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DRSS系统S波段双模式用户应答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外TDRSS系统S波段双模式用户应答机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它的设计特点、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可供开展TDRSS系统用户应答机研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无线电测控设备已广泛采用的几项新技术,以引起我国同仁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有: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功能高度综合化,通过机内自校提高测量精度,园锥扫描角跟踪系统的改进,TDRSS用户航天器应答机进展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地观测小卫星和遥感小卫星的数据量很大,迫切希望能利用中继卫星向地面传送数据。为此,美国宇航局积极开展了小卫星利用中继卫星系统的研究,不仅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而且专为小卫星研制了第四代用户应答机和需分多址技术。为了满足未来数量日益增多的小卫星的需要,还提出了扩展TDRSS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4.
自第一个航天器飞入空间以来,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一直在为其数据采集网的用户提供各种程度的支持。作为测控网发展计划的—部分,开发了 TDRSS 网(TN)以继续满足近地轨道先进航天器不断增长的通信和定软要求。网中各组成部分作了大范围的变更,这些变更的实施、纽装和测试阶段正接近完成,为1983年初开始发射 TDRS 系列星作好了准备。在宣布 TDRSS 可以全面支持所有用户之前,组装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在 TDRS 星入轨后,与 TDRSS 网的各实用组成部分一起进行全面的试验。TDRSS 网同以往测控网设计方案完全不同,它把网的商用部分和政府部分(即NASA 部分)组合起来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端到端的系统。打算利用商用部分(即由一个中心地面终端监控的地球静止轨道的一系列卫星)来取代 NASA 现有的全球分布的地面站。NASA 部分(即政府部分)包括一系列的测控网设备,按照飞行任务支持型合同,为监控整个网提供特殊的勤务和服务。本文介绍了这种可以满足80年代和90年代初科学用户星要求的新型测控网。  相似文献   

5.
卫星测控网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国内外卫星测控网的发展过程,提出影响卫星测控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如测控站工作体制、测控网工作方式、国际联网合作、建设天基测控网等,指出在建成天基网并全面贯彻CCSDS(AOS)标准之后,卫星测控网的最终发展方向将是被纳入开放互连的空间数据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小卫星的特点及现状,对小卫星测控网的发展提出了几种思路,客观地指出了各种测控体制的优缺点,初步阐述利用扩频技术解决小卫星测迭中的多星测控和系统容量问题,探讨利用商业通信系统解决低轨低倾角小卫星的遥测遥控问题,初步分析小卫星任务中工程控和业务测控的合分问题,为我国小卫星测控网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结合INMARSAT-4F1早期轨道支持任务,介绍了INMARSAT测控网的结构和任务配置,给出了测控网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根据故障诊断理论,分析了航天测控网的故障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无线电测控设备已广泛采用的几项新技术,以引起我国同仁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有: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功能高度综合化,通过机内自校提高测量精度,园锥扫描角跟踪系统的改进,TDRSS用户航天器应答机进展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1)于1983年4月4日用航天飞机发射,经过对卫星本身及设在白沙的地面站进行全面测试后,于1984年底开始正式供用户部门使用。TDRS-2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而未能入轨,接着在1988年9月和1989年3月分别成功地将TDRS-3和TDRS-4发射入轨。于是,在1989年10月25日宣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在轨备份星组成的基本TDRSS系统投入运转。1985年到1989年间,TDRSS已经为用户提供了150万分钟的通信,为航天飞机和陆地卫星等用户提供了高速率数据传输,为太阳散逸层探测器(SME)和地球辐射平衡观测卫星(ERBS)等用户提供了低速率数据传输。1985年以来,单单航天飞机和太空实验室的飞行已经采集了17万分钟的数据。 TDRSS系统的成功使NASA局能够按计划关闭许多全球布设的地面测控站,并从老的地面测控网逐步过渡到天基测控网,以保障近地轨道航天器的任务。已用TDRSS系统保障的航天任务演练了所有的基本测控业务,证实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NASA局评价了TDRSS系统5年测控工作,并确定了两个参数以衡量系统传送用户遥控指令和遥测数据的能力。这两个参数是可用性和成功率。可用性是系统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内能满足任一个或所有用户航天器测控要求的准备程度。成功率是系统实际完成测控业务的能力,是实际提供的保障与预期安排的保障之比。  相似文献   

10.
中继卫星系统在我国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继卫星系统高覆盖、数据传输能力强,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其对优化我国航天测控网结构、提升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在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段测控、载人航天测控、卫星在轨长期管理等方面开展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思路,梳理了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及早期轨道段测控、飞船返回段测控、多址链路测控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航天器控制语言的遥控作业操作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种条件下航天器的测控需求,提高中国航天器的测控能力和测控网资源的运行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天器控制语言的遥控作业操作模式。通过分析航天器对测控模式的需求,结合航天器控制语言和测控设备的特点,制定了遥控作业操作模式的设计要求和四个基本要素,给出了工程实现的设计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式实现了测控网对航天器的闭环测控,满足了对航天器高效、规范、灵活、准确的测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比相测距系统的天、地零值校准(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 比相测距系统相位匹配(相位色散值)的校准 比相测距系统,不论采用伪码或侧音测距,都是将测距信号按一定方式(调相或调频)调制在载波上经天线发射到空间,再由目标应答机转发回地面接收系统,最后用测量收、发测距信号(伪码或侧音)的相位移(时延)来测定空间目标的距离。由于这种比相测距系统是以测相来实现测距的,测距信号在传输过程(地面→空间→应答机→空间→地面)任何一个环节上所产生的相移都将直接转换为距离测量值。因此,必须采用前节所述的方法首先将应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卫星的特点及现状,对小卫星测控网的发展提出了几种思路,客观地指出了各种测控体制的优缺点,初步阐述利用扩频技术解决小卫星测控中的多星测控和系统容量问题,探讨利用商业通信系统解决低轨低倾角小卫星的遥测遥控问题,初步分析小卫星任务中工程测控和业务测控的合分问题,为我国小卫星测控网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答机采用不同的接收信号功率控制方式,对下行测距调制度、残留遥控调制度以及转发噪声调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的调制度数学模型,可供读者在航天工程的测控链路设计及应答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借鉴美国TDRSS航天器用户终端情况,考虑未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CTDRSS)发展趋势,面向航天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的发展方向,探讨未来CTDRSS航天器用户终端一体化设计历程。  相似文献   

16.
船载多目标模拟器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载统一S频段(USB)测控系统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箭单星或一箭多星的海上测控任务。从航天测量船执行多目标测控任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测量船船载飞行目标模拟器的现状以及对多目标模拟器的需求。提出了在船载USB联试应答机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应答机的部分模块,构成多目标模拟器的方法,并成功地在某次实战任务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自60年代初,NASA就组建和操作一个为近地轨道卫星服务的跟踪和数据获取网。TDRSS是一个新测控网,为目前和直到2000年的预期卫星任务服务。该网利用了已经验证的空间和地面系统有关技术构成一个全新的测控站,只是其前端设备置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尽量采用了自动化技术,使系统设置到数据采集以及整个跟踪期间的通信几乎都不需要人操作。  相似文献   

18.
敌我识别系统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飞机上只安装了应答机,飞行员依靠目视识别或借助通信系统从地面指挥所获知目标飞机的敌我属性。现代多由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信标系统兼任地对空识别,现代歼击机普遍装备了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的机载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9.
美国NASA天基测控网的按需接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SA天基网按需接入系统(DAS)可为航天操作提供一种新的开创性的服务;这种业务通过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构成连续和自动化的通信链路。2002年10月投入运行的DAS扩展了TDRSS多址返向(航天器至地面)容量。该系统利用地基商业成品(COTS)设备,例如第三代多址波束形成分系(TGBFS)和可编程遥测处理器(PTP),并利用包括TCP/IP及基于web的接口在内的联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测控系统对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要满足今后十年我国可能的航天任务对测控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测控技术总体水平,增强和拓宽测控网的整体功能。本文根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和目前航天测控的差距,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我国实际对未来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发展策略归纳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