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航天飞机时代,载人和不载人的弹道式回收舱仍将有用武之地。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普遍地使用中小型回收舱在空间进行微重力试验,而大型回收舱将来则可用作空间站乘员的救生舱。就是在“挑战者”号事故发生前,航天飞机的不少用户就已感到,运载科技有效载荷的机会不多。事故之后,航天飞机飞行日期不断被推迟,使得运载机会更加不足。法国马特拉公司已用中国的回收实验与技术实验(SE-TE)舱搭载了两个有效载荷,其中一个用于生物学试验,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我国首次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微重力搭载试验和具体实施的办法,以及试验所获得的令人鼓舞的科学成果。同时还提出研制微重力卫星的新设想,为进一步开展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材料科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文章简要地介绍在空间材料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21目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日本丸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卫星搭载微重力试验样品的交接仪式。 这次搭载是由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提供的。卫星于1996年10月20日由我国的长征2号丁火箭发射,11月4日卫星顺利返回。回收的搭载样品完好无损,遥测数据齐全。日方对长征火箭的再次发射成功、卫星及搭载样品的顺利回收表示祝贺。在我国发射的17颗返回式卫星中,16颗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4%。 这次搭载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首次为日本用户提供服务。这是继为法国、德国提供微重力试验搭  相似文献   

6.
<正>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种子上天到2016年,我国已经进行了28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搭载试验材料近6000多种,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番茄、青椒、莲藕、苜蓿等较为成熟、大量推广的作物新品种。太空作物品种多其实,我们国家已经选育成功、推广应用的太空植物,其种类、数量都已非常之多,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这个全新的"中国号"太空作物家族,已经非常壮大  相似文献   

7.
新闻摘要     
意大利系留卫星已制造完毕,拟于1991年11月14日运送至美国肯尼迪空间中心,预定在年底发射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任务46)上搭载它。系留卫星是从航天飞机轨道器用缆绳拖航的小型卫星。第一次试验用长20km的缆绳进行高层大气观测。苏联加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至此,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成员国已发展到121个国家。欧空局于今年6月成立赫尔墨斯计划管理公司,命名为赫尔墨斯帕斯(Hermespa-ce)。法国将1991年的空间预算增加13%,为81亿法郎(14亿美元)。预算大部分通过法国国家空间中心,转到欧空局。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升空,我国"太空摆渡车"家族的新成员——远征一号甲上面级作为其搭载载荷之一,成功完成了首飞。远征一号甲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其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多载荷多用途空间运输及空间试验平台的诞生,将为我国未来的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轨道转移、空间碎片清理等任务服务,并为新材料、新技术空间试验验证奠定工程应用基础,对于我国空间运输与应用系统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物近理日技,术由中中心国研航制天的科离工子二液院体2微0电6推所进应器用成功完成多次在轨点火试验,微电推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验证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立方体卫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进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5日至10日,我国首次利用返回卫星进行了空间微重力下的材料加工实验。本次试验共有12个项目,其中砷化镓单晶生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Y-Ba-Cu高温超导材料试验则为世界首次,HgCdTe红外材料,Insb半导体材料和难混合全都取得了地面不能得到的结果。这次试验的多用途加工炉吸收了国外空间加工技术的特点,构思巧妙、效果明显.一炉多用开创空间搭载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瑞典空间公司8月份开始组装弗列加(Freja)科学卫星,卫星将于1992年7月1日或10月31日搭载在中国主卫星——军用侦察卫星FSW-1上,用长征2C火箭从酒泉(41°N,100°E)发射场发射进入地球轨道。为了经济起见,瑞典只制造一颗地面鉴定和飞行用卫星。该卫星的空间环模试验在欧洲进行,结构鉴定试验4月份在北京进行,之后,运回瑞典重新组装这颗卫星。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27日02:00,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成功发射了天鹰-3F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火箭。该火箭搭载的鲲鹏-1B探空仪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及技术试验任务,首次成功获得了电离层顶的原位探测数据,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用探空火箭飞到更高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三菱集团的3家公司,向从事开发并运用空间环境进行实验的美欧战略企业——空间毂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这个数占空间毂公司资金的42%。空间毂公司将建造2个空间毂实验舱,1993年投入使用。空间毂是一个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有人空间实验增压舱,其直径为4米,长为3米,能搭载包括2~3人在内的1.4吨有效载荷。过去西德的空间实验室也曾搭载在航天飞机上进行了实验,但其尺寸太大,充满了整个有效载荷舱。空间毂的大小只为空间实验室的1/4,其优点是航天飞机的  相似文献   

14.
孔健  杨吉 《太空探索》2013,(6):26-29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相继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施了无人、载人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已在轨运行近两年,各搭载设备状  相似文献   

15.
杨艳 《国际太空》2013,(9):62-63
近日,搭载在我国新技术试验-1卫星上的充气式重力梯度杆成功完成了在轨充气展开和成像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开展的空间充气展开结构技术试验,标志着我国充气展开空间结构具备了初步工程化的能力。其中重力梯度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气伸展臂是一种新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下简称机电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共同开发、联合研制,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该项目也成为了企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     
正长征十一号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 11月10日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脉冲星试验卫星。脉冲星试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实测脉冲星数据,为脉冲星探测及技术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  相似文献   

17.
论述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在其搭载的晶体加工炉中,首次完成的钇、钡、铜氧化物超导体样品的空间热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了一台双温区空间晶体生长炉的搭载试验,成功地实现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碲镉汞晶体的布里支曼生长,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文章介绍了这种晶体炉的设计和空间试验的过程;分析了回收样品的主要测试结果;并对空间材料加工装置的设计和一些相关工艺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飞扬 《国际太空》1992,(7):14-15
预定1998年发射的空间站日本舱(JEM),搭载在其增压部位的通用实验装置,已于1991年开始进行关键部件的试制试验。搭载在空间站上的装置,与日本在1992年进行的第一次材料实验等空间实验室用实验装置比较时,由于它是放置在长期运行的轨道上进行实验,因此,要求具有长寿命、在轨道上有可维修性等特点,并且其它性能也都要有相应的提高。现在进行的关键部件试制试验的6种实验装置,在1991年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也已启动. 据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