卫星系统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静止轨道(GEO)在轨服务技术在促进经济、国防和空间技术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外在轨服务卫星系统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的GEO在轨服务研究计划和美国在轨服务关键技术的试验情况,从目标监视和导航测量、捕获连接、在轨服务机械臂和组合体动力学参数辨识及建模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在轨服务的关键技术进展情况。总结了在轨服务卫星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GEO在轨服务卫星系统技术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国外在轨服务系统最新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各国持续推进在轨服务系统的项目研究,主要涉及辅助变轨、碎片移除、在轨燃料加注与延寿、在轨装配和在轨维修与升级几个方面。其中,美国重点关注在轨装配、在轨燃料加注任务与相关技术,欧洲重点关注低地球轨道(LEO)碎片移除任务与相关技术,日本、德国等依托自身先进的机械臂技术开展在轨服务项目。从现有发展规划来看,目前在轨服务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系统将在2020年前后实现在轨演示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实现更多多功能业务型的在轨服务,航天资产也将向在轨可建造、在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本刊2017年第10期)近年各国持续推进在轨服务系统的项目研究,主要涉及辅助变轨、碎片移除、在轨燃料加注与延寿、在轨装配和在轨维修与升级几个方面。其中,美国重点关注在轨装配、在轨燃料加注任务与相关技术,欧洲重点关注低地球轨道(LEO)碎片移除任务与相关技术,日本、德国等依托自身先进的机械臂技术开展在轨服务项目。从现有发展规划来看,目前在轨服务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系统将在2020年前后实现在轨演示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实现更多多功能业务型的在轨服务,航天资产也将向在轨可建造、在  相似文献   

7.
"全球星"(Globalstar)低轨道卫星移动电话星座,于1999年11月22日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组网发射,使在轨工作卫星的总数达到48颗.  相似文献   

8.
王雪瑶  宋博 《国际太空》2016,(11):33-38
1 项目背景 目前,美国已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单个在轨系统.特别是在地球静止轨道(GEO)上,美国的在轨资产远超其他国家.有许多商用卫星和军用卫星正用于通信、气象预报和国家安全服务等.如果这些卫星一旦出现故障,现有技术不能对这些卫星进行故障部件的检测和诊断,更不能进行升级和维修.每年约有15颗商业通信卫星或者1~2颗政府卫星会达到设计寿命,因此,虽然这些卫星的某些系统功能依然很好,但这些卫星在未经检验和未修理升级的情况下被移至坟墓轨道.  相似文献   

9.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in-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ISAM)技术是一种“空间3D”打印技术,在在轨制造和空间基地建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先概述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内涵,进而全面梳理了国际上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空间站、在轨航天器的需求,重点分析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对其原材料、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综合表明,特殊的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等)都在紧密限制着空间在轨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选用。最后,基于当前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需求以及可能的实现途径,为中国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度,全球卫星发射和在轨运行故障频出,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航天事故:印度2次发射失败,1星在轨故障;俄罗斯1次发射失败(“一箭三星”),2星在轨失效;韩国1次发射失败;日本成像侦察卫星在轨失效;欧洲、美国也均有在轨卫星重大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11.
"轨道快车"计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计划简况 □□199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式公布了酝酿已久的“轨道快车”计划。该计划用于研发支持未来美国国家安全和商业航天卫星的在轨补给及重构技术,有下列4项内容: 1) 开发一种能够为卫星提供服务的小型空间机器人轨道器(Astro)。 2) 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在轨服务"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苏航天员进入太空前后,当时由于航天技术发展与制造能力限制,在轨服务研究还仅限于有人在轨服务。当航天时代步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航天制造与发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轨航天器数量与年度发射数量都出现井喷式增长,在轨服务概念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与关注度日渐提升。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世界航天强国或地区都启动了各自的在轨服务项目,但多数都还停留在方  相似文献   

13.
在轨服务技术因在航天器故障修复、寿命延长及军事方面有重大辅助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重视,作为在轨服务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在轨燃料补给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针对圆轨道航天器在轨燃料加注任务,将空间燃料站技术与多目标在轨加注技术相结合,对基于燃料站的在轨加注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在轨加注任务调度及优化算法。通过对双脉冲轨道转移问题的求解与分析,获得了轨道转移速度增量和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圆轨道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调度问题,并根据调度模型的变量和约束关系,建立了圆轨道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免疫遗传算法对加注任务调度空间燃料站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30颗目标航天器的在轨加注任务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由燃料消耗的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轨服务技术因在航天器故障修复、寿命延长及军事方面有重大辅助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重视,作为在轨服务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在轨燃料补给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针对圆轨道航天器在轨燃料加注任务,将空间燃料站技术与多目标在轨加注技术相结合,对基于燃料站的在轨加注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在轨加注任务调度及优化算法。通过对双脉冲轨道转移问题的求解与分析,获得了轨道转移速度增量和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圆轨道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调度问题,并根据调度模型的变量和约束关系,建立了圆轨道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免疫遗传算法对加注任务调度空间燃料站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30颗目标航天器的在轨加注任务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由燃料消耗的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ISS)第一个基础组件—俄罗斯曙光号(Zarya)功能货舱成功发射以来,ISS已成功在轨运行近21年,目前计划延期运营至2024年,并对站上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研究其是否具备延期工作至2024年以后的可能性。ISS俄罗斯舱段现阶段仍处于建造之中,目前由五部分组成,后续计划再发射3个舱段,对现有舱段进行补充,待ISS退役后,俄罗斯计划以部分在轨舱段为基础建造本国独立轨道站。为充分开展在轨应用,俄罗斯在ISS建造之初便制定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计划开展的科学应用研究与实验长期规划》,确定了十个研究领域,此后不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更新,用以指导ISS俄罗斯舱段开展应用研究。俄罗斯发布的2018年版科学应用研究与实验长期规划中明确了六大研究领域,同时公布了299项计划开展及已经完成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6.
以太阳帆深空探测为引子,对以在轨3D打印及装配技术为基础的在轨制造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在轨3D打印技术的技术优势、技术可行性以及在轨装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研究了美国NASA资助的“蜘蛛制造”在轨制造技术,此项研究成功地将在轨3D打印和空间自主装配有机结合起来,有望突破目前空间可展开机构无法达到万米量级的技术局限性,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1973年5月至7月,两批美国航天员出舱对舱外热控和太阳电池翼进行了成功的维修,挽救了重达100吨的"天空实验室",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舱外在轨维修服务。在轨服务技术发展至今,世界各国已经进行过和正在开展多项在轨服务项目的试验验证。在轨服务是指在太空通过人、机器人或两者协同完成的空间操作,包括延长各种航天器寿命、提升执行任务能力及清除轨道垃圾等。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03,(5):14-15
飞船发射升空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神舟”飞船安装有逃逸救生装置,当运载火箭在待发和发射阶段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时,逃逸救生装置能迅速将飞船拉离火箭,到达安全位置,然后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在轨运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作为近地空间的大型平台,具备长期飞行与空间科学探索能力.随着在轨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效空间站在轨运行管理成为挑战性的难题.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空间站在轨运行逐步向智能化发展,航天器在轨运行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轨智能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健康管理、任务规划与调度、任务操作和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以期对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智能在轨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在轨运行的修复手段主要是软件的在轨修复.SPARC平台是我国航天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器架构设计.针对SPARC平台的航天器软件在轨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次链接的方式生成在轨软件修复注入码的方法,解决在轨修复注入码重定位的问题.通过地面遥控注入,利用航天器在轨软件预埋的钩子函数,实现在轨函数模块的动态替换及恢复,大大提升SPARC平台软件的在轨修复能力.通过多个在轨航天器的实际工程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