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针对靶场试验时需要精确确定弹丸落点(终点)坐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声震波联合定位方法,该方法具有监控范围大、不受自然条件影响、能发现未爆弹、性价比高、反应快等特点。该方法按照一定的阵形布设传感器,依据弹丸爆炸时产生的声波(或是未爆弹落地产生的震动波)到达各传感器的时间差,采用TDOA(TimeDifferenceofArrival,到达时间差)方法对弹丸落点坐标进行计算。具体阐述了TDOA方法的定位原理,并给出了整个测量系统的组成,简要叙述了整个测量系统的部署方案;采用GDOP(GeometricalDilutionofPrecision,几何稀释精度因子)方法分析了定位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种影响因素带来的误差量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计算;最后采用本文设计的测量系统针对大口径火炮弹丸终点坐标的测量在靶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误差较一致,定位精度满足测量的要求。该方法满足靶场快速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证比对基础上选取了弹丸气动参数辩识模型及弹道研究模型,并以某155mm榴弹为例,研究了弹丸气动参数、攻角姿态及其测量误差对弹道特性与射表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对比计算和分析,据此对纸靶、大阳方位角传感器等攻角测量系统初步提出了较明确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证比对基础上选取了弹丸气动参数辨识模型及弹道研究模型,并以某155mm榴弹为例,研究弹丸气动参数,攻角姿态及其测量误差对弹道特性与射表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对比计算和分析,据此对纸靶、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等攻角测量系统初步提出了较明确的测量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支杆及船尾对超声速弹丸底压影响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弹丸的底阻约占弹丸总阻的1/3。因此,准确测量底阻是准确测定弹丸总阻的关键。在超声速风洞中进行测力实验时,模型底部大都用一根天平支杆将模型支撑在风洞中。由于尾支杆的存在,使得模型底部流动发生畸变,引起底阻测量的不准确性。本文介绍了天平尾尾支杆以及模型船尾对超声速弹丸底压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尾支杆直径从小到大变化时,底压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在一定的范围内船尾起  相似文献   

5.
常规弹丸在使用地磁算法测量滚转角的过程中,常将偏航角设为0°解算弹丸滚转角。当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偏航角发生变化时,滚转角解算精度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偏航角变化带来的误差与多种因素有关,且规律不清楚。在建立偏航角误差系数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弹丸在不同偏航角、俯仰角、射向条件下的误差模型。首先建立了横风修正的质点弹道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仿真弹丸的轨迹分布,分析了弹载环境下磁测算法的滚转角误差,并验证了误差系数的准确性。通过仿真验证,误差系数可以较准确地表示滚转角误差与偏航角变化之间的关系,误差系数计算的误差与理论误差的差值小于10%,为后续实弹试验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王骁  阮文俊  王浩 《推进技术》2021,42(6):1387-1394
为了解某地面垂直发射弹丸在不同直接力控制系统(RCS)输出条件下的俯仰调姿运动情况,分别采用试验与仿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用于弹丸调姿试验的脉冲侧向推力器、地面发射装置以及同步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了弹丸在不同推力器装药量和点火间隔时间情况下的调姿运动情况,并指出这两个参量是决定弹丸最终姿态角的主要因素,需要根据目标姿态角进行合理地搭配。然后,建立了考虑脉冲侧向推力器内弹道过程的弹丸调姿运动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随后,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脉冲推力的变化情况,指出装药量对脉冲推力的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需要与弹丸运动耦合计算以获得更高的精度。最后,对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弹丸调整到各目标姿态角所需的点火间隔时间进行了计算,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体动力学对狭缝射流的喷射特性展开了仿真分析,狭缝孔径越小射流流束能量越集中受"W"型影响越小。建立了狭缝射流绕中心自转时材料去除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以狭缝喷嘴的中心点为旋转中心能获得准高斯型的去除函数可以提升狭缝喷嘴对表面面形误差的修形控制能力,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武器试验中自动记录弹丸立靶弹着点坐标的自动检靶系统的数学处理方法,定位原理是通过测量超声速弹丸的脱体激波实现的,文中考虑了诸如风速,气温、激波强度和弹丸入射角等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旋转冲压增程弹进气道内流场旋流数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巍  李理  杨涛 《推进技术》2009,30(2):149-153
为了研究高速旋转对冲压增程弹进气道的影响,对零攻角下旋转弹丸进气道入口与出口旋流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旋流数的解析计算式。为了检验理论分析各项假设的合理性,并对旋流数解析式的误差进行分析,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双锥进气道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冲压弹丸进气道前方来流旋流数很小,因此旋转对进气流量影响很小;理论解析式计算所得进气道出口旋流数比数值计算结果偏大,且背压越低偏差越大;普通旋转冲压弹丸进气道出口旋流数低于0.2,由于在此弱旋流进气条件下,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与直流进气状态接近,因此弹丸的旋转对冲压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雷诺时均方法并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空气气膜作用下的马赫数6高超声速喷管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气膜流量、气膜狭缝几何参数(狭缝高度、台阶厚度)、狭缝流向位置对喷管壁面尤其是喉道热流密度以及对喷管出口气流品质的影响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引入气膜可以显著降低喷管尤其是喉道的壁面热流,而气膜对喷管出口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很小,对出口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当气膜流量仅为主流的3.53%时,喷管喉道热流的降幅达30.1%;增加这一值至14.25%时,喷管喉道热流的降幅升至87.3%。同时,改变狭缝流向位置以及狭缝高度对气膜冷却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而改变台阶厚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单兵制导火箭弹的成本,同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进行了单兵火箭弹捷联导引滤波方法研究。首先,推导了视线角速度的解耦公式,去除了导引头测量信息中耦合的弹体姿态信息;然后,建立了视线运动方程和测量模型,为了解决测量信息与弹目距离和接近速度的弱相关性,使用一个时变Gauss-Markov随机向量代替视线运动方程中的非线性部分,采用UKF滤波方法得到可用于制导控制律设计的视线角速度的实时估计值;最后,通过正交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单兵火箭弹捷联导引滤波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发射过程中,随着电容器组放电电压、电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的变化,弹丸出口速度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获得其中的规律,建立了单级感应线圈炮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电容器组放电电压、电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对弹丸出口速度及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增加弹丸出口速度几乎呈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斜出口合成射流组的概念,应用PIV相位锁定技术对典型单缝、双缝和三缝斜出口合成射流组非定常流场结构进行了测试,并对出口间距比参数变化对斜出口合成射流组沿壁面的动量输运影响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缝斜出口合成射流组具有更强的沿壁面动量输运特性,具有更高的合成射流激励器能量利用效率。相邻射流出口间距比是影响斜出口合成射流组动量输运的重要参数,研究结果指出当间距比S/H=3.0时,斜出口合成射流组具有较强的沿壁面动量输运特性。  相似文献   

14.
单级感应线圈炮出口速度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发射过程中,放电电压、电容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不同,弹丸的出口速度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给出了单级感应线圈炮的数学模型,并以弹丸出口速度为目标函数,分别仿真分析了放电电压、电容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对弹丸出口速度的影响,得出了放电电压、电容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与弹丸出口速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5.
蔡海亮  宋笔锋  裴扬  王刚 《航空学报》2012,33(7):1181-1188
为了确定高速射弹击穿飞机油箱后干舱起火的时间和燃油的泄漏流速,需要对射弹穿入燃油引起的空腔形成和崩塌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空腔的崩塌完成时间和空腔内的压力。建立了用于模拟高速射弹侵入燃油后空腔形成和崩塌的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分析了射弹速度衰减引起的动能损失和空腔形成所需的能量之间的转换过程,定量计算了空腔内压力以及空腔崩塌完成时间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形状和尺寸的射弹,在空腔形成和崩塌期间,空腔内的压力和空腔崩塌完成时间变化较小,与射弹速度无关近似为常数;空腔初始崩塌的位置与撞击速度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系统中,驱动线圈的轴向长度将会直接影响弹丸的速度。文中采用轴对称线圈磁场的数值算法和微分方程的前向差分法,对三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系统中驱动线圈的轴向长度与弹丸发射速度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驱动线圈的最佳轴向长度。  相似文献   

17.
To research the self-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ramjet kinetic energy projectile in the launch process, the self-igni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olid fuel of polyethylen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dynamic grid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uzzle velocity on the self-igni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t of opening the blockage at different times on the flow field stability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solid fuel ramjet stabilize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elf-igni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temperature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muzzle velocity, but also to the content of C_2H_4 and its degree of mixing with air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fter the kinetic energy projectile gets out of the muzzle and before the blockage opens, there is oscillation occurring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higher the muzzle velocity of the kinetic energy projectile, the more pron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self-ignition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can be avoided due to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effect of opening the blockage at different times on the flow field stability after the self-ignition occurs in a period of time is weak. After the blockage opens, the solid fuel ramjet can reach a stable working condition quickly.  相似文献   

18.
移动质量作用下膨胀波发射装置的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膨胀波发射装置的振动响应, 根据膨胀波发射装置的发射机理及结构特点, 将弹丸及惯性炮尾视为移动质量, 考虑两者刚性运动与发射身管弹性振动间的耦合作用, 联立膨胀波发射装置内弹道方程, 建立了计及弹丸及惯性炮尾实际运动规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离散求解, 给出了膨胀波发射装置发射过程中身管的振动响应及炮口位置处的运动学效应, 为提高弹丸射击精度及与机身的一体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19,32(8):1967-1981
The fixed canards configuration of a dual-spin projectile makes it difficult to apply the traditional guidance law. In this study, a modified impact point prediction guidance strategy based on an iterative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a class of dual-spin projectiles with fixed canards, to reduce the impact point dispersion. The guidance strategy is dependent on the modified projectile linear theory to rapidly predict the flight states and the impact point. For projectiles with control applied to the trajectory, the modified projectile linear theory method is known to achieve poor impact point prediction.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mprovements were made to the modified projectile linear theory by considering the products of the yaw rate and other small quantities. The guidance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iterative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the expected output of the roll angle of the course correction fuze, to minimize the direction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impact point and target loca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a model dual-spin projectile configuration to demonstrate the guidance detail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guidance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jectile impact point dispersion.  相似文献   

20.
对电磁发射拦截系统中拦截弹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磁发射拦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发射线圈组件的三维模型。对承载150kA电流的发射线圈组件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加载瞬间拦截弹的受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