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并培育了伟大的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此,2006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为配合该套邮票的发行,北京航天城邮电局,特别推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极限邮品珍藏册。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普及航天知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庆祝中国航天日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法学会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重温航天历史,总结航天经验,弘扬航天精神,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等机构组织开展了"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6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各航  相似文献   

4.
长缨刺天,神箭腾飞,卫星飞驰,神舟遨游,中国航天走过了50年艰苦曲折、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伟大成就,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薛滔 《太空探索》2012,(11):45-45
9月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航天(航太)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航天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报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解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戚院士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我国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远景。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3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周年纪念日,2011年12月11日是钱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深入宣传钱老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光辉业绩,深入宣传钱学森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爱护,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航天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学发展,勇于自主创新,为实现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本刊在"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课题组的帮助下,编撰"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专辑,以飨读者。并欢迎各位航天前辈不吝赐教,贡献美文。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8日,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50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巨大成就,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获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在许多方面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由中国宇航学会策划的以“梦想航天”为主题的大型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拉开了序幕——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手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梦想航天——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航天科普知识展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司马 《国际太空》2016,(9):8-16
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长征-1~4、6、7、11火箭。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发射了2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201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籍此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专题,在今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介绍我国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大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56年创建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便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运载火箭、自己的人造卫星,还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这些成就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汗水,也凝聚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创者之一任新民一辈子的心血。1949年,在美国获得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的任新民,本有一份衣食无忧的安稳工作——已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可是,他却始终放不下自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13,(6):56-57
4月14日~20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江西省科协主办的"航天科技连你我——院士专家赣鄱行"科普报告巡讲活动在江西省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等六位专家为两千余名机关干部、近万名中小学生普及了航天知识。"中国航天为国家创建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深空  相似文献   

12.
中华飞天梦     
庾晋 《飞碟探索》2004,(1):21-23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俱乐部将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并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神舟5”号飞船“神舟5”…  相似文献   

13.
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2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个"航天日"。在全国人民沉浸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际在线和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了"我与神七同行"全球征集祝福语活动颁奖仪式,答谢广大网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07,(7):1-1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的辉煌发展,航天科工四院涌现出了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先后研制定型了我国水下发射固体战略,陆基机动发射固体战略和战术地地等多型导弹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9,(10):8-3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60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也伴随新中国共同走过不平凡的道路,从两弹一星、梦圆飞天到嫦娥奔月,中国航天每一次“零”的突破,每一次量变的积累,都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抒抹在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07,(6):F0002-F0002,1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以下简称“八院”),创建于1961年8月,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航天型号产品涉及应用卫星、运载火箭、防空武器和载人飞船四大系列,民用产业涉及汽配、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物业管理等。经过45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航天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为了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新时代航天人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近期策划推出主题为"铭记第一星精神永传承"的系列新闻文化传播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方红一号"有奖征集活动、"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全景式口述历史主  相似文献   

18.
晓月 《国际太空》2007,(7):35-35
2007年5月21日,第16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做学术报告时说,经过载人航天的实践与发展,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已逐步形成一套系统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方法,现已取得六项重要进展。这六大进展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宇航计测技术》2007,27(1):59-59
为探讨和研究新世纪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年,中国宇航学会于2006年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二十一世纪航天科学技术发展与前景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1名两院院士以及四百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又适逢中国今年首次设立"中国航天日",今年下半年我国又要进行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为了最大程度地宣传普及航天知识,让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航天历史,学习航天人的精神,河北省科技馆联合石家庄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精彩纷呈的中国载人航天"主题讲座。200多名航天爱好者参加讲座,并与主讲人《国际太空》执行主编庞之浩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图为参加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