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是在不改变机翼结构的条件下,对各外挂物的弦向布局位置和外挂联接刚度(包括侧摆、俯仰及偏航刚度)进行设计,使颤振速度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相对机翼单外挂颤振设计,进行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更易出现颤振分支改变等问题,使得多外挂颤振优化设计难度增大,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一种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优化设计的工程方法。方法利用单外挂设计的技术和程序,将多外挂设计转化为多步单外挂设计的迭代。算例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优化后模型的颤振速度提高了27.6%。  相似文献   

2.
王立军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2,13(9):560-563
本文使用v-g法、Niblett法和模型风洞试验3种方法,分析了机翼和外挂间俯仰连接刚度对机翼颤振的影响。并提出了“气动压力中心线”概念。用振型节线与压力中心线相对位置的变化,解释机翼/外挂颤振类型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飞机机翼—外挂干扰颤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机机翼一外挂干扰颤振特性。在颤振特性分析中所需要的广义气动力是根据亚音速非定常升力面理论,采用马蹄涡一振荡压力偶极子格网法计算的。利用某型飞机全机带外挂物的地面共振试验结果,对飞机机翼一外挂干扰的颤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由于振动频率、颤振自由度、广义质量等参数的变化对机翼一外挂干扰颤振特性影响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飞机改变外挂后,需对全机带外挂结构进行地面振动试验或动力学分析以获得带外挂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用于重新评估飞机的颤振特性。以无外挂飞机的GVT模型与经验证的外挂FE模型为基础,通过混合建模,利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得到带外挂飞机的固有振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颤振分析,为现役飞机带外挂改装带来极大的方便。工程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周秋萍  邱志平 《航空学报》2010,31(3):514-518
针对带有初偏间隙型非线性刚度的二元翼带外挂系统的极限环颤振,应用当量线化方法得出了颤振边界曲线,并根据颤振边界曲线用4阶Runge-Kutta法得到极限环相图,可明显看出极限环振动与普通周期振动的区别。然后引入了几个不确定量,通过区间分析方法给出了这些不确定量对机翼带外挂系统颤振边界曲线的影响,并用随机有限元法(FEM)验证区间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可以得到一定来流速度下,具有不确定机翼外挂系统幅值的上下界,以及不确定参数对极限环相图的影响。知道机翼外挂幅值的上下界后,可以对外挂幅值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6.
陈敬  李伶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4,15(9):1081-1084
对机翼/外挂次谐颤振响应作近似分析。从机翼分离出的外挂被视为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带间隙分段线性振子,研究这种振子的对称周期响应及其分叉。采用Poincare映射方法得出分叉条件,再用当量线化法导出分叉条件近似式,并用它来预示机翼/外挂颤振系统的次谐响应。算例表明这种近似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二元机翼带外挂系统极限环颤振次谐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翊仁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2,13(7):410-415
 借助于非对称分段线性振子的次谐分叉条件,本文首次讨论了二元机翼带外挂系统处于稳定极限环颤振情况下,外挂的次谐响应。算例表明,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子的分叉条件能够预示非线性颤振系统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外挂对飞机颤振的影响研究——方向导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济科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5,16(4):98-100
提出了一种分析不对称外挂对飞机颤振影响的方向导数法。该法在原始对称构型的颤振边界曲线已知的情况下,就能推断结构参数不对称时颤振速度的变化趋势。计算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MSC/NASTRAN软件计算分析了某型飞机翼下不同位置挂装外挂物后,对机翼振动特性和机翼/外挂物系统颤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翼下外挂物对机翼二弯和机翼一扭模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外挂物在飞机上悬挂的气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挂外挂物的气动相关性问题包括确定外挂物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确定处于主机干扰流场中外挂物的气动特性;确定带外挂物飞机的颤振特性及确定外挂物安全投放条件等。本文试图通过歼×飞机2000多次风洞试验及其它试验和必要的计算分析对外挂物悬挂的气动相关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述并给出一些结果,对一些研究方法进行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进口导流叶片对转子叶片颤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游静子叶片的尾迹扰动是下游转子叶片发生强迫响应问题的主要原因,但通常认为不会对颤振特性产生影响。运用CFD技术求解非定常流场,用能量法对典型涡轮风扇NASA Rotor 67进行了气动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加进口导流叶片时其叶片最有可能在第二阶模态、60°叶间振动相角的情况下发生颤振;加上IGV(进口导流叶片)后,IGV的尾迹会显著改变转子叶片的颤振特性,当转子叶片的最危险颤振模态频率接近IGV尾迹的扰动频率时,即使单独转子叶片十分稳定,但在尾迹的激励下颤振仍然可能发生;当该频率远离IGV尾迹扰动频率时,尾迹扰动同样会使转子叶片气动阻尼降低。该结果意味着尽管IGV的引入不会明显改变压气机性能,但有可能会对其颤振特性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涡轮机设计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机翼对螺旋桨发动机旋转颤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兆林  杨智春  谷迎松 《航空学报》2016,37(11):3351-3360
为了研究机翼对螺旋桨发动机旋转颤振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影响机理,通过片条理论计算螺旋桨气动载荷,在MSC.NASTRAN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对不同结构参数的吊舱-螺旋桨系统和机翼-吊舱-螺旋桨系统进行了旋转颤振分析。研究表明,机翼结构的弹性会大幅降低发动机俯仰模态频率,而小幅降低发动机偏航模态频率,从而改变两模态频率之差,影响模态耦合的程度,进而改变旋转颤振速度。另外,当发动机的运动与机翼翼面的运动耦合紧密时,机翼翼面的气动载荷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旋转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13.
自由振动优化平均和模态隔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岳锋  吕民富 《航空学报》1992,13(11):627-632
对飞机颤振试飞等运行中的结构或机械在冲击激励下测到的高噪声多模态自由振动,提出一种优化平均方法,可以在大量抑制噪声的同时,充分突出某一感兴趣的模态。此方法基于自由振动频谱与结构频响函数在显示结构振动特性方面的“相似性”,以平均后的自由振动频谱具有最高共振峰作为自由振动平均时“初相角对齐”的优化平均判据。从优化平均自由振动频谱中,又可隔离出有更高信噪比的结构单模态自由振动来,从而使模态参数识别变得十分简单并有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共轴对转封闭差动轮系的扭转动力学集中参数模型,求解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理论分析了频率对刚度和质量的参数灵敏度,及频率变化轨迹中的模态跃迁现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振动特征可将系统振型分为扭转振动模式、行星轮振动模式和星轮振动模式,分别对应于系统的单根、L(行星轮数)-1和N(星轮数)-1重根频率;行星轮的个数对重根频率数值无影响;刚度变化率为正时,固有频率变化率为正,转动惯量变化率为正时,固有频率变化率为负;同种振动模式下的两条频率轨迹在接近时会发生模态跃迁。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共轴对转封闭差动轮系的固有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均匀来流下几种典型节段模型涡激振动对自由衰减法获取颤振导数的影响,提出了克服这种影响的初步方法——机械导纳法。并且在研究涡脱落频率基础上,提出了颤振和涡激振动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