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2.
齿轮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是一种新的亚微米级测量技术.在一台光栅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它用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能分离开仪器轴系测量链的系统误差(包括测量蜗杆误差、光栅传感器误差、轴承回转误差等)和被测齿轮的全谐波误差.因而能满足5级或更高级别的齿轮测量要求.在对上述误差进行谐波分析后,可找出仪器及被测齿轮的误差来源.这就提供了进一步提高仪器测量准确度的可能性,从而使新一代超精密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形位误差在位测量的误差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误差分离原理,对大型工件的几何精度实施在位测量,可以将基准的误差从测量结果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测量不确定度,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非整数(多位数)频标频率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误差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频率测量范围从1~80MHz,系统的不确定度α<5×10~(-11)/s。该系统还可以同时进行多台频标的自动测试(配上计算机和多路射频开关)。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程序是一个圆分度误差全组合测量计算程序。圆分度误差全组合测量法是测量圆分度器件的分度误差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不需圆分度标准器件而可获得较高测量精度的优点。但由于此法数据计算复杂、量大,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它的应用。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测量大轴同轴度误差的方法。用误差分离技术有效地分离掉测量过程中的偏心误差,从而可得到精度较高的同轴度误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五测头误差分离法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圆柱度误差在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估计,明确了测量精度范围。此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机床误差的修正和补偿,对其它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和误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光的角散射分布技术测量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参数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测量技术。它具有分辨力高、非接触、区域平均和快速测量等优点,可获得多个表面粗糙度参数。采用该技术测量的实验装置角分辨力为0.1°,测量范围为0.6328μm<λ_s(空间平均波长)<40μm,0.0001<△_a(轮廓的算术平均斜率)<0.0088,2nm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误差分离技术,在圆柱度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践证明,应用误差分离技术,能将圆柱度线量中工件的形状误差与量仪的轴系误差、立柱导轨的直线性等系统误差分离开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保证在不提高量仪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测量精度,也可以用精度较低的标准件,去检测高精度的轴系阳圆度仪等,从而降低了量仪和标准件的精度要求与成本,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建立了测量和评定工件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闭合等角转位法广泛地应用于传感器旋转式圆度测量仪、工作台旋转式圆度测量仪或精密轴系的径向、轴向及其综合误差的测量。对闭合等角转位法的测量精确度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提出了正确确定其采样点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点法EST测量直线度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测量回转体素线直线度误差的原理,分析了参数选择、测头间距误差、传感器标定误差、工件安装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探讨了对信号谐波和测量噪声的抑制措施,以提高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深孔尺寸及其形状误差在线自动综合测量的基本理论,给出一种新的误差分离方法。用此方法,能够在测量过程中将被测深孔工件尺寸及形状误差与工件的回转运动误差、测头的直线运动误差分离开来。而且在进行误差分离的同时,能精确确定被测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建立起各项被测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由微机实时数据处理的深孔在线综合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基本理论正确,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探讨数控加工中利用误差分离技术在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新方法,在进行误差分离计算机仿真基础上,在实际加工中进行实测,测量准确度和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首次研制出的经济型圆度仪。该圆度仪采用V-F转换器作为12他A/D转换器,8031单片机为微处理机,可对车间常用的圆度误差值在1μm以上的工件进行精确测量,并可显示,打印圆度认差值。该圆度仪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精度适宜、可在车间生产条件下使用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中给出了几个实测例。  相似文献   

16.
在机器人自动制孔过程中,制孔点位信息通常从待制孔工件工艺数模上获取,而待制孔工件安装过程中会出现位置偏移和变形,由工艺数模得到的点位信息无法直接满足孔位精度要求。为了保证自动制孔的孔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插值Coons曲面孔位修正方法。利用制孔区域边角基准孔建立双线性Coons误差曲面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待制孔的误差补偿向量,并补偿至理论制孔位置。针对误差曲面切矢模长无法确定的情况,利用制孔区域内的基准孔构建遗传算法模型,计算出切矢模长最优值,使拟合的误差曲面更符合实际制孔区域曲面。通过试验对算法的有效性和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插值Coons曲面孔位修正方法,可以使孔位误差得到有效的补偿。补偿后的平均孔位误差仅为0.195 6 mm,与传统的插值曲面方法相比,孔位误差降低了5%~10%。   相似文献   

17.
Data assimilation in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uses measurem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a physical model. In the case of the ionised region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the ionosphere, assimilation techniques are much less mature. The empirical model known as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 could be used to augment data-sparse regions in an ionospheric now-cast and forecast system. In doing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it does not introduce systematic biases to the result. Here, the IRI model is compared to ionospheric observations from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atellites over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ata are processed into hour-to-hour monthly averages of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using a tomographic technique. A period of twelve years, from January 1998 to December 2009, is analysed in order to capture variations over the whole solar cycl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RI model underestimate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n the daytime at solar maximum by up to 37% compared to the monthly average of GPS tomographic images, with the greatest differences occurring at the equinox. IRI shows good agreement at other times. Errors in TEC are likely due to peak height and density inaccuracies. IRI is therefore a suitable model for specification of monthly average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and can be used to initialise a data assimilation process at times away from solar maximum. It may be necessary to correct for systematic deviations from IRI at solar maximum, and to incorporate error estimation into a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18.
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最小二乘评定数学模型和微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只能得到被测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的近似值。为了得到该项误差的准确值,需要研究新的测量方法。建立了径向圆跳动误差最小二乘评定数学模型,并编制了高级语言数据处理程序。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获得了采样数据,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