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8月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9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已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于受到"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4,(1):4-5
<正>遥感卫星19号发射成功2013年11月20日11点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杭文)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25日,辽阔旷远的西北大漠又一次因中国航天而欢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将遥感卫星十六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几经挫折的遥感卫星十六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终于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4.
沐阳 《国际太空》2006,(10):11-13
印度的航天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射"罗希尼"(Rohini)探空火箭.此后,印度自主研制了卫星运载火箭:"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能将卫星发射到极轨道;"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V)能将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5.
龚燃 《国际太空》2010,(12):8-13
荣誉号(Glory)卫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球气候和大气研究卫星,用于获取气溶胶和云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其物理和化学特征数据,保证长期总太阳辐照气候数据的连续性。荣誉号卫星计划于2011年2月由金牛座—3110(Taurus—3110)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加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下午-列车"(A-Train)星座。  相似文献   

6.
田兵 《国际太空》2012,(2):35-37
2011年,日本航天活动不多,但所发射的2颗成像侦察卫星还是引人关注的。与2010年相比,2011年印度航天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所发射的运载火箭都是"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而没有发射技术复杂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伊朗航天活动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7.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 "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 "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9.
长征 《太空探索》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刻,该院再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密度发射的长征运载火箭在4月连续发射成功,先后将北斗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六号送入轨道,更为难得的是发射间隔只有短短的7天。请看成功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雨水 《太空探索》2011,(6):64-65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纪念这次航天任务发射,国内相关单位制作了纪念封,现将收集的发射、测控纪念封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名为SRE-1。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声明,这颗卫星将在太空运行13-30天后返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4.
9月19日凌晨,我国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1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并被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2万多千米的中圆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一箭双星"对于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进入收官阶段。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阶段的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4-5
长二丁火箭一箭送双星2011年11月20日8点1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同时将创新一号03星和试验卫星四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1次发射。创新一号03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负责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相似文献   

16.
周威 《太空探索》2001,(7):19-19
2001年1月8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香港亚太卫星有限公司签署了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亚太五号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与此同时亚太公司还和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签署了卫星的购买合同,和新加坡电信公司签署了卫星转发器的租赁合同。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曾向亚太公司提供了四次发射服务:亚太一号、亚太二号、亚太一号A及亚太二号R,其中三次成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日趋成熟,曾进行过5次飞行,连续成功4次。根据合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21日,以色列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TECSAR,见图1),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入轨,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第2次进行商业发射任务,也是以色列首次用印度火箭发射卫星。该卫星质量只有300kg,载有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相似文献   

18.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2,(11):18-21
印火箭发射两颗外国卫星9月9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A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法国阿斯特里姆服务公司的"斯波特"6商业遥感卫星和日本大阪工业大学的"大阪工大小型宇宙飞船搭载电火箭发动机项目"小卫星,同时还发射了印本国的"迷你冗余捷联惯导系统"试验装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这是其第100次国产卫星和运载火箭任务,前100次任务包括63颗卫星和37枚火箭。PSLV火箭现已为国外用户发射了29颗卫星,而"斯波特"6是其中最大一颗。印总理辛格前往发射场观看了这次发射。  相似文献   

19.
空间物理现象的特点是参数多、范围广、变化大、相关性强,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综合性观测。为此.1971年3月“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我国就着手考虑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的研制。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用干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七机部责成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和空间物理研究所对“实践”二号卫星的探测任务。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由于航天技术发展规划的调整,发射“实践“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又几经变动.“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也经过多次演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