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环境下舰载机弹射起飞环境因素建模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复杂,受到甲板运动、舰首气流、地面效应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甲板运动模型、甲板风模型和地面效应模型,描述了弹射起飞过程中复杂的外部环境,并视为附加项加入到常规飞机方程中,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模型.研究表明:地面效应不利于舰载机弹射起飞;甲板风与舰首气流可抑制航迹下沉;舰面运动对舰载机离舰后下沉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自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NASA一直在研制航天飞机救生系统,其中包括:地面应急出口、手动和动力牵引跳伞、动力推动的紧急中断飞行任务的飞行器、水上降落装置及各种弹射座椅和弹射救生囊系统。关于弹射座椅目前有三种研制方案: 1.麦道公司研制的ACESⅡ型。这种座椅还有三种不同结构:一种是采用中央D形拉环弹射,其是配备在F-16飞机上的;另一种是用  相似文献   

3.
美陆军与休斯公司开始对“轻量级大气层外弹射体(LEAP)”样机进行地面试验。 LEAP是地面配备型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在大气层外对再入体(核弹头)进行撞击破坏。空军/波音公司的LEAP还要晚1个月进行试验。陆军/休斯公司集团的试验是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样机重5kg,在束缚状态下试验,以10秒时间模拟实际飞行状态,轨道操纵装置(OMS)驱动约100次,姿态控制系统(RCS)驱动约1000次,消耗推进剂约60%。漂浮试验在飞机库内进行,在离地面3m上漂浮,驱动OMS  相似文献   

4.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1,(8):56-59
要闻美重新启动电磁弹射器试验在中断了5个月后,美国海军电磁弹射器(EMALS)弹射试验于2011年5月底重新启动。新加入试验的2种舰载机进行首次弹射试验。位于新泽西州的赫斯特湖海军弹射器试验中心,第23试验中队完成了4次弹射起飞试验。试验表明控制弹射器电机的软件需要微调,以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海军在5月15日的声明中称:本月早些时候,海军在杰拉德·福特号(CVN-78)号上进行了电磁飞机弹射系统(EMALS)的首次舰基全速弹射试验。福特级航母将使用EMALS替代(现役航母使用的)蒸汽弹射器。与蒸汽系统相比,EMALS的维护性、可靠性和效率更高,弹射能量更大,同时更加平滑、线性的加速也使飞机应力更小。目前还是无负载试验,没有弹射物与滑块连接,目的是验证弹射器系统集成情况。今年夏季开始的下一阶段试验将  相似文献   

6.
要闻     
美重新启动电磁弹射器试验 在中断了5个月后,美国海军电磁弹射器(EMALS)弹射试验于2011年5月底重新启动。新加入试验的2种舰载机进行首次弹射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考察舰载机(CBA)弹射起飞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绝对坐标系下,利用自然坐标法,建立了弹射起飞过程的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舰载机弹射仿真曲线,从舰载机加速度和飞行轨迹两方面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弹射安全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弹射滑跑阶段,弹射力对水平加速度影响较大,在自由飞行阶段,发动机推力对水平加速度影响较大,而起飞重量在整个弹射过程对加速度均有明显影响;定力栓临界值的增大对加速度、飞行轨迹影响不大,但需要考虑其带来的结构振动和时延效应;较长的剩余甲板可以增加离舰升力,从而有效减小离舰下沉量;舰船纵摇可引起飞行轨迹大幅下沉,应避免舰船纵摇位移最大的时刻离舰起飞,其中舰船运动引起牵制杆的提前释放也应是控制弹射时间的考虑因素之一;弹射起飞安全性设计是一个多变量寻优过程,单一要素的优化难以得到满意结果,需综合分析各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弹射座椅舒适性存在的不足,基于Poser软件,首先以中国男性飞行员尺寸为依据,建立了三维静态人体模型,保证了人体主要部位尺寸的准确性;然后把AutoCAD中的弹射座椅导入3Dmax软件中,结合飞机座舱的几何尺寸及各操纵机构的几何尺寸,建立弹射座椅-座舱操纵机构模型.最后把该模型导入Poser 软件中,利用人机工效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弹射座椅-飞行员-座舱操纵机构系统平台模型.在系统平台中对飞行员进行操纵仿真和分析,讨论了影响弹射座椅舒适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由于系统平台中参数的准确性和可调节性,提高了弹射座椅舒适性研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偏中心定位对弹射过程中飞机姿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时,由于航母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飞机往往无法与弹射轨道对中.针对这种情况,在考虑航母运动以及起落架缓冲和轮胎弹性的基础上,建立六自由度偏中心定位弹射起飞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航母典型运动状态下不同初始偏心距离对弹射起飞过程中飞机姿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偏心距离对飞机的偏航运动影响最大,偏航运动的幅度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弹射滑跑过程中,飞机的偏航运动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弹射杆所承受的侧向弯矩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舰载飞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几种导弹弹射动力系统内弹道性能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并比较了几种导弹弹射动力系统的特点,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对几种弹射动力系统进行了内弹道模型的设计、编制程序并针对某型导弹及内弹道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了在不同弹射动力下,发射筒内工质气体状态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导弹在发射筒内运动加速度、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比较分析所得的内弹道性能曲线,得出燃气-蒸汽式弹射动力系统所需工质流量小,结构简单,压力及加速度变化平稳,温度适中,导弹速度及位移增加快,发射时间短,内弹道参数较理想,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为导弹弹射动力系统的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计算卫星扫描辐射计的地面分辨率的精确方法。这种方法既可用于静止卫星,也适用于扫描方向垂直于轨道面的低轨道(通常取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计算中分别考虑了把地球作为球体和旋转椭球体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继敏捷性和过失速机动一文后,继续跟踪国外有关敏捷性问题的进展,就敏捷性定义;敏捷性的量度及其与飞行品质的关系;用有人驾驶的模拟器评估敏捷性;从敏捷性角度考虑一体化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作了综述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1989年9月29日发生了30多年来最大的地面宇宙线增强事件(即GLE事件)。本文描述这次世界范围内的大事件的主要特征,包括强度时间变化、能谱、各向异性以及地理位置上的分布特征,并简述了这次事件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精密GPS卫星钟差的改正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GPS卫生钟差的变化特性,探讨了利用GPS地面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估算GPS卫星钟差的可行性,建立了相应的算法和软件系统,并把由地面跟踪站的实测数据估算的卫星钟差用于星载GPS定轨计算,得到优于1m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5.
整星稳态温度的热网络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结合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的温度场计算,论述了航天器热计算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给出了经过网络修正以后的250个节点的稳态计算结果,并与地面模拟试验的数据以及飞行遥测的数据作比较分析表明,计算偏差绝大部分在2~8℃范围内,此外,对今后的热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卫星上折页式太阳电池翼板的展开,根据国内外卫星的一些实际飞行情况与地面的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真空和低温对展开的影响,强调在地面做真空低温环境中展开试验、测量其展开特性的重要性。最后对展开机构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用于太阳系天体VLBI观测的时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LBI观测技术可以用于对深空航天器的跟踪定位以及测速观测.这类近距离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波前是球面波.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1ps精度下近距离射电天体地面VLBI观测时间延迟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续覆盖特性分析的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需要对地面目标进行连续覆盖的星座的设计问题.首先推导了对覆盖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星间覆盖间隔时间和轨道面覆盖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针对不同配置的星座进行了计算,使用工程仿真软件STK验证了分析结果.通过理论分析、算例计算以及工程仿真为该类型星座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星载GPS低轨卫星几何法精密定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星载GPS接收机为单频情形的代轨卫星几何法定轨,包括载波一相对定轨法和动态网定轨法,并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中L1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载波相位相对定轨精度与地面基准站的观测质量有关,其三轨道位置精度为分米级;载波相位动态风定轨精度介于各基准站皮相位相对定轨之间,它相当于在各基准站相对定轨之间加权均衡,而且提高了定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国土星成像几何特性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卫星姿态参数误差、轨道参数误差以及地面起伏对国土星卫片几何精度的影响。文中按照比较严格的数学关系,导出了误差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典型算例。试验的结果,可作为提出轨道及姿态数据精度要求的依据,也可作为对卫片进行几何处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