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脉动装配生产组织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发动机装配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国产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生产组织模式的需求分析,提出生产资源的精准配送是保证生产线实现脉动装配的关键。梳理国内外智能制造生态标准,结合发动机装配需求,提出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生产线智能管控系统。总结出包括装配工艺仿真、智能排产与动态调度、物料标识与配送、技术状态管理、装配状态采集及优选优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建设智能、柔性、脉动的航空发动机装配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航空产品加工生产线正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生产线对车间整体布局、物流和生产节拍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生产线进行规划仿真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和优化这些问题。介绍了生产线规划仿真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某型飞机导管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工艺布局和物流方案进行了规划,并利用DELMIA/Quest软件对导管生产线运行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生产线瓶颈、产能和设备利用率等关键因素,提出了生产线布局和工艺路线的改善方案,对比了不同生产组织方式下的仿真结果,同时给出了生产线排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LMIA的飞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航空制造业当前装配工艺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开展了基于DELMIA进行飞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对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包括三维工艺组件划分、装配生产线布局规划、基于知识的装配工艺规划,以及装配仿真中的装配干涉检查、人机工效仿真,并通过某型飞机机翼装配对三维工艺设计与仿真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4.
飞机装配是现代飞机制造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利用仿真方法预先评估装配生产线生产能力、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可以优化并解决装配生产线的瓶颈问题。本文以飞机中机身典型部件装配生产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装配生产线仿真方法,建立了飞机中机身典型部件装配生产线模型,对装配生产线的产能、瓶颈、平衡率等问题进行仿真及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正>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制造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方法以及高端的装备使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得到了不断提高。航空制造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向数字化、过程模拟、仿真、实时监控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期中,专稿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春教授讲述了装配仿  相似文献   

6.
智能加工技术借助先进的检测、加工设备及仿真手段,实现对加工过程的建模、仿真、预测,对加工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同时集成现有加工知识,使得加工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自动优选加工参数、调整自身状态,获得最优的加工性能与最佳的加工质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在装配过程中装配标准缺失的问题,在对传统航空发动机和基于单元体设计的航空涡扇发动机的装配流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基于单元体设计的航空涡扇发动机装配过程中需要采用的装配过程标准、工艺方法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工装及设备标准、技术基础标准等内容,并对航空发动机装配标准编制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机装配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复杂,装配过程离散,数据量庞大多变,难以建立产品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问题,探索出一种基于Petri网模型建立的模拟装配生产线的模型.通过对离散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建立装配过程中相关联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运用时延Petri网TdPN模型具有的成熟的数学分析方法,对装配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找到最优的人员、工艺、质量、设备和管理资源的配置,达到装配生产过程的优化.最后,通过对某型号飞机外翼的装配过程进行仿真优化,验证了建模仿真和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某型航空发动机起动调节器建模及起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丁  张亦程  戚学锋 《航空发动机》2005,31(1):31-33,39
以流量连续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线性化方法,建立了航空发动机起动调节器各部件和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系统中某些部件参数的改变对起动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系统的加工、维修、装配与性能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CFRP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是提升零件最终加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加工过程物理仿真、数学模型及智能模型三方面总结了CFRP切削加工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同时,基于切削过程状态信息获取、特征信息提取以及监测模型构建等方面概述了刀具磨损和加工质量在线监测方法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在CFRP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和振动的在线智能控制方法。最后针对以上几方面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是航天产品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车间的自主决策和自组织生产,设备互联、自动感知、虚拟监控以及实时分析等技术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结合我国航天领域首个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与车间信息通信技术(ICT),研发车间现场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生产线效能评估建模、人机交互式三维/二维集成可视化等功能模块。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如MES等进行数据集成,构建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生产线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航空电整机产品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应对航电整机产品装配工艺复杂,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 应用精益生产理论对航电整机产品装配产线进行优化研究。本文以航电整机产品装配工艺为分析依据,以装配 工艺、空间占地、人员数量为约束条件,通过运用价值流分析定位产线改善目标;通过工时平衡分析和操作标 准化方法改进装配工艺;在改善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物料传送线、设计流转料箱等方式,重新布局产线和 改进装配设备,使得产线产能提高60% 以上,对航电整机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松鹤  叶雨玫  杨强  黄震  解维华 《航空学报》2020,41(9):23615-023615
数字孪生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可看作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通过建立物理系统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驱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系统行为更准确的描述与预报,从而在线优化决策与反馈控制。本文分析表明数字孪生体相比一般的模拟模型,具有集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要复杂系统建模、传感与监测、大数据、动态数据驱动分析与决策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技术的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孪生可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运行维护。重点讨论了应用机身数字孪生进行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案例,相比于周期性维护,具有检修次数更少、维护成本更低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在空间站、可重复使用飞船的地面伴飞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总装脉动线具有主体设备技术复杂、建设和运维成本高等特点,单工位模块是总装脉动线的基本组成单元,承担着航发产品总装时的脉动运输、夹持固定、部件对接和配套件安装等任务,因此在工艺流程规划、设备运动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脉动线单模块的集成仿真可以验证单模块结构与机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和运动控制设计方案,对于模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和实际控制信号的人在回路的单模块集成仿真方案,并据此研发了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仿真软件和集成仿真平台,完成了某型航发脉动总装工艺的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发平台能够用于多种脉动总装工艺评估,并可支持人在回路的方案验证和操作培训。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飞机部件装配产品批量小、型号多、装配工序复杂、精度要求高等问题,开展了基于VR的虚拟装配技术研究。产品在制造生产前,工艺人员在虚拟环境下规划产品的装配顺序和路径、选择工装夹具和操作方法,验证装配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工艺中存在的各种设计缺陷、结构干涉等问题,直观科学地分析装配对象的可操作性、可视性、可达性,根据虚拟仿真模拟,修改和优化工艺方法、工装结构及生产线布局等,最终生成科学合理的产品装配工艺方案,缩短装配周期、降低装配成本、提高部件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脉动管控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构建了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数字孪生应用架构,从反应式计划调度、物流精准配送、智能作业指导、产线健康监视、资源迭代优化配置5个方面开展了技术研究,为复杂产品装配的智能制造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实时寿命监视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景兰  洪杰  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345-348,434
AEROENGINELIFEMONITORINGANDREAL-TIMEDATAPROCESSINGHeJinglan,HongJie,LiQihan(4thDept.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装配试验生产线专用设备的现状,对生产线专用设备归口管理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专用设备命名规则、设计原则、设备资料、设备校准、设备维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航天飞行器数字化装配生产线产品转运自动化、装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套兼容生产线全流程转运工作设备、适应多几何尺寸的托架。在分析作业现场产品转运流程、保证要求以及装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辊杠动力源的被动驱动托架总体设计方案,解析了托架关键受力部位和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关键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并使用专用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与验证,托架试制完成后进行了工程试用。结果表明:关键部件的强度数值模拟值与理论设计计算值偏差在10%以内,位移形变均保持在0.1mm以下,验证了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工程使用阶段,托架的功能和性能均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