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角翼低速动态大攻角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对后掠角分别为X=60°、70°和80°尖前缘平板三角翼模型和一个前缘后掠角为(76° 40°)的双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大攻角俯仰摩波运动,振幅am=30°、60°和90°,缩减频率K=0.01~0.12,基于根弦长雷诺数Re=2.76×10^5~8.23×10^5。进行了六分量动态气动载荷测量,动态流动显示和70°三角翼上翼面非定常压力测量,并分别与对应的静态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运动参数包括缩减频率、振幅和Re数、后掠角对气流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N-S方程采用Jameson的显式中心有限体积格式和Roc的上风格式对三角翼大攻角绕流场进行初步数值模拟,空间网格为H-0型网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格式均可较好的模拟大攻角绕流场。本文计算结果为今后开展全机大攻角绕流场数值模拟提供了计算经验。  相似文献   

3.
4.
5.
三角翼大攻角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鹏  周伟江  汪翼云 《航空学报》1999,20(3):254-257
采用Harten-Yee的二阶精度隐式TVD格式对N-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后掠角为65°和70°的三角翼绕流的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TVD格式中限制器函数的选取对于三角翼绕流结构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重要的影响。结合张涵信的旋涡定性分析理论对旋涡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此外,还对二次涡破裂现象和网格分布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高速风洞航空弹射座椅大攻角大侧滑角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0.
在飞机大攻角气动力建模领域中,将已有的模型归纳为代数模型、积分模开和微分方程模型三类。文章给出了非线性气动力两种常用的代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样条函数型;简要阐述了非常气动力积分模型的建立及其简化过程;重点综述了新近开发的微分方程模型,从有分离的的翼和有涡破裂的三角翼气动力模型形式推广出微分形式的飞机大攻角气动力模型。应用实例表明,积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能够描述大攻角气动力的非定常增升和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用一个模型方程分析了边界层方程的数值稳定性 ,指出稳定性问题会随计算雷诺数减小而变得严重 ,因而对较低的Re数 ,计算分离边界层流动采用高阶精度差分格式十分必要。本文同时给出用四阶精度差分格式求解在流动分离情况下边界层方程的技术方法 ;对一个大展弦比后掠翼在攻角等于 1 4°时计算了机翼上表面的分离线 ,并与文献上公布的用别的测算方法测出结果做了比较 ,两者总体上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后掠角82.5°的平板三角翼和在其对称面分别加低、高背鳍后的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烟粒子/激光片光流场显示与测量实验,实验迎角29°,侧滑角为0°.结果表明:对于单独平板三角翼和加高背鳍组合体,其流场是对称、锥型和稳定的;而加上低高度背鳍后,涡变得非对称、非锥型和不稳定.实验结果直接验证了前人关于细长锥体分离涡的稳定性理论,并给出了旋涡失稳后流场的具体表现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二维圆柱超声速无粘和粘性绕流的数值模拟为例,空间项采用高阶精度格式WCNS离散,对比研究了LU-SGS、高斯-赛德尔点松弛、线松弛以及GMRES等隐式求解方法的收敛性,并对右端项中的无粘通矢量、GMRES方法中的预处理和子迭代等影响作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右端项采用Steger-Warming无粘通矢量的收敛性优于其他通失量方法,采用了准确的解析雅克比矩阵的点、线松弛的收敛速度优于LU-SGS,以线松弛为预处理的GMRES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15.
粗糙带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表面油流图谱显示等试验手段,在低湍流度风洞中探讨了模型头部不同形式的粗糙带对细长体大迎角条件下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型"粗糙带可以有效改善流动非对称性、降低当地侧向力;"环型"粗糙带可以改善模型表面的分离状态,但是却增强了流动非对称性;"条型 环型"粗糙带对于表面流谱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是这些形式的粗糙带都不能完全消除流动非对称性所产生的侧向力.试验结果还展示出了大迎角状态下,流动非对称性的存在形式与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压敏漆在超声速风洞中测量三角翼模型气动载荷,得到了应用压敏漆测压与天平测力相结合获取的三角翼模型气动载荷对比实验结果。简述了压敏漆原理、标定、试验设置和数字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由于尺寸限制,模型没有开设测压孔。对三角翼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试验和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通过动态测量手段研究了大攻角流场中的能量成分,分析了各种成分引发的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攻角流动本身是一种“涡行为”,非定常性对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较弱,影响大攻角流动的本质因素是涡的动力不稳定性对于前体不确定小扰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头部无扰动和有扰动的两个细长体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各个流场中涡系结构和气动力变化历程,并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别.发现在高频率小振幅的俯仰振荡作用下,头部无扰动和有扰动的细长体的流场随时间的发展慢慢由非对称转变为对称.相对于头部有扰动的细长体,在第一个振荡周期内非定常俯仰运动对头部无扰动的细长体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16,(5):1196-1204
The flow fields over a generic cranked double delta wing were investigated. Press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a Pitot tube and a hot wire anemometer. Two different leading edge shapes, namely ‘‘sharp and ‘‘round, were applied to the wing. The wing had two sweep angles of 55° and 30°.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closed circuit wind tunnel at velocity 20 m/s and angles of attack of 5°–20° with the step of 5°. The Reynolds number of the model was about 2 ×10~5 according to the root chord. A dual vortex structure was formed above the wing surface. A pressure drop occurred at the vortex core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of the measured velocity increased at the core of the vortices, reflecting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low in that region. The magnitude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 increased strongly in spanwise direction and had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vortex core. By increasing the angle of attack, the pressure drop increased and the vortices became wider; the vortices moved inboard along the wing, and away from the surface; the flow separation was initiated from the outer portion of the wing and developed to its inner part. The vortices of the wing of the sharp leading edge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the round one.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速风洞自由摇滚实验技术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数据采集等。开展了方型截面导弹大迎角下的摇滚特性研究,给出了典型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方形截面导弹呈现不同的滚转运动形态,包括静态稳定、准极限环摇滚、双周期震荡和等速滚转。最后对摇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